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來創造,
這不是讓你成為單打獨鬥的
婚內假性單身者,
而是讓你學會為自己的期待負責。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誰該為你的期待買單
小敏和阿傑結婚好幾年了,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
比如旅行,他倆就像北歐神話裡的歡喜冤家
斯卡娣和尼約德一樣勢如水火,
一個崇尚自然,熱愛山川河海;
一個喜歡熱鬧,越是繁華就越興奮。
兩人為去哪兒爭個面紅耳赤。
小敏性格安靜,她期待中的晚飯後時光是這樣的,
溫馨的燈光下,一家三口圍在一起看書;
可阿傑每天晚上都帶孩子出去瘋玩兒,
不到睡覺時間不回來。
小敏和他吵了很多回,
阿傑卻說:“讓孩子多運動難道不對嗎?”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兩人都很不爽——
憑什麼就得聽你的?你就不能遷就我嗎?
越想,越意難平。
小敏哽咽著說:“以後我也不指望他什麼了,
不抱有期待,也就不會傷心了。”
聽到這兒,阿傑也惱了,
“明明是你太霸道了,怎麼可能事事順你意!”
每個人都渴望和愛人溝通順暢,
琴瑟和諧,攜手終老。
但是,美好的期待,
並不一定能帶來圓滿的結局。
如果你的期待超出了對方的能力範疇,該怎麼辦?
我們需要考慮,為什麼對方會拒絕,
不願幫助我們實現自己的期待,
是他另有期待,還是他的能力不足以達成我們的期待?
當期待落空,我們該找誰興師問罪?
怪對方不夠配合,還是怨自己沒有合理規劃?
是發洩一通怨氣就此作罷,
還是平心靜氣好好溝通,
找出問題所在,避免下次重蹈覆轍?
心理學研究發現,
出於對自我的保護,
人們會傾向於採用外歸因的方式來應對責難。
所以,婚姻中,我們常常會指責對方不夠體貼,
怨愛人總是讓自己生氣、受累,而很少去思考,
在這些讓自己不滿意的事件和歷程中,
我們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又該為結果承擔多少責任。
這樣的外歸因往往還會把我們
包裝成一個“受害者”的形象,不斷訴苦。
正是因為這樣的心理,
很多人在婚姻中不知不覺變成了伴侶的“差評師”,
婚姻也因此而癢。
好婚姻,需要學會
與期待和平共處
對婚姻保持期待,
會讓我們通過不斷努力,
更好地經營婚姻與家庭。
但是,知道了期待可能帶來的情緒陷阱與差評災難,
我們就需要在婚姻中,學習如何面對期待,
怎麼樣不做自己期待的囚犯,也不當對方期待的替罪羊。
我們需要做好下面這兩件事:
第一,學會調整期待
一成不變的期待只會傷人又傷己。
當你學習適時調整期待,
你會發現驚喜無處不在。
合理的期待一定是建立在彼此深刻的情感連接基礎上,
你對對方的了解越清晰越深刻,
就越能做出促進婚姻良性發展的好期待。
比如,雖然你性格安靜,但是要知道丈夫熱情好客,
如果你總想讓他待在家裡陪你,
這樣的期待就不太合理,
此時你需要做的是調整自己,
而不是妄想改變對方。
第二,學會為期待負責
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來創造,
這不是讓你成為單打獨鬥的婚內假性單身者,
而是讓你學會為自己的期待買單和負責。
你期待去海邊度假,就需要為這個期待付出相應的努力、
承受相應的壓力。你可以規劃出最合適的行程,
為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出積極的準備與反應。
當伴侶抱怨,你要安撫他的情緒,當衝突矛盾激化,
你要提醒自己
“這是我的期待,我對此負有責任,
不要把皮球踢給別人,也不要一受挫就逃跑”。
因為期待完美旅行的那個人,是你。
學會對自己負責,
是成熟婚姻的必要條件。
好的期待是:要抱願,不抱怨。
當婚姻的雙方都能學會為自己的期待負責時,
長久的幸福便不再遙遠,
隨時隨地的小確幸會讓你們感嘆生活多麼美好。
本文授權轉載自 婚姻與家庭雜誌,原文 於此
(責任編輯/Leno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