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外資大軍在 10 月及 11 月瘋買 1,826 億台股,
推動台北股市成為第四季亞洲表現最強勢的市場,
但從 11 月底開始,外資的買超力道已出現衰弱的跡象,
甚至在 11 月的最後一個交易日賣超 125.94 億,
外資買超動能趨緩,也導致加權指數三次試圖站穩 11,600 失敗,
而外資大軍雖然過去 2 個月不斷買進台股,
但買進的標的卻有些微差異,
那麼過去 2 個月那些外資的表現較為突出?
外資瘋買大型股
在 11 月 1 日的 鴻海(2317)衝破 84 元大關!外資 16 天狂掃 200 億 一文中,
提到過這波大漲的資金並不是均勻的分佈在每一個板塊,
這導致不少偏好小型股的投資人明明有上車,
但卻搭錯車,而外資在攻上 11,600 過程中,
開的車不外乎就是三種條件的集合體
1.屬於 0050 成分股
2.是蘋果供應鏈的一環
3.其他外資在買,於是更多外資買進,變成外資羊群效應
但在外資派對狂歡潮過後,海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
有些股票在 11 月底資金「微趨緩」後,
就出現大幅度的回檔,這也影響到部分外資的績效表現,
到了 12 月初,各大外資的績效已開始出現顯著的差異。
篩選出外資的績效表現
透過 籌碼 K 線 的分點調查局,
並選擇其中的重要券商功能,
便可以找出過去 60 個交易日分點券商的績效排名,
經過篩選,獲利超過 10 億元的分點券商有 6 個,
6 個清一色都是外資券商。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將這 6 間外資券商的獲利整理如下表,
截至 12 月 2 日過去 60 個交易日,
台股的最大贏家為「摩根大通」,已實現 + 未實現獲利高達 34.89 億,
第二名則是在上半年有最強外資之稱的「瑞士信貸」,獲利為 32.19 億,
接著依次為「新加坡商瑞銀」、「美商高盛」、「台灣摩根士丹利」,
最後是隔日沖大王「美林證券」,
接下來將分別研究這 6 間外資各自獲利的原因與標的。
(資料來源 : 籌碼 K 線)(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1.摩根大通
媒體通常稱摩根大通這個外資叫「小摩」,
這個外資針對台股所發布的研究報告不如另一家摩根,
即「大摩」摩根士丹利來的多,
在以往台股外資的績效排名中,在小摩進出的外資獲利也沒有特別突出,
但小摩卻在這波萬一行情中脫穎而出,
透過區間損益,篩選小摩獲利最高的幾支股票,
可發現小摩第四季的獲利主要由三支股票貢獻,
分別是權王台積電(2330)、代工龍頭鴻海(2317)以及被動元件龍頭國巨(2327)。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小摩在台積電(2330)一檔股票獲利就超過 20 億,
不免讓人小摩在台積電(2330)的進出時間,
摩根大通在台積電250到300元上漲過程中,在260元左右布局,
之後台積電(2330)股價上漲,加碼幅度也跟著縮小,
採用的是避免頭重腳輕的金字塔型買進法,
最後在 11 月底股價準備向下跌破月線(20MA)前,
一舉賣出 2.07 萬張股票,獲利了結變現 60 億現金,
2 個月「神操作」累積獲利高達 20 億台幣,也成為這波外資最大贏家。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想知道下週的最新選股嗎?
觀看最佳選股組合與洞察趨勢!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