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許多人伴侶在進入婚姻階段後常常為了「錢」爭執,若是婚後有了小孩,為錢意見分歧的事件更是屢見不鮮,更凸顯了金錢規劃的重要性。但問題常常不是出在兩人相處、理念上的不合,時常是因為「金錢觀念」薄弱,導致不停花費在「不必要」的錢上,甚至連孩子的教育費都減少。就由保如和阿志的案例,看看理財規劃師如何幫助他們減輕負擔。
文 / Money 錢團隊
真實案例
妻子是 31 歲的家管,保如;丈夫是 33 歲的精密機械技師,阿志,育有 1 子與阿志的父母親同住,三代同堂。
車子沿著道路兩旁茂密的樹林,開到了以美麗「花海」著稱的台中新社。順著山路而上,我們來到了本期「理財健診」主角阿志與保如的家。走到門口正看見臉上有著可愛酒窩的阿志,帶著 2 歲的兒子布丁在透天厝外騎著玩具車。
保如在兩年前生下布丁後,為了節省開銷便和阿志搬回他老家居住。生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阿志笑著說:「我們的親戚都住在附近。」現在住的這棟透天厝,還是阿志爸爸親手砌成的。
辭職顧子,剩一份收入
阿志和保如已經結婚 7 年,約莫在婚後第 4 年,家中添了一個可愛的新成員,為了照顧孩子、節省開銷,保如辭去保險業務的工作,和阿志一同搬回新社。就和許多搬入丈夫家中的女性一般,保如覺得新環境既陌生且沒有安全感。因為孩子的出生加上家中只剩阿志在賺錢,保如省吃儉用只把錢花在生活必需品上,女人喜愛的衣服、首飾已經許久沒買,但倆人卻仍常因為「錢不知道花去哪」而爭吵不休。阿志覺得賺的錢怎麼都看不到;保如則想不通都沒有亂花,為何還是沒錢?
2 人常因為錢的問題大吵,卻得不出個所以然來,加上搬進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保如要重新適應陌生環境,且因為這不是短期居住,而是長期、永久性的,讓她無法消化,時常情緒低落。「搬回婆家住,就像是脫韁的野馬,被拉回馬廄的感覺。」
回想起前幾年的艱辛仍歷歷在目。其實還沒生子、搬回台中前,倆人過得還算自在。各自有收入,只要有多餘的錢,便會一同出去玩,但自從孩子出生、搬回家住後,一家 3 口只剩一份薪水支撐,無法再享受過去自在的生活,「連買件衣服都覺得奢侈。」保如感慨地說。
賺的錢都拿來繳保費,孩子養育開銷反而少
原先擔任保險業務員的保如,因為工作關係,自己也買了不少保單。「當時長照與殘扶險剛推出,我覺得很重要所以都有買。」除此之外,她也幫阿志買了高額的長照險。光保如一人,手中的儲蓄險就有近乎 4 張這麼多,而這還不包括投資型的保單。談不上「高薪」的夫妻倆,一年保費就要繳掉 15 萬元左右,保如回憶,「到後來工作幾乎都是為了繳保費。」
相較之下,孩子的開銷反而沒想像中大;她分享其中的小秘訣:玩具就和同為媽媽的朋友交換;餵母乳就能省掉奶粉錢;而孩子滿月時,她和親友說送尿布就好,「後來我們尿布用了 6 個月都還用不完」,可見保如還是滿精打細算的。
阿志的工作,為了養家活口,他每天一大早起床「我早上 7 點出門,開車到上班的地方差不多 8 點。」開車到離家車程 1 個小時的上班地點。雖然辛苦,但看到妻兒的笑容,再苦他都能接受。「小孩無法單靠一人扶養。」阿志深情的看著保如,感謝她的付出,並表示只要能力所及,一定會全力支持這個家。保如說,自己要的不多,只想要擁有簡單的幸福。若能找個位於公司和老家中間的房子住,不僅阿志上班方便,也能更有自己的空間。但不清楚金錢流向、只剩一份薪水的他們,有機會實現這個夢想嗎?
找出共識、設定共同目標
當相愛的兩人走入婚姻,往往會因為錢的問題而爭執不休,因為兩人是不同個體、來自不同家庭,價值觀與花錢順序各異在所難免。夫妻溝通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摩擦,但只要能用共識拉出一條線,有了共同目標,夫妻間就會開始協調,並明白存錢是為了達成更重要的目標。
投資歸投資、保險歸保險!先和夫妻倆協調解除投資型的保險,接著再量化責任缺口,假設爸爸離開,孩子已大學畢業那還好,但最怕的情況就是若現在遇到意外,妻子必須外出工作、孩子還小沒人照顧。所以我們利用「定期險」來保障死亡的風險,保費一個月僅多 2 千元,保額卻從 192 萬元大大提升到 1,057 萬元。
購買失能保單時,不用想著不幸遇殘疾事故時,可以領到多少錢,心態上應該是「夠用就好」,而兩人的失能保障皆已超額,因此減輕額度。不過在醫療日額、癌症日額的部分我們稍微做了調升。因為根據往例,疾病發生時住院期間的部分醫療需要自費,由於金額龐大,往往讓民眾苦不堪言,將可以較為靈活運用的「日額」部分做調整。
兼差繳保費,保障仍不足
保如在生小孩前從事保險業務工作,因此買了不少投資型保單,以及高額的長期照護險。夫妻兩人每年要繳納約 15 萬元的保費,後期兼差賺錢竟是為了繳保費,更糟的是真正需要的殘疾、重大疾病保障仍嚴重不足。因此,前期我先協助兩人將投資型的保單解約,並補足醫療險保額,再規劃以保費少、保障足的定期壽險來保障死亡風險。
保險規劃的順序要做對
在個人保險的已備保額中,會建議先以「社會保險」為主,也就是勞健保的部分,接著再以「存款」為重,這是因為假若你有 1 千萬元存款,根本就無須擔心重大風險導致錢不夠用了,不是嗎?最後才去考量「商業保險」。商業保險效益高、花費少且能買到足額。所以,保額不足、存款不夠的族群,很適合將之列入規劃。
因為不清楚如何分配收入,且沒有存錢目標,才常會覺得錢不夠用。於是規劃完風險保障後,兩人重新調整收支分配,並設定「買房」為目標,將帳戶劃分為 A 、 B 、 C 三類專款專用。有了目標,兩人在花錢時就會比較安心,也才不會省得「心不甘情不願」。情侶進入婚姻殿堂時必定都滿懷憧憬,可是多數人的成長環境、價值觀都不盡相同,婚後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共同打理一本帳。唯有知道彼此的想法與金錢流向,才能避免紛爭。
老一輩的人也會有一樣的想法,覺得錢不夠再賺,最後就會失焦甚至失控,我的作法是幫助這樣的家庭建立目標和財報,夫妻就可以共同監控管理,並在過程中了解到錢不分你我,一切都是以家庭為重。
更多保險知識,好文推薦你:
- 為家人留下最好的禮物!壽險「這樣保」 每天一顆茶葉蛋的錢,就能有 500 萬元保障!
- 騎機車跟汽車對撞死亡,他保的「駕傷險」竟不賠!這 2 種駕駛人傷害險理賠差很多... 一張圖就懂!
- 買「儲蓄險」急用錢想解約,卻被扣 10 幾萬解約金... 市面上 3 種儲蓄險,根本不能和定存相比!
- 2019 癌症險大改版、特定傷病險重新定義... 保險變相漲價?快檢查自己的保單!
- 【真實案例】長輩白內障手術,自費保險也會理賠!專業保險員:眼睛開刀 這 2 項保險有保障
本文由 Money 錢 134 期 授權轉載
(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Ea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