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愛運動,卻成為首位完賽「聖母峰馬拉松」的女跑者,46歲陸承蔚:呼吸著不代表活著,我要努力活著!

合作網站

合作網站

  • 2019-05-24 10:41
  • 更新:2019-08-21 10:16

她不愛運動,卻成為首位完賽「聖母峰馬拉松」的女跑者,46歲陸承蔚:呼吸著不代表活著,我要努力活著!

(圖/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陸承蔚臉書

 

第一眼見到俏麗短髮的陸承蔚,

實在很難跟征服聖母峰的第一女子聯想在一起。

但聽著她分享的人生點滴,默默地被感動,

也從而看見她的內在力量。

 

 

過去從不運動

卻在自行車上看見台灣的美

陸承蔚用單車看到台灣的美。圖片來源:陸承蔚臉書。

 

「我以前根本不運動。」

陸承蔚說開始運動是誤打誤撞,

因為答應參與單車環島活動,

為了不希望造成別人的麻煩,買一台公路車來訓練。

起初只是不得不,但隨著練車的時光找到另一種探索的樂趣,

每天凌晨出發,隨著google map找景點、規劃路線。

「因為有iPhone,我都是google到某個景點,

然後就告訴自己,好,今天要騎到那裡。」陸承蔚笑說。

因為方向感不好又害怕迷路,

所以陸承蔚在接觸單車之前的生活,

幾乎都是上班、回家,一條路線,

鮮少踏出自己熟悉又安定的生活圈。

有了單車之後,陸承蔚會上網找新景點,

或是以一座橋樑為目標,

每天早上凌晨三點半趁著孩子熟睡,

就騎著單車出發冒險去了。

就這樣騎著騎著,

陸承蔚發現自己喜歡上每天有不同的挑戰,

以及為自己設定目標並且努力完成的成就感。

「原來台北好美、原來我家那麼美!」

陸承蔚輕輕嘆了一口氣。

她說:「第一次發現台灣的美

是在好幾年前我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委員時,

探訪全台灣32個鄉鎮部落,那是我第一次發現台灣的美。

直到現在我才發現從我家騎腳踏車就可以到的地方,

原來也是如此的美。」無論是天空、橋下還是河岸邊,

處處總有讓陸承蔚驚喜的人事物。

從那個時候開始,陸承蔚發現原來

可以做的事情比想像中的還要多,

也開始想嘗試其他挑戰。

「挑戰,我聽到挑戰

兩個字就會很興奮。」

陸承蔚描述自己的那種狀態就好像看到獵物一樣,

很想朝著挑戰撲過去。

 

挑戰攻頂

霸王寒流的武嶺

2016年北極震盪導致霸王寒流來襲,

陸承蔚回憶她和車友們在埔里等待出發的前一晚,

窗外雷雨交加,深怕挑戰單車上武嶺的計畫會被打亂。

「當時我們只祈求不要下雨,冷沒關係。」

但就在出發的那一天清晨,陸承蔚從床上跳起來看向窗外,

已不見前幾天的狂風暴雨,只有小水滴在窗簷滴滴答答。

「可以騎!我要騎!」

一夥人穿上防寒衣物,浩浩蕩蕩出發。

然而霸王寒流打破了車友們的樂觀。

「越騎越高,感覺越冷,

我還脫下襪子確認腳趾頭沒有冷到壞死。」

陸承蔚笑說:「我當時戴半截式手套、

還外加一個皮革手套騎公路車,

直到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很好笑。」

在武嶺團中陸承蔚資歷最淺,

戴著雙層手套的手緊握著握把、

冷到沒知覺的雙腳不停的踩,

陸承蔚緊盯前方領隊的車燈和背影。

在一次中途休息之後,

陸承蔚發現團隊中有人已經開始脫隊,

但是她沒空去想其他人了,

只能一直騎、一直騎。

到了第二個休息點,

領騎也彎進去休息。

陸承蔚不想停下來,自己一個人繼續往上騎,

慢慢地她發現旁邊經過的車已經將車輪裝上鐵鍊。

「那個地已經結冰了!」她大驚。

車隊的保母車追上陸承蔚,

向她大喊:「你怎麼在這邊,

全部的人都已經撤退了!」

安全帽外面還戴著一頂浴帽、穿著雪衣的陸承蔚,

頭也沒轉、眼睛繼續盯著前方低聲說:

「你們不要跟我講話,我快到了。」

 

 

跑進馬拉松最高殿堂

「波士頓馬拉松」

陸承蔚拉著國旗勇敢跑在波士頓街頭。圖片來源:陸承蔚臉書。

 

因為挑戰戈壁、衝進沙塵暴的契機,

陸承蔚開始練習跑步;

後來因為喜歡上跑步,

陸承蔚跑進2019年的BQ(Boston Qualify),

可望前進波士頓馬拉松殿堂。

(編按:《波士頓馬拉松》始於1897年,
為歷史最悠久的馬拉松比賽,特殊的比賽門檻
是許多跑者心中最榮譽的殿堂)

然而,好事多磨,陸承蔚因為三角韌帶損傷,

中斷近半年的訓練,

她擔心自己是否可以

在這難得的賽道上完成馬拉松。

「去起點線前,我的友人和我說:

『加油!祝你順利完賽!』我當下居然哭出來,

因為真的很害怕現在腳的狀況能不能跑完全程,

我是達到BQ的人,

怎麼現在害怕的居然是能不能跑得完?」

雖然事過境遷,卻還是看得出她當時的悸動。

帶著深怕韌帶再度斷掉的心情,

陸承蔚的每一步都是那麼謹慎、那麼害怕,

忐忑不安的情緒直到陸承蔚看見一面旗幟,

上頭寫著大大的「BOSTON STRONG」。

心上有甚麼被打醒似的,震撼且感動。

「波士頓的人們在炸彈攻擊後,

沒有怯步或反對馬拉松這個活動,

反而更歡迎世界各地跑者到來。」陸承蔚恍然大悟,

如果波士頓可以從傷殘中站起,那我的韌帶算什麼?

她告訴自己:

「我要在我能跑的時候盡力跑,

為那些不能跑的人而跑。」

步伐依然謹慎,

不同的是她要完賽的信念更堅定、

更有目標的朝終點前進。

賽事中,忘卻自己的辛勞,

還與外國跑者莉莉互勉鼓勵,

一同回到終點,結下感動的緣分。

「面對一件事情感到害怕時,

我就會拍拍自己的臉,告訴自己:

『好,我要出去了』。」

陸承蔚在我們面前拍一拍臉、

一個點頭,眼神是如此堅定。

 

 

感受生命力量的

聖母峰馬拉松

 

聖母峰馬拉松完賽後,

陸承蔚說身旁的友人開始說服她

辦講座、辦分享會,甚至出書,

她覺得很莫名其妙:只不過是去跑個步,

為什麼要辦分享會?

友人告訴她:

「你不知道你做的事情有多瘋狂嗎?」

陸承蔚深吸一口氣:

「我做過最瘋狂的事情,

原來是我不知道我做的事情有多瘋狂。」

出書對陸承蔚來說,

不只是幫自己記錄這段不可思議的旅程,

也是用另一種形式幫一位曾經

帶陸承蔚從破碎到完整的已故摯友,

她指著書最後一頁,上頭寫著

最後謹以此書紀念 我最愛的友人

阿達Ada(謝文達)1973至1998

陸承蔚視線定在桌上的某一點,陷入回憶。

「那一天我必須下一個決定,

到底能不能夠出賽。

那時我坐在原地休息、沉澱與思考,

一轉頭就看到聖母峰頂點,

驚嘆原來我離世界最高峰那麼近,

我到底為什麼來這裡?

我的目標是什麼?」

陸承蔚停頓了一下:

「我開始整理心中的脈絡,

想到家裡有兩個人很需要我,

一位是我母親、一位是我兒子,

為了他們我必須要安全回家;

而另一位則是影響我一生的摯友阿達,

若在我身上發覺一點點愛和寬容,

都是從他身上學的。」

她當時在心裡問了阿達:

「你覺得我可以嗎?」,

阿達回答:「你可以阿!」。

「好,我可以。」

原本盯著桌子一點的

陸承蔚突然抬頭看向我。

 

 

最強大的勇敢是愛

陸承蔚坐在山中,

疲憊的身體與想挑戰的念頭是如何在心中拔河,

剛開始的質疑已消失,

面前的陸承蔚與聖母峰之間有了連結。

透過寫書、辦分享會,分享自己的故事與生命。

從聖母峰回到台灣,她有了另一番新的見解與視野,

以往對某些心底事會糾結很久,

現在則可以用輕鬆的心情去面對和處理。

人生儘管再難,她都會回想著

這一趟走來的歲月與歷程,從而鼓舞自己。

陸承蔚最想告訴兒子:

「不需要為自己的人生設限,

你只要知道我多愛你。」

陸承蔚用一本書紀錄她每一次挑戰的心歷路程。

如果她可以,那我們呢?

 

 

書名:越跑越勇敢:聖母峰馬拉松全紀錄

作者:  陸承蔚 

出版社:大田

本文由don1don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Lenox)

 

 

合作網站

合作網站

「我的人生 我的選擇」合作之網站。

「我的人生 我的選擇」合作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