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最高深的智慧是 「好好說話」,避開這 5種話 養出自律 的孩子!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 2018-07-24 16:38
  • 更新:2018-07-25 17:09

為人父母最高深的智慧是 「好好說話」,避開這 5種話 養出自律 的孩子!

(圖/shutterstock)

 

無論在職場還是生活上,會講話的人總是特別受歡迎,

可能同一種意思,換種表達方式,就能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由此可見,語言是門神奇的藝術,

表現在家庭關係中,父母對孩子怎麼說,

怎麼說的令孩子不排斥,樂意接受,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有時我想,聰明的父母都像是語言大師,

他們懂得利用這個強大的交流工具,

來增進親子感情,拉近彼此距離,

又能為孩子指點迷津,能做到這一點,

是做父母的智慧,更是孩子的幸運。

其實,你知道嗎?

當我們用成人世界的語言去跟孩子這樣說時,

他接收到的信息未必你想的那樣,

因為小孩的世界是直線思維,

他們理解能力會有偏差,另一方面,

他們又把大人的話看的很重要,

你的有些無心之語,就有可能誤傷到孩子。

 

生活中那些大人掛在嘴邊的話,

在孩子心裡意味著什麼呢?

換種表達方式跟孩子說,

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大人說:快點!行動起來!安靜!

站著別動!回答我!

小孩聽到的:你不重要

你必須為了我忘記自己的意願

 

 

這一點我們把它總結成“慌亂型語言”,

大人的世界慌慌張張,小孩的世界不知所措。

我遇到過一個急性子媽媽,

她說和女兒的相處總是很難,

就算小心翼翼也難免磕磕碰碰,

女兒是慢性格,和她性格完全相反,

這種反差製造了很多不和諧,

說話不在同一頻道,

略微冰冷的親子關係難以更進一步。

大人說什麼話,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更好,

但用心良苦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下次再有火氣上來時,試試這樣對孩子說:

我們還剩下十分鐘;玩遊戲還需要多長時間?

小孩子做什麼事往往是沒有時間觀念的,

大人要幫他明確時間觀念,

又能讓他在既定的時間裡玩的開心,

這樣媽媽定時的溫柔提醒,

對孩子就不再是一種負擔。

 

 

2. 大人說:小心!你會摔下來;

不要摸那條狗,它會咬你!

小孩聽到的:這個世界是危險的,

最好不要做任何事情

 

這一點我們總結成“危險型語言”,

大人為了以防萬一,習慣把潛在的,存在的,

實際的危險統統表達出來,有時過猶不及,

誇張了想像中危險的模樣,

把孩子對世界打開的好奇心也慢慢關閉了,

在做其他事時,容易讓孩子畏縮不前,心灰意冷。

 

小雨是我鄰居家的一個孩子,

原本活潑好動,4歲以前,都是由他媽媽帶,

後來因為上班的緣故,把小雨交給了奶奶照顧。

沒出半年,小雨變成了一個小胖子,

也不愛出門和小伙伴玩,究其原因,

原來是奶奶怕他磕著碰著,

和其他孩子打架怕受欺負,

索性把孩子關在家裡,給他放動畫片,

愛吃什麼有求必應,漸漸地,

小雨也不愛運動,懶惰,自私,

養出了一堆毛病。

 

這個世界處處都有危險,

但規避危險的方式,不該是逃避和恐懼,

而且父母也不可能全天候陪在孩子身邊,

為他保駕護航,你可以試著這樣說:

照顧好自己;小心。

告訴他如何保護自己,才能讓他多份安全感,

才是讓孩子避開危險的上上策。

 

 

3. 大人說:不要發牢騷!不要叫!

不要笑!不要哭!

小孩聽到的:不要表達你的情緒!

 

 

這一點總結為“禁止型語言”,

在面對孩子變幻無常的情緒時,

為了起到震懾的效果,

你是不是經常用命令禁止性的語言呢?

大人的權威雖然可以卓有成效的製止孩子的聲音,

但是留給他的卻是情緒的無處宣洩,

情感的無處投遞,只能積壓在心底。

在火車站經常會遇到一些情緒不穩定的寶寶,

長途跋涉不適應也好,熱了渴了也好,

在環境與自身不適應時,

他們就會用哭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舒服,

有的父母就很懂孩子的心思,耐心安撫,

或者用孩子熟悉的小玩具幫他找回安全感,

或者帶著他呼吸下窗外的清新空氣,

而有的父母可能就讀不懂孩子哭聲背後的潛台詞,

企圖用聲音呵斥住孩子的哭聲,

這對孩子絕對是最不友好的一種計策。

在面對孩子鬧情緒時,你可以試著這樣說:

看起來你有點累;是什麼讓你害怕?

(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感受)

容納孩子的各種情緒,

耐心去感受他此刻的心情,

幫他找到走出負面情緒的出口。

 

 

4. 大人說:我告訴你多少次了?!

小孩聽到的:你是個傻瓜,你是個失敗者!

這一點總結為“警告型語言”,

這種語言裡無意間透漏著父母的不滿和抱怨,

給孩子無形中施加了很大的壓力,

如果評選十句孩子最煩父母說的話,

這一句一定名列前茅。

“我告訴你多少次了,你還是犯錯”,

“我告訴你多少次了,你還不讓我省心”,

成長就是個彎彎曲曲的過程,

也是一個試錯的過程,

父母應該正確看待孩子犯錯,給他歷練的機會。

當孩子遇到困難或者犯錯時,你可以試著這樣說:

再試一下,你可以的,讓我們一起做好。

你每給孩子一次機會,也是給成功一次機會,

幫他找到克服困難,解決錯誤的方法,

他會成長的更好,進步的更快。

 

 

5. 大人說:看看他比你做得好多了

小孩聽到的:你比其他人都差

 

這一點我們總結為“對比傷害型語言”,

網上盛傳一句話,

“最可怕的不是七大姑八大姨,而是別人家的孩子”,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沒玩沒了的對比對於孩子而言,是一生解除不了的魔咒。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與其羨慕別人家孩子,

不如挖掘自己寶貝的天分,

與其嚮往別人家的孩子,

不如把自己修煉成智慧的父母。

幾米說:當我變得和你期待的不一樣時,

請愛我原來的樣子,疼我原來的樣子,

讚美我原來的樣子。

每個小孩最想做的,其實是一個快樂的自己!

在別的父母還停留在拿自家孩子劣勢

與別家孩子優勢比較時,

對自己孩子喋喋不休時,

你要這樣對孩子說:

我愛你原來的樣子。

能用發展和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

給孩子一個發展自我,突破自我的空間,

這是一個大氣父母的氣度和格局。

 

我們說父母的一言一行影響孩子一生,

行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個言語的力量同樣不可忽視,

語言用不好,只是重複的廢話,產生的效果微乎其微,

語言用的好,令孩子如沐春風,欣然接受,

還有一句頂萬句的神奇效果。

當你讀懂孩子,

洞悉了孩子世界的語言,

平等對話,溫柔引導,你的語言,

就是他成長道路上的明燈,

引導他走向光明和幸福。

 

 

本文授權轉載自 藍小仙,原文 於此

(責任編輯/Lenox )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來自微信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