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撰文 / 編輯部
近期網路上流傳
「市售柑橘大多用農藥及防腐劑浸泡,
半年不壞,影響健康」之相關訊息及影片,
輔以「市售柑橘類水果大多用農藥洗過!
以及防腐劑浸泡過可以半年不壞掉,
洗腎的人會有這麼多就是這樣來的、大家要小心了」
等文字使消費者人心惶惶。
到底影片的真相是什麼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為了避免柑橘在運送過程腐壞
依法可使用藥劑
從網路傳播的影片中,
可以看到柑橘農民將採收後柑橘浸泡於乳白色之液體中數秒,
便瀝乾上車。這樣的畫面讓消費者疑惑,
「到底那個乳白色的液體是什麼?」
農民將採收柑橘浸泡於乳白色液體。
雖然單純透過此影片畫面, 並無法確認影片中的液體實際成分。 不過不用太擔心, 其實,柑橘類水果因為容易受到碰撞而腐壞, 主管機關本來就規定,在柑橘採收後, 為了避免在儲存運送過程中腐壞, 可以使用預防貯藏性病害之農藥來進行保護措施, 避免造成果實腐爛。 而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藥物毒物試驗所 「植物保護資訊系統」資料指出, 可使用於這類用途的農藥 主要是「克熱淨」及「腐絕」二種農藥。 其中,「腐絕」使用方法便是採用「浸泡法」, 將 40% 腐絕可溼性粉劑藥液稀釋 500 倍 (藥液內加 0.5% 明礬,以增加藥效)配製成藥液, 於包裝前將果實浸漬於配置好的藥液中 3 分鐘。 而「腐絕」除了可預防柑橘類的貯藏性腐敗外, 在香蕉、蘆葦、山藥、洋菇等作物上也會做使用, 但針對不同的作物物種、疾病狀況, 其使用方式及劑量也會有所不同, 農民必須依照政府規定使用。 使用預防性農藥是正常手段 但農民仍需依規定使用 中國生產力中心外聘顧問、農業經濟專家黃文弘也表示, 雖然柑橘類水果只要果實外表無傷口, 且貯存之環境沒有青黴菌等病原存在時, 本身的保存期限是可長達 3 至 4 星期沒錯, 但果實栽種及採收過程中, 仍可能因為不同原因而使外表出現傷口, 果實蒂頭、褶皺處也可能夾藏病原菌, 這些不可控的因素,都可能會讓果實在貯運過程中腐敗。 因此,農民使用藥劑其實屬於預防性手段, 但仍呼籲應依規範使用合法藥劑。 針對不同作物病害 應正確依據類別和用量規定來使用 然而,在網路流傳的另一段畫面類似的浸泡影片中, 農民在容器中陸續加入兩種藥劑, 其中一種從畫面上得以辨識的藥劑是「免賴得」可濕性粉劑。 Line瘋傳關於柑橘泡防腐劑藥水的照片,圖中的「免賴得」的確是柑橘合法用藥, 但適用在防治柑橘瘡痂病及黑星病,且須以「噴灑」用藥、不能「浸泡」。
並且該藥劑係核准於防治柑橘瘡痂病及黑星病上, 而非預防柑橘類儲藏性病害用。 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簡稱防檢局)也表示, 將「免賴得」以浸泡方式使用, 除了不合法外,農友如使用劑量及方法不慎, 亦會對使用農藥者造成慢性毒害, 及易導致作物發生藥害情形。 而關於網友害怕「吃多洗腎」的說法, 其實不用過度擔心, 所有合法的農藥在上市前都須經過相關的科學評估, 根據藥物的半衰期而訂出農藥的使用時機、濃度, 因此農民在用藥時務必需要遵守用藥規定使用, 而在安全採收期後之農藥殘留量已經是在安全值中, 消費者食用是不會有安全疑慮的,更遑論洗腎! 建議食用柑橘前用清水適度清洗表面 雖然,目前根據上面兩則網路影片畫面, 並無法判斷影片實際發生與拍攝時間, 但從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於 2018 年抽驗柑橘 553 件的結果顯示 (不含柚子、金桔、檸檬、葡萄柚及柳橙等), 合格率達 97.1 %,顯示國產柑橘農藥殘留風險低。 但另建議,消費者食用前可用清水適度清洗, 除可清除表面不潔處外,亦可降低藥劑殘留的疑慮。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本文由 食力foodNEXT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ㄆㄆ) 但從影片的浸泡動作,
可以推知是柑橘採收之後,
為了預防腐壞而做的防腐措施。
預防腐敗 保存期限可達 4 周
「免賴得」是用於柑橘的藥劑之一,
但用法應是以噴灑方式進行,
吃多要洗腎?沒那麼嚴重!
【猜你還想看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