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開始前,
我們先回顧一下
上次那篇選股方法教學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68545
首先篩選出以下三個條件:
1.價格區間: 低估/價值/合理
2.潛在報酬: 15%以上
3.價值河流圖: 往上or平穩,沒有價值陷阱
接下來做質性分析
也就是 主觀&經驗判斷
看收集與閱讀以下資料:
1. 產業新聞
2. 個股新聞
3. 法說會資料
4. 近 5 年財報數據走勢( 獲利能力/營收結構 )
5. 近 3 年年報( 了解企業經營走向 )
試圖找出兩項重點:
重點一 : 企業護城河
無形資產(品牌、技術、特許)
高轉換成本( 客戶黏濁度 )
網路效應 (口碑、群眾認同)
成本優勢 (資源/地點/程序)
規模優勢 (獨佔/特有/市佔)
重點二 : 企業風險
最後找尋進場時機點:
關注度: 低/中
主力籌碼: 買盤增加/賣壓減緩
內部人持股: 持股不變/持股增加
大家根據六步驟選完股後
選好股後
下一步就是資金配置了
我常常再說分批資金/分散產業
實際操作起來又應該是如何呢?
擴大能力圈
什麼是能力圈?
在不同的領域中,有不同含意,
但廣泛的定義其實是【擅長的事情】
在投資世界裡的能力圈是什麼呢?
我認為是對【產業的見解】與對【公司的了解】
不盯盤的時間不應該是整天憂心自己持股
如果是這樣,表示在買進之前就不夠了解
手中持股只需要保持平常心,定期檢視即可。
不盯盤的時間應該拿來多認識些公司
擴大自己的口袋名單。
通常我會建立20~30檔的關注個股
這些都會是我了解的公司,
一般人也可以藉由產業出發
先從了解的產業當中找出幾檔認識的公司
這邊給投資人的建議是
建立自己的口袋關注清單
至少 10 檔

有任何問題,歡迎「加入社團」與我一起討論喔
(圖片來源:股人的計量價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