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隨著時間即將邁入 11 月,
台北股市的上市櫃公司幾乎都已過除權息交易日,
有些股票除息之後迅速填息,
有些股票截至 10 月底依舊處於貼息狀態,
然而,相較於有些買在除息前,卻賺了股利賠了價差的投資人,
也有不少資深投資人選擇反向操作,
他們會在每年第四季,
即全部股票除息完畢,且不少依舊處於貼息狀態時,
開始針對長期穩定配息的股票建立部位,
待隔年股價完成填息,市場開始討論新一年度的殖利率時,
再將手中持股於高檔賣出。
本文將篩選出過去 10 年平均現金殖利率超過 5% 的股票,
並額外加上 3 個篩網,
也就是 4 個篩網:
1. 近 10 年平均現金殖利率>5%
該篩選條件,就是找出過去 10 年,
平均現金值利率>5% 的股票,
但由於篩選出來的部份股票,
雖然掛牌年數未達 10 年,
但由於從掛牌至今,平均現金殖利率有達 5% 以上,
因此也被系統篩選出來,
這裡直接手動將掛牌年數未達 5 年的標的手動排除
2. 總市值>200 億
不少小型股,雖然能夠穩定的發放股息,
但由於市值小,
外資、壽險等大型法人根本不會進駐,
也就導致類型的股票「沒有大人」,
不是一幫小散戶在追高殺低,
就是實力不夠雄厚的大戶在控盤,
股價也容易暴漲暴跌,這類型的股票,
光是單月股價的波動就遠遠超過殖利率,
其實比較適合作價差的投資人,
而不太適合用領股息的心態去持有它們
3. 今年 1 ~ 9 月累計月營收成長率為正數
一支股票無法填息有許多原因,
如果投資人於該時間點買進長期穩定殖利率股票,
且偏好買進尚未完成填息或是尚在貼息的,
那麼,確保他的業績並未衰退便是一個很重要的篩網,
投資人要知道,即使是像宏碁(2353)這種完全與高殖利率搭不上邊的公司,
2011 年以前也曾經是連續 10 年穩定配息的好股票。
4. 過去 4 季累計 EPS 計算的本益比小於 15 倍
過去 4 個季度分別為(18Q3、18Q4、19Q1、19Q2),
透過將這 4 個季度的 EPS 加總,
再篩選出本益比低於 15 倍的股票,
這層篩網主要有兩個功用,
第一個功用是篩掉價格過高的股票,
由於加權指數過去 1 年一直在萬點到萬一點震盪,
不少股票的本益比已經大幅度提升,
過去可能享有高殖利率,但在本次多頭遭到資金鎖定,
股價大幅上揚,高殖利率的誘因已盡失,
而之所以用過去 4 個季度,是為了第二個功用,
一支股票上漲不代表其脫離高殖利率,
有可能這家公司過去一年賺 6 元,配息 5 元,
但由於業績的增長,現在變成一年賺 8 元,配息 6.66 元,
那麼其股價的上漲也不會影響到殖利率的變化,
而採用 2018 的 EPS ,容易忽略該公司 2019 上半年獲利能力改善的事實,
因此採用過去 4 個季度的累加 EPS 作為篩網。
經過篩選出來的股票一共有 12 檔
1. 廣達(2382)
廣達(2382)為全球第二大代工廠,
主要代工產品以筆記型電腦為最大宗,
近年受到筆電市場多年衰退的影響,
廣達開始投入到其他類型的代工業務中,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為 Apple Watch 穿戴裝置以及伺服器,
但由於 Apple Watch 業務長期無法營利,
廣達(2382)已決定接下來 2 年淡出 Apple Watch 代工,
並將資源轉移到伺服器業務,全力搶攻未來雲端運算大餅,
廣達(2382)過去 10 年皆能穩定配息,
平均現金殖利率落在 5.47%,
目前用本益比篩網計算出的本益比落在 14.1 倍,
也與過去 5 年平均本益比 14.8 倍相差不遠。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從下表可以看到,
廣達(2382) 5 年最低本益比為 10.1 倍,
最高為 20.7 倍,平均為 14.8 倍,
若採用近 4 季本益比,為 14.1 倍,
同時 1 ~ 9 月營收累計年增 2.94%,
10 年平均現金殖利率為 5.47%。
(資料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還有 11 檔透過上述四大篩網篩選出
過去 10 年現金殖利率大於 5% 的股票

想知道下週的最新選股嗎?
觀看最佳選股組合與洞察趨勢!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