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文 / 郭庚儒
乳癌是女性奪命殺手,
多數人確診已是晚期,到底原因是什麼?
醫師強調,乳癌早期肌膚沒有症狀,
患者幾乎「無感」,而出現症狀時,
通常已經進入第 3、4 期,
建議定期接受乳房篩檢,才能早期發現。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早期乳癌幾乎無痛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台安醫院總顧問張金堅表示,
乳癌是因乳房的乳腺管或腺泡細胞不正常,
進而分裂繁殖形成惡性腫瘤,
好發部位為
乳房的乳腺管、乳小葉,以及乳頭;
但早期乳癌,大部分患者幾乎感覺不到疼痛,
直到腫瘤長大到一定程度,才會「有感」。
4 大異狀要小心:
張金堅董事長指出,若
1. 乳頭出現帶血的分泌物、
2. 乳房發生異常凹陷、
3. 乳房皮膚紅腫及潰爛、
4. 腋下淋巴腫脹、乳房形狀突然改變,
一定要立即就醫檢查;乳癌除了侵犯乳房本身,
也容易轉移到遠處器官,
包括骨骼、肝、肺、腦等。
停經後肥胖
乳癌風險高 4 倍
張金堅董事長提醒,
初經早於 12 歲前、停經晚於 55 歲後,
以及酗酒習慣者,
罹患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出 1 至 2 倍;
30 歲後才生第一胎、未曾生育者,
以及停經後肥胖者,
罹患乳癌的風險則高出 2 至 4 倍。
定期做 2 檢查
及早發現乳癌
張金堅董事長建議,
乳癌危險族群應定期接受乳房檢查,
包括乳房X光攝影集乳房超音波檢查,
40 至 44 歲有乳癌家族史女性,
以及 45 至 69 歲女性,
每 2 年應進行 1 次,2 項檢查交替進行。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責任編輯 / ㄆ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