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 雙寶娘(譚惋瑩)
當媽媽最大的喜好,
就是欣賞孩子的影像。
尤其,每當親子關係陷入冰點,
或是在教養上碰到難題、挫折時,
我都靠著瀏覽手機裡
孩子的影像來平復騷動的心,
找回自己最初對待孩子的方式。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恐懼是為了
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轉眼間,雙胞胎已經九歲,
上了小學四年級。
變化最大的是女兒,
她彷彿進入「青春準備期」,
開始有很多情緒、人際關係上的煩惱。
有一天,女兒跟我說,
她和同學吵架了,
感覺自己遭到同學的排擠、辱罵。
看著女兒眼裡噙著淚水,
努力忍耐的模樣,
我不忍在這個時刻細問,
於是出手輕拍她的背部,
順便和她話家常。
當孩子對父母傾訴
自己被欺負了,
父母第一時間
要接納孩子的情緒。
唯有感覺自己被理解了,
孩子才有信心與父母
討論事情的經過。
看女兒的呼吸由急促轉為平緩,
我抓緊機會開口。
「寶貝,你知道嗎?媽咪今天
又看了你們小寶寶時候的影片。」我說。
「嗯,媽咪你怎麼那麼愛看
我們小時候的影片?」
女兒從我懷裡抬起頭望著我。
「對啊!媽咪最愛看了。
今天看到你們小時候學走路的影片,
你們想跟我一起看嗎?」
我熱情邀請,
還做了一個誇張的表情,
把雙寶逗得樂開懷。
「好啊。」雙寶齊聲說。
我一直覺得很有趣,
每個孩子都喜歡看「小時候的自己」,
就算雙寶的年紀
還停留在個位數也一樣。
我打開電腦,
拉了三把椅子緊緊靠在一起,
母子三人待在電腦前一起欣賞影片。
影片裡的妹妹搖搖晃晃,
打算走向我,
結果一不小心被地上的玩具絆倒了。
只見她本能反應地
在第一時間就哇哇大哭,
我把她抱起來安撫,
檢查一下身體,
萬幸只有膝蓋有些破皮。
可能是人生第一次的跌倒太痛了,
寶寶在我懷裡足足哭了
好一會兒才漸漸平息下來。
「小寶寶太不勇敢了,
如果現在的我跌倒了,
絕對不會哭。」
女兒忍不住發表評論。
影片繼續播放。
寶寶的哭聲才停,馬上想掙脫我的懷抱,
而當我把她放下來,
她又立刻開始搖搖晃晃嘗試學走路,
一個不小心再次跌倒。
結果,寶寶先是愣了一下,
像是在思考什麼,沒有哭,
就直接扶著牆面站起來。
看到結局,
換我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這次換哥哥問我:
「媽咪,你哭什麼啦?」
我帶著濃濃的鼻音說:
「跌倒了,哭一場再爬起來。
哭是在練習勇敢,
害怕是在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而且,
受傷了還有勇氣爬起來
繼續向前走,
小寶寶真的好棒啊!」
「媽咪,你真的很愛哭欸。」
兄妹倆異口同聲地說。
我承認自己是個淚腺發達的媽媽。
看完影片,我問雙寶,
想不想聽媽咪小時候的故事。
「當然要啊!」雙寶大聲回答。
父母的人生經驗
對孩子有魔力
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父母的人生故事
對孩子始終有種莫名的吸引力。
所以,與其跟孩子說大道理,
不如和孩子分享相似的人生經驗,
讓孩子從中汲取
自己需要的力量,
從困境中再爬起來。
小時候,我的父親是
鄰里間赫赫有名的人物,
有名的原因是家暴,
妻小都是他下手的對象,
尤其是他賭博賭輸之後,
打得最為嚴重。
母親好幾次受不了報警,
警察也愛莫能助,
為了子女,
母親也只能選擇默默忍受。
家庭狀況間接影響
我的人際關係。
在孩子的江湖裡,
有兩條不成文的潛規則。
一、如果發現某個孩子
不受父母保護,
大家會覺得自己怎麼欺負
那個孩子都沒有關係,
還會呼朋引伴,大舉入侵。
人性的殘暴
在面對無力反抗的對象時,
越是恣意妄為。
二、家庭被視為
不可分割的整體,
父母和孩子永遠綁在一起,
脫不了關係;
父母的好壞,等於孩子的好壞。
我曾經被學姊帶到人煙稀少的地方,
捏臉、拉扯頭髮,
聽著她們嘲笑、辱罵我的父親:
「你爸沒錢還敢賭,
他不是好東西,你也是。」
「有膽去告訴你爸啊!
搞不好還會被他再打一頓。」
事實上,她並沒有說錯。
既然以身試法嘗試過了,
我們兄妹三人遭遇什麼困難
都不會對父母開口,
因為我們清楚知道
父親是無法依靠的,
對母親也三緘其口,
不想再增加她的困擾和痛苦。
哥哥總是對我說:
「爸媽不能讓我們靠,
我們就靠自己。
想變厲害,就好好讀書。」
請不要責怪他,
那是一個孩子竭盡所能
想到的唯一辦法。
但顯然,我無法像哥哥那樣
扭轉強弱的情勢,
只能任憑霸凌一再發生,
在我身上留下
怎麼也抹不去的傷痕。
一直到成年之後,
我不時還會做惡夢,
夢到重回
霸凌事件的現場,
自己宛如獵物般,
被所有人追趕、
包圍、撕咬。
二十八歲那年,我得了憂鬱症,
嚴重到幾乎要揮別這個世界。
我不明白,
過去那麼長的時間裡
我都能全身而退、安然度過,
為什麼上天偏偏選在
結婚那一刻讓我的世界崩塌?
我遍尋心理醫師,
想找出原因,卻苦無結果,
只能任由自己在
那片藍色大海中載浮載沉,
病況時好時壞。
後來,
我終於想明白原因何在:
結婚觸發我心底
最深沉的恐懼,
我好害怕自己會
複製父母的婚姻,
害怕身體裡流著
和父親一樣的暴力血液,
害怕成為
無力保護孩子的母親,
害怕童年的一切
在自己建立的家庭裡捲土重來。
帶著傷痕
在人生路上前進
直到,我轉頭看見先生的微笑。
「既然害怕,
就帶著害怕一起走。」
先生說。
「可是堅強的人不能害怕。」
我淚眼以對。
「誰說的啊!
勇敢不是什麼都不怕。」
先生拍拍我的手,如此說道。
我望著他堅定的臉,
緊緊回握他的手。
有先生的存在,
我願意重新試著相信自己一次。
經過長達一年的心理治療,
我終於重返人群,開始正常生活。
婚後第六年,雙寶來到我的生命中。
村上春樹說:
「於是我們領教了世界是何等殘酷,
同時又得知世界
也可以變得溫存和美好。」
先生和雙寶便是
我在這個世界中最美好的一切,
他們治癒了我,
讓我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
孩子離開父母,
真實地在人生道路上
開始跌跌撞撞,
磨出好幾道疼痛的傷痕,
作為父母的我們
即使再心疼,
也無法阻擋那些
成長路上必然有的傷害。
父母要試著相信,
不是每一次的人際關係衝突
都將釀成大災難,
有些矛盾或排擠孤立的事,
並不會對孩子造成永久的傷害。
更何況,
每個人身上都帶著大大小小的傷痕,
人生可怕的不是帶著傷痕,
而是無法面對
過去生命中那些不完美,
或者想要逃避的東西。
如果想要繼續往前邁進,
一定要正面悅納所有的自己,
不管是快樂還是痛苦的回憶,
那麼,傷疤就會在
我們沒有注意的時候脫落。
畢竟,在人生這個江湖走跳,
誰的身上不是帶著傷痕?
傷痕是存在過、
奮鬥過的最好證明,
以疼痛銘記生命的價值,
我們都是水裡來、
火裡去的江湖好兒女。
看更多好書試讀,拉近妳與孩子的距離:
- 你以為照顧爸媽 可以親力親為,卻心力交瘁 甚至造成悲劇...作家吳若權 親身經歷:你需要 喘口氣!
- 蔡康永:「聽話的孩子並不快樂!」別再濫用大人的「特權」換孩子的 乖巧!
- 聰明的媽媽,最懂得控制 情緒!你的情緒,決定了 跟孩子的距離
- 面對孩子頂嘴,最好的辦法 不是糾正、責備,而是 ___!(每位家長都應該看看...)
- 爸媽們,不用扮演成天碎念的虎姑婆! 日本的手帳管理術,用「1 張紙」,就讓孩子「主動完成」該做的事!
本文摘自《別只教孩子善良與光明》
作者: 雙寶娘(譚惋瑩)、出版社:方智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Naomi)
(首圖/shutter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