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是一種「本能」, 尊重孩子是一種「本事」!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8-09-28 09:43
  • 更新:2018-09-28 22:47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 尊重孩子是一種「本事」!

(圖/shutterstock)

 

和孩子相處,最重要的原則是尊重孩子。

從根本上說,這就是要把孩子看作一個靈魂,

亦即一個有自己獨立人格的個體。

而且,在孩子很幼小時就應該這樣,

我們無法划出一個界限,

說一個人的人格是從幾歲開始形成的,

實際上這個過程伴隨著心智的覺醒早就開始了,

在一二歲時已露端倪。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

尊重孩子則是一種教養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

尊重孩子則是一種教養,

而如果沒有教養,愛就會失去風格,

僅僅停留在動物性的水準上。

任何一個孩子都決不會

因為被愛得太多而變壞。

相反,得到的愛越多,

就一定會變得越好。

當然,我說的‌‌“愛‌‌”似乎需要做界定,

比如要有長遠的眼光和

正確的方法之類。

但是,不管怎麼界定,

基本的內涵不容懷疑,

就是一種傾注

全部感情的關心、

愛護、鼓勵、

欣賞、理解和尊重。

只要是這樣,就怎麼愛也不過分,

怎麼愛也不會把孩子寵壞。

沒有孩子的時候,

生活多麼艱苦,都可以忍。

有了孩子,就不一樣了,

做父母的總想為孩子

爭取好一些的生活條件。

一個人無論怎麼清高,

在這一點上都不能免俗,

我認為也是最可理解的。

 

 

亞洲人總是

教育孩子做‌‌“乖孩子‌‌”

稱讚孩子時也多用這個‌‌“乖‌‌”字。‌‌

“乖‌‌”有兩個含義,其一是乖順,

就是溫良、聽話,其二是乖巧,

就是伶俐、機敏,把這兩個

含義統一起來就比較全面了。

不過,這兩個含義也可以

從壞的方面理解,

乖順是循規蹈矩,

乖巧是察言觀色,

二者的結合就更令人討厭了。

仔細分析起來,孩子真正可愛的

和值得鼓勵的‌‌“乖‌‌”,

其實包含了三個因素。

一是通情,就是善解人意,

關心和體察他人的感受,

這是同情心,是善良。

二是達理,就是講道理、

懂道理,這是理解力,是聰慧。

三是在通情達理的基礎上,

能夠克制自己不合情理的欲求,

這是自制力,是節制。

所以,‌‌“乖‌‌”應該是善良、

聰慧、節制這三種

積極品質的綜合表現。

倘若抽去這些品質,

只要求孩子盲目地聽話,

訓練出來的就不是

通情達理的乖孩子,

而是逆來順受的呆孩子,

甚至是陽奉陰違的壞孩子了。

做孩子的朋友不易,

孩子也肯把自己

當朋友更難。

多少孩子有了心事,

首先要瞞的人是父母,

有了知心話,

最不想說的人也是父母。

許多父母盼望孩子

快快長大,我相反,

多麼願意孩子的童年時光

留得久一些,再久一些。

我留戀這樣的

一種天然的可愛,

這樣的一種純粹的親情,

這樣的一種簡單的幸福。

在時間的洶湧波濤上,

我留戀一滴晶瑩的水珠。

然而,一切皆逝,無物長存,

我應該和能夠做到的是,

在另一種形式中守護這些珍貴的價值。

我不是指寫作,寫作是容易的,難的是生活本身。

我願孩子在因閱歷和教養而成熟以後依然天真。

我願我們的親情歷盡歲月的磨難始終純粹。

我願人生的幸福不受世俗的腐蝕永遠簡單。

 

(文章來源)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