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hutter stock)
景氣每天都在波動,
股票也進而受到影響,
誰也無法預測讓它突然好或突然壞,
我們該如何不受景氣影響,
找到適合的股票呢?
我是一位22歲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
除了每天上班之外
還希望可以投資一些股票
但真的對股票不怎麼了解
直到我看到陳重銘老師的文章及書籍之後
才知道「原來投資可以這麼簡單」
以下是我整理出存股的4個心法
繼續看下去...
①近10年平均現金股利殖利率高於5%
我們以台灣大(3045)為例,
2018年配發5.6元現金股利,
如果再以112元買進,
殖利率就是5%(5.6元÷112元),
如果買進100萬元的台灣大股票,
每年就可以領5萬元現金股利,
若跟放銀行定存來比,
定存只有台灣大五分之一,
不如買進股票!
更重要的是股利要穩定的發放
觀察近5年股利發放情形,
最理想狀況是穩定且持續成長,
如果股利一下波動太大,
一下高一下低,甚至發不出來,
就不值得投資。
②獲利能力-賺得穩比賺的多重要
❶連續五年EPS(每股盈餘)成長:
公司能穩健獲利,
才有能力安穩地配發股票。
❷毛利率高於20%:
如果一家公司的毛利率比同業高,
表示產品有比較高的競爭力,
也較能應付不景氣或同業的殺價競爭。
⁎進階條件:近十年獲利穩定
一般來說,
一個大的景氣循環約8~10年,
能夠10年都獲利穩定,
表示公司在不景氣時一樣可以賺到錢,
也就是競爭力強大的好公司。
③公司具壟斷或龍頭地位
擁有壟斷利基公司,
像是電信三雄的中華電(2412)、台灣大(3045)、
遠傳(4904),
不管景氣如何,
大家都會持續消費,
完全無法避免被他們賺到錢。
④以民生消費為持股核心
你所購買的股票必須
是以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民生必需類股為主
例如統一超(2912)、大台北(9908)等,
因為一般人不管怎麼樣都要洗澡、煮飯、用瓦斯…
投資民生消費型的股票,
就可以穩穩賺、
長長久久地賺。
結論:
如果都能掌握上述4點
找出屬於自己的選股邏輯
就不用每天提心吊膽了
也要清楚知道雞蛋不要放在同的籃子
重要的還是
一起創造出自己的策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