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最大關鍵...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8-12-04 11:22
  • 更新:2018-12-26 11:56

孩子不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最大關鍵...

(圖/shutterstock)

 

對於孩子的成長教育,

隨著時代與思想的改變,

教育方式產生差異化,

養孩子的方式也不一樣了,

那不一樣的地方又是在哪?

 

 

 

 

以前的家長,

普遍把小孩當草雞,

每天就負責撒一把米。

多一個也是餵,少一個也是養,

白天放出去,晚上趕回來。

 

現在的家長,

很少再用這種粗放式的飼養方式養小孩。

 

有些把小孩當馬。

天天琢磨著好好培養,

將來在賽馬場上一馬當先。

 

有些把小孩當豬。

做不出作業時,罵孩子是豬;

考不出好成績,罵孩子是豬;

就連吃多了,也罵小孩是豬。

 

養過動物的人都知道,

當飼養員很累,

不僅身體累,心更累。

 

你總想控制動物,動物偏偏不服管,

往往落得兩看兩生厭。

 

試著對待植物的心態來養小孩

如果你把小孩當植物養,

就一定會同意─種子才是個道理。

 

每個小孩,

都是上天發到每家每戶的植物種子。

祂心情好的時候,

會根據你的家庭基因情況,有針對性地發。

心情不好的時候,也許就愛發不發。

因為種子的分發比較隨機,

所以,

人世間常常會有不能理解的事情發生。

 

有時候,

同一個爸媽,

哥哥很乖,弟弟卻很調皮。

 

有時候,

爸媽都是學霸,

生的小孩卻是班上墊底的人。

 

家長要努力,家長是孩子的助推器。

管得了人,管不了心,

後天再努力,也架不住人家生來如此。

 

接受孩子之間有本質的差異,

就少一些對人生的懷疑。

 

為什麼別的小孩可以,

我的小孩不可以。

在人世間,不是每件事,都能講出道理。

如果你把小孩當植物養,

就會理解─別人的種植技巧,

只能隨便聽一聽。

所謂成功人士的家長,

大多也只有養育一兩個孩子的經驗。

 

所謂成功父母寫的書,

例如《哈佛女孩劉亦婷》、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讀的時候覺得有道理,

實踐的時候,卻是覺得困難。

 

 

有些爸媽說

要讓孩子每天有足夠的時間玩。

留足夠的放鬆時間讓孩子思考。

每天忙學校作業,

能按時睡覺的小孩怎麼玩?

學習效率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但是.....

毛竹一天能長一米,

換成多肉植物呢?

能長一釐米就不錯了

 

 

 

孩子靠他們自己學。

識字不用教,看看電視自己就學會了。

他們一定沒遭遇過,

前學後忘,提筆忘字的小孩。

 

但是......

爬牆虎,哪怕面對一面牆,

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生長。

換了葡萄藤呢,不搭架子試試?

 

孩子不要管,要培養自主性。

我們家從來都不管,是班上前三名。

他們一定沒有經歷過,

動不動就半張考卷空白,

天天被老師罵的日子。

 

但是......

仙人掌沒人理,一樣活得好好的,

換蝴蝶蘭試試?

水太多,死;水太少,死;

天氣熱,死;天氣冷,還是死。

 

植物品種不一樣,就算人家養得再好,

告訴你秘訣,也不見得就能照單全收。

 

每種植物都有正確的打開方式。

摸索適合的道路,

而不是盲目追隨別人的腳步。

 

如果你把小孩當植物養,

就要接受 ─

每種植物都有各自的好。

 

有些小孩能力超強,志向遠大。

這樣的小孩是榕樹,

樹大根深,盤虯臥龍。

 

你沒辦法養在花盆裡,留在身邊,

只能把他移到家外,讓他自由生長。

  

有些小孩成績一般,孝順體貼,

這樣的小孩是草莓,

花不起眼,但果實味美。

哪怕不能拿出去爭奇鬥豔,

卻是甜入人心。

 

有些小孩性格也不好,能力也不強,

這樣的小孩是狗尾草。

看看沒有什麼用,

但根據《本草綱目》記載,

也可以用來做藥草。

 

  

天生我才必有用。

找對合適的舞臺,

每樣植物都有他展示才能的機會。

 

孩子,就是父母的花。

既不能扔,也沒得挑,

便只能好好養,

盡力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

不跟別人比,只跟自己比。

哪怕今天比昨天多長了一片葉子,

也算是進步。

 

生命和未來屬於植物自己,

說到底,爸媽都只是個幹活的園丁。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80後勵志網)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