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APP
    籌碼K線
    跟著主力在股票賺錢
    下載
    股市爆料同學會
    找出飆股人人會
    下載
    美股k線
    最即時美股看盤軟體
    下載
    美股同學會
    最熱門美股討論社群
    下載

© CMoney 全曜財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時間:周一到周五 8:30 ~ 17:30

客服信箱:csservice@cmoney.com.tw

Line 線上客服:@zdx5025y

統一編號:80004909

別再用「為你好」 控制孩子的一生!你以為的好意,可能會毀了 他的人生...

寶瓶文化

寶瓶文化

  • 2019-12-17 18:32
  • 更新:2020-11-23 16:08

為你好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

但為什麼父母的「為你好」卻常常成為

孩子心中以愛知名的枷鎖?

教育專家建議:

父母可以給予建議,但不能一味控制,

要懂得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允許孩子──自己的人生,自己作主。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 / 黃啟團

 

控制一個人,就是他反抗你的開始

每當大學入學考試填志願的時候,

總有家長會問我:「孩子選什麼系好?」

因為這個問題,

經常有家長、孩子鬧得不可開交。

這讓我不由得想起多年前遇到的一個案主。

她是我的一個學員,

聲音輕柔,安靜乖順,

很少主動參與課堂互動。

老實說,在她講述自己的故事前,

我並沒有注意到她。

但是,她一開口,

卻讓包括我在內的在場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一位資優生

從小在爸爸的指導下長大

「我一直覺得有一天我一定會闖禍,

闖一個誰都無法挽回的大禍,

完全打破我目前的生活狀態。」

她輕聲說著,雙手拘謹地放在膝蓋上,

眼裡閃耀著一種不同尋常的光彩。

「到那時候,我爸爸肯定會震驚。」

說到這,她捂著嘴吃吃地笑了兩聲。

她名校畢業,丈夫年輕有為,

夫妻倆都是公務員,

之前的人生平順得讓人嫉妒。

而她卻像被寵壞的公主一樣,

一心只想摔爛自己美麗的洋娃娃。

我在心裡忍不住追問「為什麼」。

 

她接下來講述的故事讓我心痛。

她說自己就是一個演員,

爸爸就是她人生大戲的導演。

在爸爸的指導下,

她演繹著自己的人生。

她的生活一直被爸爸安排得妥妥當當:

從幼兒園到大學,

念什麼系,選擇什麼工作,

包括現在的老公,

都是爸爸一手安排的。

從理智的角度看,

她確實在走一條最優的人生道路,

以爸爸的能力和資源,

她走的每一步幾乎無可挑剔。

可不知道為什麼,

她的內心總湧起一股反抗的力量,

其實她並不想過這樣的生活。

於是,「闖一個禍讓這部大戲結束」

的念頭在她的心底變得越來越強烈。

 

 

「這是為你好」

其實是一種控制

也許你會經常聽到有人對你說

「這是為你好」,

他們可能是父母、爺爺奶奶、老師

或者那些「經驗老到」的人,

他們以「這是為你好」為由,

安排著你的生活,

導演著你的人生。

但這真的是「為你好」嗎?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肯定熟悉,

但大禹父親治水的故事

卻不是每個人都知曉。

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水災氾濫,

莊稼被淹,房子被毀,老百姓深受其害。

大禹的父親鯀一心想治理好水患,

但是花了九年時間也沒有治理好,

因為他只懂得水來土掩,造堤築壩。

結果洪水沖垮了堤壩,

淹死了更多人,造成了更大的損失。

舜接替堯當部落首領後,

發現鯀治水不當,便殺了鯀,

讓鯀的兒子禹接著去治水,

這才有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禹改變了父親鯀的治水方法,

他開渠引水,疏通河道,

把洪水引到大海、農田,化害為利。

結果我們都知道,

大禹成功地治理了水患,

並因此受到百姓愛戴,

繼承舜的位子,成為首領。

同樣是治水,不同的方法,

完全不同的結局。

治水如此,「治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鯀治水的方法其實是一種控制。

什麼是控制?為了安全或其他目的,

透過人為的力量讓事情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

就是「控制」。

比如鯀,他想控制洪水保一方百姓平安。

但是,控制一定會帶來反彈──

當這兩種力量對抗時,

不僅消耗了自己的力量,

而且萬一有一方失敗,

就會帶來更大的災難。

鯀的例子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人對物是控制,

人對人就是操控。

「操控」就是違背他人的意願,

強行要求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

可是,控制一個人就是他反抗你的開始,

而且會帶來反彈。

比如上面說的那個案主,

她之所以一直想闖禍,

是因為她過往的人生一直被父親操控著,

在她乖順聽話的外表下

壓抑著一股反抗的力量。

只是,這股力量還沒有強大到可以突破控制。

控制

我們可以想見,

一旦這股力量衝破父親的操控,

這個表面光鮮的家庭就岌岌可危了。

乖孩子內心那股反抗的力量一旦爆發,

破壞力絕對讓你難以想像,

因為作用力越大,反彈就越大。

「安全感」是內心平和、

放鬆、穩定、自由的感覺

操控一個人的代價如此之大,

可為什麼我們還那麼喜歡去操控別人呢?

特別是父母對孩子。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

但父母為什麼偏偏喜歡以愛為名,

對孩子行操控之實呢?

操控的背後,究竟是什麼?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

操控的背後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要,

是指人們從恐懼與焦慮中解脫出來後,

內心那種平和、放鬆、穩定、自由的感覺。

它是對可能出現的、

關於身體或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

以及個體在面對事情時的有力、無力感,

主要表現為確定感和可控感。

當一個人安全感匱乏時,

為了增加自己的確定感和可控感,

他就會不自覺地操控身邊的人,

特別是那些弱小者,

讓別人按照他的意願去做事,

甚至是過一生。

他以為這樣是「為你好」,

其實,他只是為了讓自己

擁有更多掌控感和確定感,

讓自己感覺更安全而已。

為你好

當一個人擁有足夠的安全感時,

他會相信自己有能力

不斷提升生活中可控的部分,

也有能力去因應生活中不可控的未知,

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做好自己的事情。

他也無須藉由操控別人來確定自己是安全的,

這樣,在他身邊生活的人才能夠真正活出自己,

享受自由愜意的人生,

否則,只會成為操控者的傀儡。

所以,一個人是否擁有足夠的安全感,

直接決定了他身邊人的生活品質。

安全感來自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精神分析流派認為,

安全感與一個人童年的成長狀況有關。

一個人在成長早期

如果能夠獲得父母或其他重要看護人很好的照顧,

他就會感覺這個世界是安全的。

反之,就會缺乏安全感。

 

既然安全感這麼重要,

那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安全感呢?

最好的方法,當然是找心理師或走進課堂,

來療癒自己內在的匱乏。

 

說出自己的擔憂

恐懼就會減少

第二個辦法來自心理學的著名實驗──

「毒蜘蛛實驗」。

研究發現,多數人面對毒蜘蛛時,

內心會充滿恐懼。

但是當這個人說出「我很害怕」的時候,

他心中的恐懼就會大幅度減少。

所以,說出自己的擔心,恐懼感就會減弱。

比如,那些總想操控自己孩子的家長,

如果他能夠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擔心:

「孩子,我擔心你自己不會填志願,

選錯了系,以後找不到好工作。」

「孩子,我對你的未來有一點擔心。」……

當他能坦露這份擔心時,

就能減少自己的不安全感,

從而讓孩子獲得更多的自由。

別再用「為你好」 控制孩子的一生!你以為的好意,可能會毀了 他的人生...

 

別讓善良成為

操控人的理由

第三個辦法來自大禹治水的啟發。

前面我們說過,

鯀治水用的方法是修築堤壩,是「堵」;

而大禹用的是疏導的方法,是「引」。

雖然父子倆面對的都是洪水,

是同一股力量,

但因為使用的方法迥異,

得到的結果也完全不同。

不安全感跟洪水一樣,

都是一股力量,

如果壓抑它、控制它,

當力量變得強大了,

就總會有控制不了的那一天。

與其控制,不如像大禹那樣引導,

讓這股力量變成激發我們成長的動力。

人之所以會感到不安全,

是因為自己太過弱小;

如果自己變得強大了,

自然就感到安全了。

同樣是恐懼,它可以成為操控別人的原因,

也可以成為讓自己變強的力量。

 

我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

但光有善良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方法。

當我們都以「我是為你好」為理由,

去操控別人的生活時,

善良就會成為傷害他人的理由。

我們要從操控這種行為背後

看到自己安全感的缺失,

並承認、接納這個事實,

這樣,你身邊人的日子才能好過一點。

 

 

讓孩子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也許你會說:

難道孩子什麼都不懂的時候,

我不應該給他一些引導和控制嗎?

我並不是要求家長們放任自己的孩子。

對那些真的會危及人身安全的狀況,

我們還是要去控制,

需要幫助孩子學會規避。

只是大多數時候,

人們的操控並不在這樣的範疇裡。

而孩子有自己的選擇和人生路要走,

企圖控制孩子,

讓他按照自己期望的那樣去成長,

很有可能會犧牲掉孩子的人生。

你可以給予建議,

但不能一味控制,

要懂得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允許孩子──自己的人生,自己作主。

但願更多人能意識到這一點,

也希望每一個面臨人生選擇的孩子

都能夠自主地進行選擇,

開啟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

 

 

看更多親子好文,拉近你跟孩子的距離:

 

本文摘自《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作者: 黃啟團  / 出版社:寶瓶文化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Stella )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寶瓶文化

寶瓶文化

文學、教育、視野、生活、後青春。 向自己提一個問,讀一本書,去探觸、延伸生命的邊界。 寶瓶文化: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