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孩子不聽話,讓許多父母苦惱,常常抱怨:
孩子真不聽話,我們應該怎麼辦呀?
其實,父母大可不必為孩子的不聽話而生氣。
據研究表明,不聽話的孩子往往更有主見,
思維更為活躍,比起那些唯唯諾諾的
乖孩子更具有獨立性和創造性。
在創新、創意、創業成為主流的知識經濟時代,
這些特質更為難得、更為可貴。
當然,一般來說,還是需要孩子
接受父母正確的教育和建議的。
但是作為父母,當孩子不聽你話的時候,
你有沒有問問自己,到底是什麼原因
導致孩子不聽話的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家長必看:
終於搞清了,孩子不聽話的六大原因!
1身教的影響會導致孩子不聽話
父母的錯誤示范,也是造成孩子負面行為的原因。
例如,家長一邊忙著玩電腦、玩手機等,
一邊聽孩子說話。就會導致孩子學會這種
「不用專心聽別人說話」的模式,
下次他就一邊玩玩具,一邊聽別人說話。
正確的言傳身教是請他等自己做完事情後再說,
並可告知大約需要多少時間及這段時間他可做些什麼,
讓孩子不致茫然等待,這樣孩子也會慢慢養成
認真聽別人說話的好習慣。
2規范不合理導致孩子不聽話
家長制定的規范有問題,孩子難以做到。
比如家長不允許孩子看卡通片,
但是有沒有為孩子安排其他的他喜歡的活動來代替,
孩子自然不高興,更不會聽話。
3孩子負面情緒的累積時不聽話
有時並不是孩子的負面行為本身有問題,
而是他累積了一些平日未疏解的情緒。
例如,父母規定不能看孩子喜歡的卡通節目,
孩子就每天利用父母不注意時偷看五分鐘,
但沒有一天可以看得完整,情緒沒能得到安撫。
日子久了,心情大受影響,就反映在其他事件上。
所以父母應每天有固定和孩子聊天的時間,
即使只有五分鐘,也要專心地和孩子交流,
有助於瞭解孩子的心思及
問題真正所在,
舒緩孩子的情緒。
4太囉嗦,孩子聽不「懂」
父母在孩子面前喋喋不休,
把自己真正要講的意思和抱怨、
絮叨、責備都夾雜在一起,
或是把要對孩子說的幾件事和
幾個要求都混在一起跟他說個沒完時,
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這是因為孩子並不清楚父母究竟要說什麼,
所以反而會忽視父母的話。
父母在跟孩子說話或提要求時,
應儘量使自己的話語簡單明瞭。
每次告訴孩子事情的2~3個步驟即可,
並讓孩子重複一下父母的話,
同時督促孩子照著去做。
5大喊大叫,孩子聽不「進」
許多父母反映,
為了讓孩子對父母的話引起重視,
他們不得不對著孩子大喊大叫地發布命令。
此種做法不明智,
雖然此時孩子的注意力都在父母身上,
但他關注的只是父母臉上的憤怒表情,
而不是父母所說的話。
事實上,父母越是溫柔和輕聲地說話,
孩子越是容易關注父母所說的話。
不妨走到孩子跟前,幫助他停下手裡的事情,
看著他,
用柔和的語氣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這樣做,
父母同時也能讓自己平靜下來。
6不重視孩子,所以不「聽」話
一些父母說,孩子總是說個不停,
有些話題,父母根本沒興趣。
於是,在孩子說話時父母總顯得心不在焉,
或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喜愛看的電視節目,
或看手中的書。
當孩子說話時,父母也要用對孩子的
期望來要求自己,看著孩子的眼睛,
認真傾聽他說的每個字,
用簡潔的話語回復孩子,
同時也可以提一些與此相關的問題,
表明你是在認真地聽他的話,並已參與其中了。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