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盤勢越熱,投資人越難資金控管!
慢慢減碼 獲利了結出場,以避免大盤趨勢驟變
這邊來看一個簡單的數學算數
假設起始資金100塊,連續三年獲利20%,第四年賠20%
第一種狀況
100 元賺20% 總資本 變成 120元,第二年再賺20% 總資本變成 144元,
第三年再賺20% 總資本變成 172元,第四年虧損 20% 總資本變成 137.6元。
四年後的報酬率約是38%(137.6-100/100),每年平均獲利9%。
第二種狀況
如果這四年來都沒有虧損,每年獲利9%的情形如下,
100 元賺 9% 總資本變成 109元,第二年賺9% 總資本變成 118元,
第三年持續賺9% 總資本變成 129.5元,最後一年再賺 9%總資本變成 141元
第一種狀況,最後一年的總虧損20%,但是也就虧了那麼一年,
就讓年化報酬率,從前三年的20%,一下子就掉到僅約9%!是不是相當驚人?
最近的台股,5/19從約8900點拉到最近9500左右,拉抬了600多點,
我相信,只要不是9000點才進場的投資人,加上一些基本的選股功力,
這一年多來,多多少少都有獲利吧!
但是,在市場越來越興奮的時候,投資人往往就會忘記了資金控管,
因為行情噴出,貪婪逐漸壓過了恐懼,不但每把重壓,還融資買進。
當策略和紀律被拋在腦後,萬一大盤出現大幅度的震盪回檔,
好不容易累積的獲利,很有可能一夕消失!
再回頭看一開始的簡單數學,目前除了不是擴張信用拼獲利的時候外,
通常我會先做的事情是將獲利先收回來。
舉例來講,假設我去年到今年從100元賺到130元,
目前我就會強迫自己找機會減碼,持股變到100元已下,
避免像一開始的公式一樣,一個回馬槍,侵蝕掉獲利,
剩下的就是觀察目前盤面創新高的趨勢有沒有改變。
大盤週K線圖
資料來源 台股指數周線追訊
台股從2013/11月開始,基本上格局就是每個月都創新高,
其中唯一沒有維持這個規律的是2月,
因為南美股市重挫帶動美股回檔,花了7週才創新高。
所謂的趨勢改變,就是轉為盤整,或是更嚴重一點轉空,
當大盤超過一個月不再創新高,我就認定目前趨勢可能發生轉變
資料來源 台股指數日線圖
如何認定盤勢改變?先看大盤有無跌破20MA
另一個,就是看20MA有沒有跌破!
大盤5/22上漲至今,持續近兩個月沒碰過20MA,
但在7/17.18連續兩天跌低於20MA,
這時候要特別關注,如果回檔再上,預期多頭持續,
但是如果跌破20MA,無法站回,認定趨勢改變。
多頭趨勢改變,並不是代表是"空頭"的開始、一定會大跌,
另外的走法是轉高檔震盪,後續是休息在上,或是高檔盤頭後往下,
目前也無法認定,當行情不明時,空手減碼就是最佳的策略,等待下一次方向出現。
最後,台股今年還是有幾個很實質的利多加持,
iPhone6即將上市,供應鏈鐵定也是大進補,
XBOX、PS4即將第一次在中國開賣,以及年底的X'mas檔期。
但是記住,股市有一句老話「漲多,就是最大的利空」永遠都不要忘記風險。
我通常都提醒我自己,沒賺到的或少賺的錢,反正原本也不是我的。
但是如果發生了虧損,一分一毫可都是自己的血汗!
PS.本篇寫作時間為7月18日,發文時間為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