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撰文:劉茜汶
月收入才 2 萬 6,
一年的儲蓄險保費竟要將近 27 萬元?
25 歲的小資男 Kevin 雖然超會省錢,
卻把錢存錯地方,造成財務出現大漏洞。
透過理財健診,
Kevin 終於找出避免漏財的方法。
繼續看下去...
( 贊助商連結 )
一個月收入才 2 萬 6 千元,
卻能每月存下 2 萬 2 千元?
扣除存款後,
等於每個月生活開銷僅有 4 千元,
這對在大台北地區生活的人,
真的有可能做到嗎?
帶著靦腆笑容、在跆拳道館工作的 Kevin,
就是典型的例子。
現年 25 歲的他,目前在道場做行政工作,
平常除了要維持場館秩序外,
還要聯繫學員課程安排等許多事,
雖然辛苦,但他覺得目前的工作還算過得去,
靠著節儉的習慣,
每個月也能存下 2 萬 2 千多元。
家中環境養成習慣
沒必要的錢就不花
其實他能存下錢並不難理解,因為住在家中,
所以 Kevin 並沒有房租支出,三餐也是吃家裡。
值得探討的是,許多年輕人住在家裡,
錢雖然省下來了,
卻會拿去買一些想要的物品,
或是經常把錢拿去吃大餐、出遠門旅遊⋯⋯等,
導致就算住在家裡也一樣是「月光族」,
但 Kevin 似乎有那麼點不同。
他平靜地談起自己的家庭,
從小他的父親身體不好,
靠著母親一個人工作養育一家五口,
包括爸爸、兩個哥哥和 Kevin,
由於開銷多、收入來源少,
只有真正需要時才花錢,可能也是因為這樣,
讓 Kevin 養成一個觀念:
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避免花 不必要的錢
「衣服夠穿就好了」
他舉例,以治裝費來說,
自己在這方面並沒有什麼開銷,
也覺得不需要買新衣,能穿就一直穿吧!
採訪當天,
他身穿簡約的藍襯衫搭配黑褲子,
沒有特別打扮,
突顯了這位 25 歲年輕人的簡單樸實。
飲料也是,手搖飲不便宜,
以前喝很多的 Kevin 意識到這點,
就告誡自己「盡量不要去喝」,
想喝的時候就喝水,
也是因為這樣的意志力,
讓他能將生活費花在刀口上,
避免掉許多不必要的支出,也因此存下錢。
拼命省錢、存錢
卻不知如何量化目標
除了家庭環境因素影響,
Kevin 的金錢觀還來自學生時期的積累。
因為就讀財經科系,
所以對於財務配置,
以及理財、保險觀念他都有所理解,
也使他比同年齡的年輕人更懂得分配支出。
問及為什麼要拼命存錢,
Kevin 答道:「我想要在 55 歲退休。」
他說自己不想工作太久,
希望未來和朋友一起創業、演講。
不過,當被問到退休需要存多少錢,
他卻一反先前自信的回答,
猶豫地說:「我不知道」。
不懂量化存錢目標
容易用錯方法 省錯錢
俗話說,再會存錢的人,
如果不知道如何量化目標,
不僅容易迷失方向,
也會用錯方法、省錯錢,
無形中錯失累積財富的機會。
Kevin 怎麼存錢?原來...
他把每個月省下的 2 萬 2 千多元,
全數投入儲蓄險中。
3 年前,母親幫他買了
人生第一張儲蓄險保單,
此後他開始每個月 2 萬多、2 萬多地繳。
強迫儲蓄並非無一好處,
如今他戶頭也已累積了 79 萬元,
但因為不知道退休需要多少錢,
他並沒發覺,對於想要 55 歲退休的自己,
儲蓄險滿期後 2% 左右的報酬率是不夠的。
更嚴重的是,
為了繳納儲蓄險保費,
造成他手頭沒有多餘資金,
以至於真正需要的醫療、失能保障
反而嚴重不足。
剛好 Kevin 有位在道館認識的朋友,
從事理財規劃顧問的工作,
Kevin 向他求助,
希望釐清自己的財務漏洞,
把錢存進真正對的地方。
安睿宏觀理財規劃顧問 建議
把錢擺對地方
才能加速累積財富
Kevin 的問題,
也是很多會存錢、有理財觀念的人
會遇到的問題。
明明開支已經達到對自己最完美的狀況,
心裡卻仍然覺得不踏實,
究其原因,其實就是
「不知道如何量化目標」
不知道自己存錢的目的,
或不知道要存多少錢才夠、
用什麼工具存才適合,
反而導致錢擺在不對的地方,
浪費了時間可以累積的複利效果。
其實 Kevin 的收支
已經沒有什麼好調整的了,
最需要的是,
針對「55 歲退休」這個目標
釐清自己到底需要多少錢、
如何達成計劃。
經過多次討論後,
依照 Kevin 理想的退休生活,
55 歲退休時,他總共需要 2,700 萬元,
才足以支應他的日常所需。
為此,我先協助將儲蓄險減額繳清,
待期滿後再解約,就能領回 79 萬元,
並將這筆錢透過定期定額的方式,
投入全球型的股債混合型基金,
將長期年平均報酬率抓在 5% 至 8%,
挑選的基金為 90% 股票、
10% 債券的組合配比,
分散投資的產業、地區及幣別。
會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是因為
Kevin 年紀還輕,
有較長的時間準備,
可以承受的風險也較高,
因此投資組合裡的股票占比越高越好,
再透過 10% 的債券來降低波動,
同時也降低他的心理起伏,
才能好好工作、生活。
這樣的配置會隨著年齡增長做調整,
待退休時間到來,
我們會建議將報酬率調降至 3%,
即可繼續支應 Kevin 的退休生活。
解約後領回的保險金,
加上 Kevin 每月可以存的 2 萬多元,
除了投入定期定額基金外,
我也幫他重新規劃保險需求。
經過調整後,Kevin 一年的保費
僅需 1 萬 9 千元左右,
較先前每年將近 27 萬元的儲蓄險支出大幅降低,
只要 Kevin 按部就班、長期投資,
就能逐步完成 55 歲退休的願望!
顧問說明
Kevin 的母親幫他買了
終身醫療、重大疾病保險,
但醫療日額與失能保障嚴重不足。
所以我先建議他,
透過 10 萬元的終身型壽險主約,
搭配各式的定期險,
其中包括失能險,
住院的部分以雙實支實付補足;
重大傷病則設定 100 萬元的保額,
並補齊 200 萬元的癌症險。
顧問說明
Kevin 的生活支出並沒有太大問題,
主要須變動的地方還是保險、
儲蓄與投資規劃。
投資的部分,
原先他將儲蓄險當作投資存錢工具,
經過調整後,我們將儲蓄險解約,
拿回來的錢除了做足保險外,
也將其餘部分以定期定額的方式投入基金,
經過計算,Kevin 退休後,錢絕對夠用!
健診心得
做完財務規劃後,
我更清楚自己的錢花在哪裡
以前把錢全部投入儲蓄險中,
存錢也沒有目標,
但經過一次次和理財規劃顧問討論,
我不但更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
未來也能更放心地退休,
除了改變了存錢的方式,
也因此更明白要如何
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本文由 Money 錢 135 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想看更多,歡迎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