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成大腸癌患者都有這前兆!睡眠問題不要慌,醫學教授都靠這 2 招好好睡覺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 2018-08-15 10:52
  • 更新:2018-08-15 19:08

 6 成大腸癌患者都有這前兆!睡眠問題不要慌,醫學教授都靠這 2 招好好睡覺

(圖/shutterstock)

 

文/駱慧雯

 

晚上睡得好嗎?

許多人都知道睡眠時間不足或睡眠品質不好,

會影響隔天精神和注意力,

長期也會提高罹患肥胖、高血壓、心臟病和腦中風的風險,

但除此之外,近年的研究也發現,

睡眠跟癌症也有很大的關係!

日本專家建議,改善睡眠和遠離癌症,

就從白天健走和「拱型睡姿」開始吧!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調查:發現腸癌前,逾 6 成病友睡不好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公佈的 104 年國人睡眠大調查結果,

發現在台灣每 5 個人就有 1 人有睡眠障礙的問題,

包括不容易入睡、睡眠很淺、早醒、睡眠品質不佳,

以及睡很多卻依然疲倦等。

長期睡不好,容易使身體免疫力下降,

大小病痛不斷,甚至提高罹癌的風險。

台灣癌症於 105 年所做的問卷調查,

就發現 65.7% 的大腸直腸癌病友,

在發現腸癌前有經常熬夜、睡眠時間不固定,

或是超過 30 分鐘入睡的問題。

因此,想要遠離癌症,優質睡眠是基礎條件之一。

 

 

無法熟睡的睡眠為「緊張型睡眠」

副交感神經運作活絡了,優質睡眠真 easy

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小林弘幸

在新書《打造不會罹癌的身體》中,

將無法熟睡的睡眠狀態稱為「緊張型睡眠」,

因交感神經持續暴衝所引起。

由於身體和心理一直處於亢奮狀態,

所以睡眠很淺、隔天早上起床仍舊會感覺疲累,

而且睡不好也會影響血液循環,導致腦部運作遲緩。

反之,品質良好的「舒緩型睡眠」

則會讓副交感神經運作活絡,

促使血液中的淋巴球增加,讓免疫力跟著變好。

此外,優質的睡眠還可以提升記憶力,

讓情緒穩定,就算睡眠時間短,

一覺醒來還是覺得神清氣爽。

 

 

睡好覺 2 秘訣:

白天健走 30 分鐘+拱型睡姿

如何才能擁有舒緩型睡眠呢?

小林弘幸認為,

首要關鍵是「褪黑激素」的分泌狀況。

褪黑激素是一種可促進睡眠的荷爾蒙,

由腦中的血清素產生,

而促進血清素生成的最簡單方法之一

就是每天健走 30 分鐘左右。

如果白天好好地健走,

晚上就可以充分地分泌褪黑激素。

 

再來,就是睡眠前用自己的意識讓交感神經安定,

讓副交感神經活絡。

睡覺時試著採用臉部朝上的睡姿,

讓頸部、腰部、膝蓋內側和地板之間自然地呈現拱型。

這些部位有主要血管和副交感神經通過,

保持正確的姿勢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

也能讓副交感神經變得活絡。

如果臉部朝上仰躺時身體沒有呈現拱型,

而是和地板緊密貼合,代表身體歪斜不正,

這時候只要在頸部、腰部和膝蓋下方,

個別塞進捲好的毛巾,就可以舒舒服服地睡覺,

同時也可以順便矯正姿勢。

 

【小叮嚀】:

除了養成白天健走和拱型睡姿的習慣,

睡覺前別忘了避免使用電腦、手機等3C產品,

以免刺激交感神經的運作。

盡量讓自己處在安靜的環境之下,心情放鬆了,

自然更能擁有促進健康的優質睡眠。

 

 

本文授權自 華人健康網 ,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 / ㄆㄆ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提供最完整減重資訊、育嬰親子、吃出健康、老人照護、相關專業的保健資訊以及最熱門的發燒話題,健康良方,盡在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華人健康網】提供最完整減重資訊、育嬰親子、吃出健康、老人照護、相關專業的保健資訊以及最熱門的發燒話題,健康良方,盡在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