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有人說:
「人生兩件事:忙著,清醒做事;
閒著,糊塗做人。」
糊塗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修為,
在孔子眼中,糊塗是「中庸」;
在老子看來,糊塗是「無為」;
在莊子心裡,糊塗是「逍遙」。
心裡明白,面上糊塗,何不是做人的一種境界。
繼續看下去……
兩個落水者,一個視力極好,
一個患有近視…
他們在寬闊的河面上掙扎,很快就筋疲力盡了,
突然,視力好的那位看到前面不遠處有艘小船,
正在向他們這邊漂來。患有近視的那位,
也模模糊糊地看到了,於是兩人鼓起勇氣,
奮力向小船游去,
視力好的停下來,而近視的還努力游
游著游著視力好的那位停下來,
因為他看清了,那不是小船,而是一截枯朽木頭。
但患有近視的人卻並不知道那是一截木頭,
他還在奮力向前游著,當他終於游到目的地,
並發現竟然是一截枯朽的木頭時,他已離岸不遠。
視力好的那位就這樣在水裡喪失了生命,
而患有近視的那位卻獲得了新生。
很多事不知道比知道好,不靈通比靈通要好,
不精明比精明好,這就是人常說的「難得糊塗」。
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先生說過:
「苟無他故,必活百年」,其深刻寓意,就在此,
人生本來就是糊塗的,快樂和幸福藏在糊塗之中,
一旦清醒了,可能所有的快樂和幸福,
也就隨之煙消雲散。鄭燮曾題過很多著名的匾額,
其中最膾炙人口的為「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
兩幅匾額的由來,有段傳說
鄭燮任知縣時,他的堂弟給他寄來了一封書信,
原來堂弟和鄰居為了祖傳房屋的一段牆基的歸屬
發生了爭執,鬧到了興化縣衙門,
堂弟希望鄭燮能函告興化縣知縣,
讓自己贏得官司。鄭燮看完信後,立即賦詩回書:
「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幾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豁達的胸懷和樂觀的心性顯而易見,
之後他寫了「難得糊塗」、「吃虧是福」兩幅字,
在「難得糊塗」下加註:
「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
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在「吃虧是福」下加註:
「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己則盈於彼,
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
這幾行款跋,既是鄭燮對兩幅字的解釋,
更是對自己心性修養和處世哲學的概括。
人生在世,
能吃虧是做人的一種境界,
會吃虧是處事的一種睿智。
心要簡單,人要糊塗,計較得少,不為瑣事憂,
才能活得自在順遂,舒服寬廣。
木心說:「好人的世界,總有一種糊塗。」
白岩松說:「人生的兩個基本點是糊塗點,瀟灑點。」
前段時間網路上有這麼一件事
外送小哥在送貨路上,發生車禍
他與騎摩托車的年輕人相撞,雖然兩人都沒事,
但是貨物卻幾乎全毀了,這意味著兩個
為生活奔命的人,這一天的努力全白費了,
但事後,兩人的做法卻令人意外
外送小哥和年輕人沒有再繼續趕路,
而是就地舉起酒杯共飲,有什麼天大的事,
都喝了這杯酒再去說,再去煩。
最難熬的時候,與其計較得失,不如難得糊塗,
人這一生,就是過完一關又一關,
誰還沒有跌倒狼狽的時候,大不了在哪跌倒
就在哪躺一會兒,如果說生活真的教會我什麼,
那就是享受失敗。」你擁有的都是僥倖,
你失去的都是人生,
糊塗不是傻氣,也不是愚昧
而是一種氣度,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境界,
人活一世,沒必要跟任何人和事太較真,
有時候,我們就要活得糊塗一點,活得自在一點,
活得隨性一點,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日子,
這既是放過了自己也是放過了他人,
看看那些跟別人太過於斤斤計較的人,
多半活得不開心,
對朋友糊塗一點,不計較付出才能得到;
對別人糊塗一點,這樣才能贏得信任;
對愛人糊塗一點,給他自由也給自己空間;
對事情糊塗一點,船到橋頭自然直。
錢財利益上糊塗一點,不傷和氣;
人情算計上糊塗一點,無愧良心;
爭名奪利中糊塗一點,不費腦筋;
流言蜚語里糊塗一點,不累耳根。
人生不滿百,何必懷千歲憂呢?
餘生,就要糊塗地過,快樂地活,知足地樂!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看更多深度好文,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