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這是一位老年朋友對養老、
家產等的最新解釋,
你之前肯定沒見過,真的是太有才了!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養老首先要「仰老」
老並不代表衰退,不代表落伍,
反而代表沉澱及內涵。
我們的社會要高看養老事業,
重視老年工作,尊重老年人,
提高老年人地位。
我們老年人要仰望,向前望,
做到人老心不老。
只有仰老,才能更好的養老。
留家產不如留「佳產」
父母留給孩子的不動產,從來不止房子。
78 歲肖細娣將自己所存的積蓄
建立了家人聚會基金,
每年家庭出遊、聚會的錢都由她買單。
她不打算留一分錢給孩子,
只希望留下團圓的
美好記憶給孩子們。
有時候物質上的家產,
不如精神上的佳產。
人類何懼「人累」
人活著就要奮鬥,
要勞動,要付出辛苦,
所以人累。但為了美好的生活,
累一點又何妨?
累代表充實,累代表收穫。
人只有心甘情願的去勞累,
才能創造更美好的人類。
親情逐漸要「輕情」
父母的愛是絕對的,兒女的孝是相對的。
不要指望兒女總在你的身邊,
他們有公婆,有岳父母,
有單位,有兒女;
他們要生活,要學習,要工作,
能天天陪伴著你們
這些老頭,老太太嗎?
到了一定年齡,對於親情要看得開,
愛不能太過於沉重,
要懂得放手,要變成輕情。
拋棄就是「拋氣」
我們對於生活中那些沒有用的東西,
惹你煩心的事情,該忘就忘,該放下就放下。
《人民日報》都說了,生活要極簡,
該丟的東西要丟,
不該背的思想包袱要扔了,
不生氣,常快樂。
拋棄,拋氣!
健步不是「箭步」
人到老年要學會服老,
適宜的鍛鍊才是最好的健身。
超負荷,只能損害健康。
走路是公認的良好的鍛鍊方式,
但不要走得太快、太猛,
健步不能成為箭步。
交情就是「澆情」
友誼天長地久,
只有用心澆灌彼此的心田,
才能增近友情。
小到給對方一個微笑,
大到獻血救命。
交情要經常澆情,
以真誠之水滋潤。
交情要從謝謝和每天早晨的問候開始。
孝順就是「笑順」
子女對父母的孝順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
就是能夠自食其力,不讓父母操心。
第二個層次,
就是讓父母的衣食、住房
以及醫療都有所著落。
第三個層次,
則是要對父母多些陪伴,
盡到精神上的贍養責任。
孝順的最高層次就是笑順,
讓老人從裡到外開心。
長壽不如「常壽」
人人都想長壽,期望能夠長命百歲。
但不少人卻過分地追求長壽,
走進了誤區,
反而忽略了生命里真正的價值。
其實,活的久,不如活的好。
人們害怕死亡的根源,
在於認為自己沒有好好活過。
一味的追求長壽,
不如將日常的生活
過得充滿意義。
購物當心「購誤」
為了生活,我們要消費購物。
當下,購物要當心購誤。
一防假貨,二防虛價,
三防買得過多,
不實用,最後變為浪費。
購物千萬不要陷入購誤。
這位老人對舊詞的新解,
是否給你帶來的些許感悟呢?
老年七個感悟:
一、活著:
日出東海落西山,
活一天,少一天。過一天,
樂一天。樂一天,賺一天。
二、高興:
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壽,
高壽不如高興。
高興了就好,只有高興是現款,
其他至多不過是支票而已。
三、自己的:
地位是暫時的,
榮譽是過去的,
健康是自己的。
四、不一樣: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限的,
子女對父母的愛是有限的;
子女有病,父母揪心,父母有病,
子女對父母問問、看看就知足;
子女花父母的錢,理直氣壯,
父母花子女的錢,就不那麼順暢;
父母家也就是子女的家,
子女家可不是父母家。
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明白人把對子女的付出視為義務和樂趣,
不圖回報,一心想回報,就是自尋煩惱。
五、指望誰:
養病指望誰?指望子女,久病床前無孝子;
指望老伴,自顧不暇,無能為力;
只能指望錢,用錢養病。
六、懷舊:
常想一二忘九八,
健康長壽樣樣有;
老當益壯天地寬,滿目青山松和柳。
七、直面死亡:
生老病死,自然規律,人人平等,
要有思想準備,
一旦閻王策小鬼來叫,
無牽無掛無語,跟上走就是了。
延伸閱讀:《一位老人累積一生的經歷,淬鍊而出的 9 句話!千萬人轉載,終身受用!》
延伸閱讀:《104 歲老人給年輕人的 10 句話,字字珠璣!》
延伸閱讀:《中國老人 抱怨兒子兒媳不孝順,英國老人 說的一段話 讓大家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延伸閱讀:《一個老人經歷一生的風霜,把所有的人生智慧濃縮成 6 句話!35 歲之前...》
延伸閱讀:《讓你至少成熟5歲的8句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