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撰文:張國蓮
台灣科技股
種類與特色
製造代工、半導體暨週邊應用是台灣科技業者強項,
隨著科技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台灣科技股市值占台股比重 5 ∼ 7 成,
也成為投資人的持股重心。
根據富邦投信、野村 e 科技基金經理謝文雄、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的看法,
科技股具有
1.應用端越來越多元且上游製造技術越來越複雜、
2.產品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
3.同質性高且殺價競爭、
4.高波動等特性。
台灣科技股表現受美國科技股影響很大,
從「一顆蘋果撐起科技股一片天」的市場戲言,
可見一斑,但若細究相關性,
台灣科技股與費城半導體的相關性最高,
反而與以新經濟概念為主的
那斯達克的相關性逐年降低。
投資的機會與風險
主要機會來自新應用的成長,
包括人工智慧、電動車、雲端運算、5G 等,
尤其是超快速「第 5 代」(5G)移動互聯網技術,
被 BBC 稱為是電信業的世界盃競賽。
多位專家也期待明年下半年起,
5G 相關題材將橫掃全球,
屆時相關標的股價表現將不容小看。
風險主要來自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今年來科技股一路修正,
且似乎沒有止穩跡象,
原因在於市場無法評估明年初美國關稅調高至 25%,
對科技股的實質影響,進而觀望。
謝文雄指出,該影響層面主要有 2:
1.是企業暫時延後資本支出計畫;
2.是因無法釐清中美貿易戰提高關稅對獲利的影響,
無法預估合理股價、買盤因此觀望。
投資建議
雖然科技股已修正 2 ∼ 5 成不等,
在基本面並無大問題下,
陳怡光認為確實已到中長線投資的相對低點,
但是考慮中美貿易戰引發資金外逃,
新興市場仍餘波盪漾下,短期內難有好表現。
若想至少投資 1 ∼ 2 年,
陳怡光建議投資人可以全球趨勢中
扮演龍頭或要角的台灣科技廠為首選,
趁股價修正時分批買進。
黎方國則認為長期投資不適合台灣科技股,
波段操作才是獲利關鍵,建議設好停利點,
例如 20% 或 30%,獲利點一到即落袋為安。
本文及圖片,皆由 Money 錢 134期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