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神清氣爽的彭大維老師坐定後,
談及第三人生規劃有如展翅之雄鷹;
他的三昧真火是對生之歡愉、死之豁達,
以及活在當下的爽朗!
同時,他是「畢業」的禮儀師,
即將「執業」的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老師,
遊走各個領域之間游刃有餘,
他怎麼辦到的?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 / 小虎文
50 歲的年齡正好
準備後請啟程
「退休後要幹嘛?
老實說,我本來沒想過這個問題,
我可以一天過一天、沒有計畫的過,
但生命要帶來什麼禮物,
就看它傳遞給你的線索,你有沒有辨識出來。」
彭大維侃侃而談他的生命轉捩點,
在於 2015 年在日本的全家旅遊,
正好 50 歲的他,在文具店裡看到一份大大的年曆,
這份年曆很有企圖心,整整有五十年(半生曆)。
彭大維看著上年的西元日期,思索著:
我要怎麼填滿它?又什麼時候停止......
「我的人生只有這樣嗎?」
這句話像電流般竄流他的全身。
不會吧?不是吧?
不,不能這樣。
好好讀書、上好學校;好好競爭、上好公司;
成家立業、買房買車......可是我是誰呢?
滿足了他人與社會的期待,我自己的期待呢?
像陀螺般忙碌不已的人生,
總該有喘息的時間,
可是如果不知道要往哪裡去,
那麼去哪裡都無所謂了,
如果你能活到八十歲、九十歲、一百歲,
接下來的人生若是虛度,
那與流亡有何兩樣?
「我過去是禮儀師,
現在把腳步往前挪一點,在人生後半場,
分享給大家『人生四課』、『52題』,
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
教大家如何獲得善終,
自己想怎麼死,自己決定!
我決定和大家一起填滿接下來的半生曆,
越清楚自己要怎麼死,
就能更清楚自己要怎麼活。」
事業和志業若能結合,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事,
但若只能銀子賺飽
又跟退休前汲營工作的生活有甚麼不同?
倒不如在有餘裕之時,充實自己的裡子,
讓志業蓄勢待發,甚至去追逐夢想。
(改變彭大維生命的50年月曆。 圖/愛長照)
探索自己是一生的功課
有信心才敢往前走
「最好的時機是在退休以前,
思考自己真正的興趣在哪裡。
有哪些事是你願意花一輩子去做的?
對你而言有沒有意義?好不好玩?
我在 50 歲後致力廣生命教育,
因為那是我認為很重要、有啟發性的志業,
加上我之前的工作經驗,我希望能讓更多人,
退休族也好、年輕人更歡迎,
清楚自己的人生想走到哪,接下來的日子想怎麼活。」
聽起來怎麼像是生涯探索呢?
他解釋,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寶貴的,
可是要如何自覺地珍惜每一天,才是真正困難的;
透過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說明,
我們會覺察生與死只是一線之隔。
不想被插管、不想罹患重大疾病,
那就轉化我們的思維和行動,
去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像是規律的運動、健康的飲食、充足的睡眠等等。
彭大維說,人生後半場,若有四好:
好身體、好興趣、好資產、好朋友,
實在是人生至樂。
老生常談沒人想聽?
不會的,持續做,你就能影響更多人。
父母先把自己顧好
孩子才敢自由飛
有使命感在身,讓彭大維活力十足,
但要怎麼勇敢下這個決定,
離開薪資優渥的禮儀師工作,
四處演講「生死」這門冷僻哲學呢?
「我想給 50 歲後,
正在規劃退休生活的朋友們,首先要記得:
沒有任何一個決定是容易的。
不管你是想四處遊山玩水,
還是探索終生志業,
你要先盤點現今的資源與資產。
大家第一個會先想到,有沒有錢?
但不只是錢,還有身邊的人事物,
你的專長能力等等,這些都是你的資源,
還有家人的支持也很重要。」
「我一直很重視財務規劃,
我的原則很簡單,
就是『不拖累小孩』;
而我的小孩成年後,
也要成熟獨立,不能依靠家長。
為什麼我一再地想要宣導生命教育呢?
我們有能力的大人,可以的話,
就是把自己活好,不要成為年輕人的負擔;
我們的晚輩,才有勇氣敢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畢竟,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
當然讓孩子們可以自在地飛。」
父母對子女的以身作則,
原來也是一輩子的事。
在訪談間,彭大維不只一次
提到自己生長在幸運的世代,
成功機會多、薪資條件也較好,
「我們既然享了一些好處,
回饋社會,理所當然。」彭大維謙卑地表示,
世代共融就是傳遞友善和希望,
「活得比較久的人,如果活得好一點,
對年輕人也是提供正面的範例吧!」
十年禮儀師,不陷生死兩茫茫,
靠近鬼門關的送行者,反而讓他更樂觀積極,
如他所說:穿越死,更見生。
「確定自己要什麼,就有足夠的力量前進!」
最後以這句話獻給 50+ 的你,也能給 50- 的你,
隨時領悟,突破年齡的框架
『覺醒』永遠沒有時間的限制。
你可以有更多的準備:
- 「忘了自己是誰、不開口說話,卻記得怎麼幫孫子換尿布...」 阿嬤失智後,腦海裡只剩下她最在乎的事
- 每月花 3 小時北上,伴亡妻大體近 2 年.. 最後一天他痛哭:最幸福也最殘忍 是我親手送她上解剖台
- 「27 歲那年,我中風了...」 歷經開腦手術、手腳癱瘓,才知道世上有比「重新站起來」更困難的事
- 30 年戰勝 3 癌症,越活越健康!抗癌名醫陳衛華:就是這些「壞習慣」,讓我養成「癌體質」
- 當時沒人告訴他,瘜肉會變大腸癌!李國修罹癌逝世已6年... 他留下的這些忠告,真的要聽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 / LULU )
(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非本人僅為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