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減糖」就是不吃飯,但這樣吃會害你越減越肥...日本專家整理4種減肥迷思,一定要知道!

書摘

書摘

  • 2019-07-30 16:35
  • 更新:2019-07-30 17:22

你以為「減糖」就是不吃飯,但這樣吃會害你越減越肥...日本專家整理4種減肥迷思,一定要知道!

(圖/shutterstock)

 

水野雅登醫師從事糖尿病臨床門診已十多年,

看過大大小小案例的他,

主張調整飲食習慣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限醣飲食不是趕流行的短暫風潮,

也不單單只為了瘦身美容,

而是能讓每個現代人都能自然恢復健康的方法。」

 

水野醫師也整理了4大常見迷思,

一起來看看吧!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Q1. 限制醣類攝取,

會引起倦怠、暈眩嗎?

大家若因醣類吃得較少,而引起倦怠、暈眩時,

請務必確實攝取蛋白質和脂質。

這是蛋白質和脂質不足,

導致熱量不足的典型現象。

簡單來說,當你在限醣的同時,

又實施卡路里限制,

平時就很容易倦怠、暈眩,

這是很常見的失敗案例。

 

Q2. 不吃糖可以吃人工甜味劑嗎?

無論再怎麼想吃甜的,

都請各位盡量避免攝取人工甜味劑。

大量人工甜味劑會提高致癌風險,

更有很高的成癮性,相當危險。

另一方面,市面上有許多天然甜味劑,

例如赤藻糖醇或甜葉菊(Stevia rebaudiana)等,

這類添加物不會導致血糖值上升,

若碰上「非甜不可」的場合時(例如製作蛋糕等甜點時)

建議採用這類甜味劑,對健康的影響較小。

 

此外,人體內的鐵質或脂質不足時,

身體就會對甜食產生欲望。

只要確實改善缺鐵問題,就可以輕易遠離甜食誘惑。

 

 

Q3. 開始實施限醣飲食後,

產生便祕現象,怎麼辦?

這是控制糖質攝取,胰島素分泌量減少所致。

胰島素會在人體製造尿液時,

再次吸收鹽分和水分。

限醣後,胰島素分泌減少,

那些原本應該藉由胰島素囤積體內的鹽分和水分,

就會隨著尿液排出。

此現象多在限醣初期發生,

人體容易脫水,糞便也會變硬。

請確實攝取比以往更多的水分。

 

另外,維生素 C 和天然甜味劑赤藻糖醇,

屬於作用較為溫和的瀉藥,能改善便祕。

維生素 C 的有效量因人而異,

建議先從 1 公克左右開始,

每隔 2 ∼ 3 小時慢慢增加攝取量。

通常服用後大約 30 分鐘至 3 小時,就會產生便意。

至於赤藻糖醇方面,

建議先從一大匙開始,

間隔 2 ∼ 3 小時後,慢慢增加分量。

此外,MCT油(中鏈脂肪酸)等

也可以用來代替瀉藥,

但有時會出現腹瀉,必須慎重斟酌用量。

 

Q4. 為什麼我明明沒攝取糖質,

血糖值卻未見下降?

一般來說,一旦實施限醣,血糖值就會確實下降。

可是,下降情況不如預期,或是隨著時間經過,

血糖逐漸上升的案例出乎意料地多。

理由各不相同,所以解決方法也不一樣,以下說明。

 

1. 攝取了糖質而不自知

這是最常見的情況,只要透過診察就能馬上察覺,

或是在營養管理師的指導下找出問題所在。

很多時候,原以為沒問題的食物,

有時反而含有出乎意料的糖質量。

 

2. 內臟脂肪較多、體型偏瘦、

胰島素分泌較少

這三種原因彼此息息相關,

我們可以放在一起討論。

前文提過,內臟脂肪一旦過剩,

身體就會分泌出降低胰島素功效的物質。

另外,肇因於內臟脂肪的慢性發炎,

也會使胰島素的功效下降,

這種狀態稱為「胰島素抗性」。

 

正常來說,限醣應該不會導致血糖值上升,

但當身體產生胰島素抗性時,

就會導致血糖值無法下降,

陷入「血糖值沒有下降,

進一步分泌胰島素→

過剩的胰島素使內臟脂肪增加→

胰島素抗性增加」這樣的惡性循環。

 

接下來,負責分泌胰島素的胰臟就會過勞,

進而降低胰島素的分泌。

而當胰島素的分泌下降之後,

便會進入下列三種階段,

各階段的治療方法都不同。

 

 

 

本文 擷取自:

少吃點藥,血糖值照樣穩妥當

作者: 水野雅登  出版社:方舟文化

 

此文由 方舟文化 授權,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 ㄆㄆ)

 

 

【猜你還想看這些!】

 

 

 

 

 

 

 

 

 

 

書摘

書摘

各個出版社的書摘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