【我們想讓你知道】
記帳究竟是為了什麼?把事情記錄下來,有兩個原因:一是人腦有其極限,二是為了方便管理。現在,要你回想前天午餐花了多少錢,並說出精準的數字,沒有記帳的人應該很難回答,因為我們大腦每天要記的事情太多、太雜。許多心理學的研究指出,不重要、重複且瑣碎的項目只會進入大腦的「短期記憶」,如果沒有刻意複誦或者到相互關聯將之寫入「長期記憶」,很快的時間便會消失,就像我們報手機號碼時不會一次念完 10 碼,而是會習慣 4 碼 3 碼 3 地說,目的是讓對方好記。
文 / 柴鼠兄弟
如何解決瑣碎的記帳?
結帳金額也許在你付完錢的 30 秒內,片段記憶很快被大腦清空,準備應付下一個片段記憶,鼠稱它為「瑣碎占用」。記帳就是在短期記憶被大腦刪除前,搶先一步將資訊具體化、脈絡化的過程,而這些逐條記載的消費資訊,都是為了方便最後的管理和分析,藉以檢討收支的流向,也就是記帳最原始的目的。把利弊放在天秤的兩端,我們一方面希望透過記帳分析金流,以有效管理收支、達到財務目標,但生物本能又讓我們無法花費太多時間和腦力「記得要記錄」,不論天秤向哪一端傾斜,都代表另一側的犧牲,要不乾脆都不記了,要不就是靠意志力,然後撐一陣子就放棄了。
鼠漸漸發現,在這極端的兩邊來回,不斷循環似乎永遠不會有結果,平衡才是終點,關鍵在適度妥協,也就是必須放寬標準。如果鎖碎是記帳失敗的關鍵痛點,那就思考「如何化零為整?」從降低痛感出發,降低瑣碎占用與遺忘壓力的影響,減少意志力的耗損,於是設計出「滿月記帳法」,讓我記帳再也不會失敗。
記帳教學「滿月記帳法」一個月記一次就好
鼠發現,多數上班族收入的週期是一個月(吃土的週期也是一個月),而多數的帳單包含信用卡、房租、水電瓦斯都是月繳,即便是定期定額的基金或分期定存,也多是每個月扣款。如果這些「大筆收支」每個月都來一次,怎不乾脆搭週期的順風車,每個月整合在同一天一次記錄,省去每天逐筆輸入的困擾,這便是「滿月記帳」的主要概念。
除了時間濃縮,紀錄項目也得「抓大放小」,因為我們很常花一堆時間記了每天幾十塊的消費,其實都抵不過週末一次買3C、買鞋、買包、吃大餐的花費。所以太細瑣的項目在滿月記帳法裡,都是乾脆不記或化零為整「大概記」就好,把重點放在當月大筆的非計畫性支出的紀錄,且詳列原因和理由,以便未來仔細檢討當時情境與是否真的需要。從大錢著手的好處是立竿見影、快速有效,比起節省那些分散在每日生活的小錢,大熱天連杯清涼飲料都不准自己喝,結果省一樣的錢,剝奪感和煎熬度卻會放大好幾倍。
抓大放小
不過多少錢叫大、多少錢算小,就得看每個人對細瑣的接受程度。完全沒有記帳習慣的人,剛開始可以從大額開始練習,例如單筆 5,000 元以上才記,不到 5,000 元就放生,習慣之後再練習下降到 3,000、2,000、1,000 元⋯⋯隨著數字越小,能記錄的項目就跟著越多了,但也不需要詳細到午餐買一瓶養樂多也記,因為這種日常流水帳對收支檢討,不但沒有明顯幫助,還會增加不少時間負擔。
現在行動支付已經非常普及,在便利商店和速食店都可以用手機刷卡結帳,如果集中用信用卡支付,等於是讓銀行幫我們記流水帳,每個月信用卡帳單的消費細目都很清楚,也方便整理和歸納。
下載按這裡:http://bit.ly/2C6HJM8 (完全免費公開/不用留資料)
滿月記帳表主要分三大區塊,用紅綠燈的概念標示:綠色是資產和收入,代表安全通行紅色是負債和支出項目,代表要小心控制。黃色介於兩者之間,代表會轉變成資產的負債(例如投資)。透過一年一頁、一月一欄的 Excel 表格,不需要複雜難懂的公式或函數,只有簡單的加減乘除,就能輕鬆在每月記帳日紀錄大筆收支,追蹤自己的資產、負債變化,瞭解自己的淨值,在忙碌生活和記帳壓力之間,找到平衡點,把時間用來思考資產配置和理財目標的檢視,而不是花在徒具形式,卻沒有實質幫助的逐筆細帳上。
影音詳細介紹:再也沒失敗的:滿月記帳法 (實作教學)
想看更多存錢技巧?推薦你更多:
- 存 1萬放銀行,竟要 72 年才變 2萬?越早搞懂「72法則」,讓你早日踏上 財務自由之路!
- 小資族 7 個祕密存錢心法!她月薪只有 27 K ... 照樣出國旅遊、存錢買房
- 存錢不用過的像乞丐! 「6 步驟」讓 22K 能聰明花錢,每月存下 3,600 滾出 10幾萬大存款
- 沒目標的人,永遠存不到錢!哈佛大學研究:當年寫下目標的人,十年後 收入平均 高 10 倍!
- 先有儲蓄,才能談夢想!領薪族必看 4 個存錢密技:省下的錢「看得見」才會有動力
本文摘自《跟著柴鼠學FQ,做自己的提款機:為投資理財打好基本功,讓你不靠勞力,增加被動收入,快速FIRE》,作者:柴鼠兄弟、出版社:采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