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示意圖來源Shutterstock )
準媽咪未進行「乙型鏈球菌篩檢」
恐導致寶寶細菌感染
你知道這個篩檢檢查嗎?
去年每 5 名孕婦就有 1 人感染,
近 5 年來,有 10%到 20%的孕婦
在產前未曾接受篩檢,
恐使寶寶暴露於細菌感染風險,
引發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等致命疾病…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寶寶遭感染...
醫生:就算救回來也是腦麻兒
根據聯合報報導,
一名新生兒在出生幾天後
就出現四肢抽搐、喪失意識的症狀,
還引發細菌性腦炎、敗血症,
後來發現是因為媽媽在產前未曾進行「乙型鏈球菌篩檢」,
造成新生兒出生後細菌感染。
報導中也表示,
乙型鏈球菌是重要的產前檢查項目之一,
但國健署統計,2016 年共 18.2 萬名孕婦接受乙型鏈球菌篩檢,
篩檢出陽性個案超過 3.8 萬人,篩檢陽性率達 21.2%。
近 5 年來篩檢率雖逐步提升,
去年仍有近 13%的孕婦忽略篩檢重要性。
之前也有媽媽分享自己的經歷
「就算救回來也是腦麻兒!才出生兩天,染乙型鏈球菌過世...」
媽媽在文中表示:
新生兒的隱型殺手 乙型鏈球菌感染
本來不曉得要怎麼去面對回應,
不過為了讓更多人知道嚴重性,
所以決定發一篇文章告訴大家。
寶寶出生後,確定感染乙型鏈球菌
引發敗血症和腦膜炎,
幾乎沒有白血球能和病菌對抗,
只能看他能不能再製造,我們也簽下了死亡切結書。
醫生說 如果救回來了 也是腦麻兒。
在當天的早上 8點,寶寶離開了,從此離開我了…
從出生到死亡只有 2天時間,
只有生產完抱著他就推去洗澡了,
就連他的一張可愛的照片都來不及拍下紀錄…
只有醫院給的腳印,
而下次抱著他也已經ㄧ動也不動了…
而婦產科郭安妮醫師
之前也撰文「認識乙型鏈球菌」
文章中表示:
在生產過程中,
常見的問題除了早產、胎兒先天異常之外,
最常面臨的就是新生兒「感染」的危機,
常見的有大腸桿菌感染、乙型鏈球菌感染等等。
其中,乙型鏈球菌
感染可能造成新生兒染病的嚴重後果,
因此孕婦在懷孕 35~37週產檢時,
會進行乙型鏈球菌的培養篩檢。
檢查方法很簡單,
就是由醫師在孕婦的陰道及肛門採樣後,
再將檢體送至檢驗單位進行培養。
約於一週內即可知道孕婦有無乙型鏈球菌之帶菌。
一般女性感染乙型鏈球菌並沒有特殊症狀,
只有少數人會有泌尿道感染的徵兆。
當然,並非所有婦女感染此菌後一定會有症狀,
生產時新生兒不一定會絕對感染;
不過為了降低風險,
建議孕婦還是要做好產前檢查並預防性治療。
如果孕婦經篩檢檢驗確定感染乙型鏈球菌,
也不用擔心,經過醫師評估,
可提供預防性之抗生素治療,以降低新生兒感染。
為了媽媽與寶寶好,
產前檢查一定要確實!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媽咪拜-新手爸媽勸敗團》粉絲團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CMoney編輯 / Murph)
《延伸閱讀:懷孕 分3時期,想要 媽媽、寶寶都健康「一人吃兩人補」,營養師 建議就要「這樣吃」!》
《延伸閱讀:保險,一定要懂的事! ——懷孕期間發生這 9 大狀況,醫療險可以理賠的!》
《延伸閱讀:讓寶貝跟「過敏」說拜拜!懷孕期間少吃點「這個」以免寶寶以後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