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耶誕節外資放假,美股昨(24)日僅交易半天,
但 25 日盤前各大族群卻各種利多猛發,
開盤 10 分鐘成交量就衝上 126 億,
雖然大型權值股如蘋概三王因外資放假表現平淡,
但內資卻在中小型類股吹起多頭號角,四處點火,
打破以往外資放假期間交投清淡的景象,
終場加權指數上漲 31.75 點,以 12,008 點作收,
成交額 906 億,雖未達千億,
但考慮到大型權值股今日量縮,
對多數投資人來講,25 日的行情遠較前幾日熱鬧。
外資休息,內資四處點火
我們在本周一(12/23)「投信展望 2020 年第一季,大戶分點進場卡位上億元!」一文中,
認為以往耶誕假期期間,外資大多在放假,
交易量會在 24 日之後萎縮,隨著外資假期結束,
成交量才會重新放大,由於今(2019)年行情表現火熱,
內資也頻繁的進出市場,
因此 24 號之後成交量是否會像往年一樣明顯下降還需要觀察,
同時篩選出幾支有內資投信卡位的股票,
雖然只是假設,但 25 日內資真的在大人(外資)不在家的情況下,
四處點火,引發近年最火爆的外資不在家行情。
資金猛攻漲價概念股
漲價概念股,尤其是被動元件在去(2018)年是台股最夯的題材,
也是讓投資人受傷最重的題材,
相關股票從被動元件到 Mosfet,無一不被大力炒作,
不同於以往的題材股,漲價概念股的一直是內資在控盤,
隨著股價在 18 年下半崩盤,內資對該族群也漸漸淡忘,
一直到今(2019)年 10 月,在國巨(2327)與華新科(2492)帶領下,
資金才漸漸回攏被動元件,25 日內資更是趁著外資不在家猛攻特定股票,
也間接展現了在台股接連突破萬一與萬二關卡後,
國內投資人對股市的參與度與熱衷度。
23 日內資投信卡位股
23 日透過
1. 投信過去 20 個交易日買超 3 千張以上
(該篩網很簡單,找出投信 12 月中之後還在大買的)
2.有單一分點大買超過 1 億元 - 排除外資分點
(內資有著墨的股票)
兩個篩網篩出 9 支有投信卡位的內資著墨股,
其中有幾支還未等到 1 月,就已經在 24、25 日的內資作亂潮中被鎖定。
1. 中美晶(5483)
中美晶(5483)在類股歸類上是矽晶圓大廠,
在該公司每月 50 億元的合併營收中,
有高達 45 億都是認列環球晶(6488)而來,
下半年 10 月台積電(2330)股價連創新高突破 300 元,
市場認為矽晶圓報價很快會反轉,
雙晶股價接連大漲,但 10 月與 11 月營收卻呈現年減,
廠商也紛紛在 11 月初法說會釋出供需要到 2020Q3 才會好轉的看法,
市場資金再度拋售矽晶圓股票,
中美晶(5483)也從 98 元回跌到 85 元,
然而 11 月底開始全球半導體類股大漲,
加上多家矽晶圓高層對外釋出明(2020)年矽晶圓供需有望回歸正常的看法,
市場對矽晶圓疑慮慢慢解除,
中美晶(5483)股價也在這層氛圍下,重新受到投信青睞,
12 月初進場重壓,到 12 月中仍在小幅加碼,
股價也在投信拉抬下,從 85 元來到前波 11 月高點 98 元,
25 日盤前再度出現矽晶圓利多,環球晶(6488)董座徐秀蘭表示,
12吋矽晶圓產能滿載,已經爆單,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只是時間早晚。
(圖片來源 : 東森財經)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中美晶(5483)開盤僅 15 分鐘成交量就衝到萬張以上,
盤中漲幅一度高達 6.06%,雖然收盤漲幅收斂至 2.53%,
但在缺乏外資參與的前提下,內資仍爆出高達 4.22 萬張的大量。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周一(23)曾提到中美晶(5483)股價有兩個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個是中美晶(5483)股價的 20MA(月線),
該公司在過去一年股價波動劇烈,
但卻出現一個離奇的現象,即該公司股價只要突破 20MA 就會大漲,
跌破 20MA 就會大跌,推測是多數在中美晶(5483)進行短線操作的投資人
喜歡以月線最為進出場標準,才會引發這個現象。
另一個則是該公司股價與子公司環球晶(6488)呈現高度連動,
如果將兩家公司的股價放在一起比較,並將價格拿掉,
幾乎分不出來兩者的差別,
該現象到 25 日仍然存在,除了中美晶(5483)上漲 2.53%,
環球晶(6488)也上漲 2.37%。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2. 奇力新(2456)
與 MLCC 大廠國巨(2327)同樣的遭遇,
電感、電阻大廠奇力新(2456)是 2018 年許多股民心中的痛,
股價從 2018 年 6 月的 208 元,最低跌到 10 月的 70.9 元,
加上該公司有辦理現金減資,還原權值後,
股價實際上是從 277 元下跌到 70.9 元,
慘烈的跌幅也讓市場對奇力新(2456)興致缺缺,
幾乎在 2019 年沉寂了一整年,
但該公司在今年第三季辦理了第六次可轉換公司債,
而該公司第四次與第五次可轉債接獲得不錯的轉換比率,
加上市場預期被動元件將在 2020 Q1 出現庫存補貨潮漲價,
股價從 11 月底開始股性轉變,從 90 元一路飆破 100 元,
近期除了投信大買,國票 - 敦北法人也重壓 1.05 億,
國票 - 敦北法人為國內某超強績效基金的進出分點之一,
該分點在 12 月中進場,成本落在 108.2 元,
而奇力新(2456)的股價從 12 月 18 日到 12 月 25 日已連續 5 天收紅 K,
5 天漲幅高達 18.86%,原本 23 日預期該股票可能是投信在 Q1 的主力持股之一,
但在24 日及 25 日狂拉之後,投信結帳的風險已開始上升。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奇力新(2456)從去(2018)年初開始就是券商研究部的熱門研究標的,
但各大券商對奇力新(2456)的研究報告卻經常失準,
以 2018 年為例,該年 6 月奇力新(2456)股價 200 元時,
國內投顧龍頭高喊目標價 345 元,不少投資人看到爭相買進,
沒想到卻在 10 月底跌到減資 30% 後的 70 元,
而本波電感傳出 2020 有望漲價,券商研究報告紛紛保守看待,
股價卻從 80 元一路漲到 128 元,
雖然券商報告在不少股票都有一定的準度,但在奇力新(2456)卻特別不準,
比起券商報告,投信的進出場反而較具參考性。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3. 華新科(2492)
華新焦家的華新科(2492)與陳泰銘的國巨(2327)被稱為被動元件雙雄,
華新科(2492)更是在 2018 年創下半年內從 100 元飆漲到 491 元的驚人漲幅,
當然最後也與眾多漲價概念股一樣,在 2018 年底慘烈崩盤,
今(2019)年 10 月 1 日 MLCC 傳出庫存降過頭的新聞,
是股價崩盤後盡一年後第一次傳出 MLCC 的利多,
華新科(2492)股價連同國巨(2327)一起大漲,
但之後 2 個月國巨(2327)股價繼續上攻,
華新科(2492)股價卻一直在 160 元 ~ 180 元震盪,
在被動元件族群中表現偏弱,
投信也注意到華新科(2492)有落後補漲的潛力,
23 日開始進場卡位,24 日外資開始放假後,
2 個交易日分別拉出 9.19% 及 1.68% 當漲幅,
也順利站上 200 元大關。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4. 美律(2439)
我們之前在 12 月 19 日的文章中分享過投信、外資齊買的中小型飆股,
而聲學大廠美律(2439)除了出現在當時的篩網內,
也同時現在 23 日的篩網內,但美律(2439)因為在 12 月初漲幅過大,
近 2 日內資四處點火反而表現平淡,25 日開盤內資一度有大單敲進美律(2439),
股價上漲到 176 元,但因缺乏外資買盤支撐,
尾盤漲幅收斂到 0.29%,以 172.5 元坐收,
而觀察美律(2439)過去幾次的長紅 K 大漲,
外資都會在當天大買數千張,可能也因為這樣,
美律(2439)被歸類為外資、內資合養股,
內資不太敢在外資放假期間於表現太過積極。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藍芽耳機除了是今(2019)年耶誕節賣最好的商品,
也被預期是 2020 年的消費性電子趨勢之一,
對蘋果或是非蘋廠商,重要性都不亞於 10 年前智慧型手機剛剛興起的時候,
截至台北時間 12 月 25 日,消費者如果前往亞馬遜選
購蘋果 Air pods peo並指定交貨地在美國,
都會顯示 Temporarily out of stock(暫時缺貨中),
由此可見 TWS(真無線藍芽耳機)在美國購物旺季的火爆程度。
(圖片來源 : Amazon 網站)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下表為 23 日篩網篩出
過去 20 日投信買超 2 千張
且有單一本土分點買超 1 億元以上的股票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想知道下週的最新選股嗎?
觀看最佳選股組合與洞察趨勢!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