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你選擇的是22K的金錢還是22K的價值
身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斷的在做「選擇」,
選擇如何與他人「交換價值」。
而價值當然有很多種,
但假設我們先把金錢歸為一種,
其他所有的價值歸為一種,
就能畫分彼此之間的關係,
而你有那些可能?
對於金錢與價值的衡量 有很多可能性
得到金錢+得到價值=獲得照顧
如同小孩得到父母的照顧。
付出金錢+得到價值=接受教育
像是繳了學費但得到了知識,也就是接受教育。
得到金錢+付出價值=工作
使用腦力與體力換取薪水與獎金,即所謂的工作。
付出金錢+付出價值=父母?
你或許會說「小孩」的相反,那就是「父母」。
但其實不然,
做父母的人,看到小孩子健康的長大,
他們臉上快樂的表情以及滿足感是任何金錢都買不到的。
所以父母雖然付出了金錢與照顧,
但往往得到了更多的滿足作為回報,
最終是落在「付出金錢」而「得到價值」
得到與付出金錢是零和遊戲,價值卻能創造雙贏
也就是說,
雖然金錢是「零和」遊戲,
一個人付出就會有另一個人接受,
但其他的「價值」卻不是,
很多時候雙方都得到比原本更多的價值,
所謂「雙贏」或是「一加一大於二」。
付出金錢+付出價值=欺騙!
只有很少數的時候,我們會既付出金錢又付出價值
那就是當與我們交換價值的人,有意或是無意的欺騙我們的時候。
好工作是金錢與價值成正比
多數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是聰明的選擇,
如果付出了金錢,就要得到價值,而且越大越好。
如果付出了價值,就要得到金錢,而且越多越好。
超級好工作是能夠同時獲得金錢與價值
同樣在選擇工作,當然也是一樣的情況,
如果一個工作得到的金錢遠遠超過你所付出的價值,
那我們會認定是好工作。
相反的,
如果一個工作付出的價值遠遠大過得到的金錢,
那就是一個爛工作。
如果既能得到金錢,又能得到價值,
也就是當興趣與工作合而為一時,
我們會認定那是一個超級好工作。
22K 有爛工作也有超級好工作,重要的是它的價值
了解這個價值交換的結構,
你就能了解為什麼我說「22K」不重要,
因為它模糊了焦點。
同樣在「22K 薪水」這條垂直虛線上,
有超級爛的工作,也有超級好的工作,
端看你如何選擇。
同樣在任何薪資水準的垂直線上,
都有超級爛的工作,也有超級好的工作。
所以選工作的重點不是在「得到金錢」的部分變大,
而是在「付出價值」與「得到金錢」的部分變大。
同一個價值的選擇,每個人看法不同,因此才能創造雙贏
因為每個人性向的差別,
對一個人來說是「價值」與「金錢」兩得的超級好工作,
對另外一個人而言卻可能是「付出價值」遠大於「得到金錢」的爛工作。
然後你還需要看「雇主」的交換矩陣,
雇主雖然願意付出金錢,但當然也必須要得到價值。
而就像父母與兒女的關係一樣,
雖然雇主與雇員間金錢方面是「零和」的交換,
那不代表雙方間的價值也是零和的交換。
當適合的雇主與雇員一起工作,
雙方都會在這個合作關係中得到很大的價值。
好的人才能夠幫助公司成為更偉大的企業,
而好的企業也能讓人才從工作上得到極大的成就感與自我實現。
那是一個很棒的雙贏局面,也是我們在人生中每個價值交換,所應該追求的終極目標。
別再在意薪水了,去尋找自己的伯樂
財富不是錢,人生也不應該只用金錢來衡量。
唯有當每個人都聰明的選擇雇主,才找到他能樂在其中的工作,
並且獲得合理收入的工作時,我們才會擁有一個幸福的社會。
因此我鼓勵每個人聰明的選擇工作,
讓好的雇主能夠得到好的人才,
讓惡質的雇主找不到員工,
迫使他們改善,
而我認為,
那才是進步最重要的動力。
小編的話:
看完文章,小編突然想到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也許很多人都在意辛苦工作後所獲得的薪水高低
但是如果在職場中也能滿足馬斯洛所說的五種需求層次
也許薪水相對的就不那麼重要了!
小編還是最喜歡快樂工作、快樂學習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