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刷 3 次還是蛀牙?不懂這些,這輩子都白刷牙啦!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 2018-08-31 17:32
  • 更新:2018-09-19 17:10

每天刷 3 次還是蛀牙?不懂這些,這輩子都白刷牙啦!

(圖/shutterstock)

 

根據日本厚生勞働省六年一度的

牙科疾病實態調查 2011 年版的報告,

據說 20 歲以上、80 歲以下的國民,

包含完成治療者在內,有多達 95% 的人有蛀牙。

此外,還有 86% 的人患有牙周病或缺牙症。

咬合不正、牙齒叢生(前牙的齒列參差不齊)

的人約佔 44% 之多。

 

難道這些人都不認真刷牙嗎?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蛀牙的真正原因:

1. 最容易發生在牙縫間與咬合面

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贗復牙科主任傅立志指出,

蛀牙最容易發生在牙縫間與咬合面,

牙齒排列比較擠,齒縫就不易清潔;

咬合面的溝隙深,就容易卡食物殘渣。

這也是為何在相同的潔牙條件下,

有些人依舊不免蛀牙的原因。

 

2. 進食太久,又太晚刷牙

時間是蛀牙的要素之一,吃東西的時間多長?

隔了多久才刷牙?都會左右蛀牙發生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口腔醫學部部長李雅玲說,

用餐愈久,食物停留在口腔內的時間長,

愈容易營造出適合蛀牙的酸性環境。

 

3. 含糖食物吃太多

蛀牙是存在口腔里的蛀牙菌(致齲菌),

利用糖為原料製造出酸,酸再腐蝕牙齒所導致。

致齲菌是口腔里的常在菌,

任何人的嘴裡都有的、非常普通的菌,

而且不論是要將致齲菌從口中完全清除,

或是預防感染,現階段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簡單來說,蛀牙的原因就是攝取過量的糖,

因為糖類過剩所造成的牙齒疾病。

 

雖然都念作「ㄊㄤˊ」,卻分成好幾個種類,

其中尤以砂糖或玉米糖漿等,

有著濃烈甜味的糖類,

果汁、甜點或冰淇淋等製品,

是引發蛀牙的高危險物質。

沒有細菌就無法產生蛀牙,

而糖分是細菌最愛的食物。

只要有滋養的食物,細菌就會不斷繁衍,

細菌繁衍的過程中會代謝酸,使琺琅質受到侵蝕,

再鑽進溝隙,產生蛀牙。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一般牙科

主治醫師黃聲坤也提到,同樣喜歡吃零食,

吃蛋糕跟吃堅果的人蛀牙發生率就是不一樣。

4. 口腔環境適合細菌滋長

有些人不愛吃甜食,刷牙刷得又勤又好,

照樣蛀牙,可能就得歸咎於體質了。

傅立志表示,每個人的牙齒不會一模一樣,

「也許是基因使然,有些人的口腔環境

就是不利於細菌生存,或者說琺琅質就是比較堅硬。」

 

唾液也決定了一個人是否容易蛀牙。

黃聲坤說,多數人的唾液酸鹼值在pH 5.5~7 之間,

酸鹼值在 7 以上不容易蛀牙,5.5 以下則容易蛀牙。

此外,唾液少的人通常也比較容易蛀牙。

 

刷牙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在前面已經提過,刷牙既不能預防蛀牙,

也不能預防牙周病。儘管是事實,

但也不是說刷牙完全不具意義。

對於已經罹患牙周病的病人來說,

刷牙其實擔負著重要的任務。

關於牙周病的治療,改善全身的免疫力固然重要,

但同步改善身體局部的衛生環境,

更有助於恢復抵抗力。為了改善局部的衛生,

刷牙就有其重大的意義了。罹患牙周病之後,

利用刷牙來清除附著在牙周組織的牙垢,

可以促進牙周組織恢復健康。

說到改善與牙周病相關的局部衛生的方法,

在牙科進行的治療,就是清除牙結石,亦即洗牙。

牙結石堅固地附著在牙齒的表面,

成為細菌繁殖的溫床,只靠刷牙是刷不掉的,

必須請牙醫師清理。

 

最麻煩的是,清除附著在牙齦深處的牙結石。

為了完全去除這類的牙結石,

必須以外科手術切開牙肉,讓牙根露出來,

再進行洗牙把牙齒表面的結石徹底清除。

搭配施行這類外科治療的牙周病治療期間,

就必須靠每天刷牙來維持牙周組織的衛生。

 

改正錯誤的飲食生活,

吃對人類健康有益的食物,

多喝水、減少甜食攝取、

不僅可以預防蛀牙和牙周病,

還可以維護人體原有的健康。

在對的時間刷牙,仍可有效減低蛀牙的發生。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文章來源aboluowang)

 

 

網路文章分享

網路文章分享

來自網路的好文章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