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買保險有 3怕:
①最怕保險公司倒閉,保單變廢紙。
②最怕發生事故,保險公司不理賠,
釀成理賠糾紛,求助無門。
③最怕花了大錢,保障不但沒有買夠,
還造成財務壓力,收支失衡。
為了終結這 3怕,
第1屆《Money錢》保險AI大賞
特別設計 2道關卡,以及 4大評選標準,
透過更精準的 AI數據分析,
幫民眾篩選出真正的好保單,
花小錢就能買對、買夠、買好保險,
當風險發生時,
保單可以立刻「神救援」奉上高額理賠金,
減輕民眾的財務負擔。
以下詳細說明《Money錢》保險AI大賞
如何透過 2道評選關卡與 4大篩選標準,
挑出市篩選篇得獎名單
評選關卡1: 商品面
首重CP 值 權重占 75%
為什麼要買保險?
說穿了就是為了以防「萬一」,既然是「萬一」,
代表有可能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
正因為擔心的風險不一定會發生,
保戶所繳保費是越少越好;
但萬一風險真的不幸降臨,
保戶拿到的理賠金就要越多越好,
這才是做好風險管理的正確做法。
秉持這樣的風險管理原則,
第 1 屆《Money錢》保險AI大賞,
設下的第 1道篩選關卡就是審核保險商品,
其中又以分析保單的
CP值(保額/保費比)為主要參考數據,
占評選權重的 75%。
當該張保單的 CP值分數越高,
排名就越前面,代表在相同險種裡,
同樣保費可以買到的保障額度越高,
這樣就能確保民眾
可以花最少的錢拿到最多理賠金,
真正買到物超所值的保障型好保單。
可別小看「CP值」這項篩選標準,
因為光是分析 CP值並進行排名,
就能從數百張保單中,
自動篩選出低保費高保障的定期險,
並自動剔除「高保費低保障」、
儲蓄功能遠大於保障功能的終身險,
這一個篩選步驟,就能讓民眾了解,
真正的好保單其實是那些
保費繳得很少的定期險主約
或 1年期附約,
因為理賠時,這些依附在主約底下的便宜保單
最能快速轉嫁風險,
替保戶撐起保護傘提供大額理賠金。
就以壽險為例,
同樣 30歲男性購買保額 100萬元、
繳費 20年期保單,定期壽險
(以採用平準費率,
也就是繳費期間保費都相同的限期繳費為例)
1年保費只要 2,780元,
終身壽險年繳保費 2萬 9,500元,
20年下來總繳保費足足差了 53萬元。
評選關卡2: 公司面
重視服務與財務 權重 25%
經過第1輪的CP值數據分析篩選出超值保單後,
接著還要進一步分析
壽險公司財務狀況、理賠服務,
因此第2道關卡的篩選指標
重點放在保險公司的
申訴率、評議率、資本適足率(RBC),
這部分的權重共占 25%,
其中申訴率、評議率各占 10%,RBC占 5%。
為什麼本刊特別看重保險公司的申訴率、評議率?
主要是因為這兩個數據
可以看出保戶在買保險或發生事故申請理賠時,
保險公司與業務員在業務承攬、承保範圍、
事故原因認定、理賠金額認定等各方面,
能否讓大多數保戶滿意。
當申訴率、評議率數據越低,
代表這家保險公司
發生保險糾紛的機率越低,
所以從這兩個數據可以更為客觀地
對保險公司的服務進行評分,
作為保戶投保前的重要參考。
至於申訴率與評議率有何不同?
主要是保險消費糾紛處理流程不同。
一般來說,若發生保險糾紛,
保戶比較不會選擇告上法院,
因為費用高又曠日廢時,
且未必可以打贏官司,
到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
為了避免走到「法院見」這一步,
通常都建議民眾在發生保險糾紛時,
要先向保險公司申訴,
若保險公司 30天內沒有回覆,
或是保戶不滿意對方的回覆,
可以尋求另一個申訴管道,
也就是向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申請評議,
因此評議率是根據金融消費評議中心
受理的評議案件件數計算而來。
26張高CP保單清單》請點此
《Money錢》保險AI大賞相關文章
- 26張高CP值好保單!原來「1年期附約」才是保單關鍵,只要花小錢就有大保障
- 保單買「對」比買「多」還重要!做到這 5大關鍵,就能用最少保費 買到高額保障
- 壽險、醫療險、失能險 額度怎麼計算?(內有計算方式及算式)
- 買保單省錢 2撇步!主約、附約這樣買,每月 1千元就能增加保障
保險小存摺
保單 E化整理超簡單!
快來檢視現有保單,
再用高 CP值的保單一次補足保障缺口!
超強保單管理APP》點我下載
本文及內文圖 出於 Momey錢
由 Money 錢 144 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Alo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