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瞭望台往車站方向看過去的夜景 - 蔡誠圃 拍攝)
6/4 - 6/8 最受注目的蘋果開發者大會WWDC
落幕快一週了,這次的會議內容有別以往
竟然沒有硬體發表.....
只有軟體上如何更貼近使用者
這可以稍微看出一些端倪
蘋果也開始在修正公司未來策略
勢必對台廠供應鏈帶來衝擊....
(贊助商連結)
WWDC 原本是台供應鏈利多
今年後續效應並不明顯
WWDC 如果有發布新機,或是新硬體規格
很容易造成供應鏈股價的直接反應
是因為可以直接先預估後期訂單
以及預期何時會反應在營收上
像是去年2017 的 WWDC
蘋果就發表了 iMac Pro、
HomePod、iPad Pro 等新產品
但今年有所不同
2018 WWDC
開發者大會 2 大重點
1. 強調軟體更新
一系列軟體更新 iOS 12、ARKit 2 發佈
可以看出 AR 仍是重點
但因為 iOS 11 適用的機種
本次都可直接升級至 iOS 12
造成本次無機種淘汰
相對影響出貨量
2. 推出更強大的 Apple Watch
和 Apple TV 功能
新的 Mac 操作系統 macOS Mojave 發佈:
dark 模式上線,暗黑版界面及 app store 大更新
一連串的更新開始偏重在軟體及服務上
Apple Watch OS 5.0 則更聚焦在健康功能上
♗ Q2 台股最強棒 即時報
每日限量 168 人加入【FB 社團】!
iPhone銷售量逐年下滑
近兩年趨近持平
由下圖可以看到
銷售開始出現逐年遞減後持平的狀況
從營收占比上來看
蘋果未來政策偏重服務
如果在iPhone銷售數字
持續持平的狀況下要提升公司獲利
在沒有出現硬體飛躍性的革命之前
勢必由其他方面來補足
軟體及服務上就成了目前的突破口
由下表可明顯看出服務營收逐年攀高
服務業務成第二大收入來源
蘋果在服務及軟體上的獲利逐年成長
在營收佔比中,於今年度開始
也正式贏過 iPad、Mac等硬體銷售
蘋果兩季財報亮眼
主受惠服務營收提升
若財報公布,非出貨利多
台供應鏈受惠不大
今年兩次財報公布
很多投資人也有發現
雖然蘋果財報亮眼
但整個台廠供應鏈
除了受原本的淡季影響
原本應該是利多消息的財報亮眼
反應在股價上的其實不多
一直到了最近的拉貨潮
才逐漸出現明顯反應
WWDC對軟體及服務的偏重
將影響台供應鏈
蘋果政策在這次的WWDC可看出明顯轉向
不再像以往重視硬體,著墨的項目
反而出現在貼近用戶隱私,及諸多便利 APP
台供應鏈想一如既往
受惠蘋果財報利多只會更難
所以,在往後的選股也就需要更針對
蘋概股未來選股
將更重視新機特性
蘋果未來關注 AR
三鏡頭成趨勢
即將進入蘋果新機拉貨潮
第一批反應在股價上的
是負責鏡頭的大立光(3008)、玉晶光(3406)
因為這次 WWDC 提及的 AR
和新的測量 App 功能
(測量一個現實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及面積等)
搭載三鏡頭已成為趨勢
兩競爭敵手先後推出
高規格三鏡頭手機
對手華為本次的 P20 Pro 規格
4000 萬畫素 f1.8 大光圈
2000 萬畫素的黑白鏡頭
800 萬畫素長焦鏡頭
三星部分 Galaxy S10 十週年旗艦機
也傳出將配置 3 鏡頭
此舉也加強iPhone往後 3 鏡頭的趨勢
玉晶光(3406)深耕兩巨頭
華為、蘋果雙吃增營收
3 月份時玉晶光(3406)
就積極組織華為的 3D感測供應鏈
玉晶光(3406)為接收端鏡頭主要供應商
導致今年 5 月營收
回升至 5.21 億元、月增 1.1 %、年增達 33.3 %
預計 4Q18 開始販售的 Mate 11
預測亦將搭載3D sensing功能
法人預估 Mate 11 約出貨 500 萬支
對 EPS 約可貢獻 0.22 元
雖然貢獻不大,但是
若華為 2019 年新機
皆搭載 3D sensing 功能
以華為 1.7 億支/年 以上的出貨量
在玉晶光營運上的貢獻相當驚人
玉晶光(3406)一直以來為
iPhone前鏡頭主要供應商
2018 預測 iPhone 3 款螢幕分別為
6.5”、6.1”、 5.8”吋
其中除了 6.1 吋為平價版配置單鏡頭外
其餘 2 支皆為雙鏡頭,且皆為標配 Face ID
法人預測這次市佔率可拿下 80 %以上
而接收端需要的感測鏡頭
在 3 支皆標配 Face ID 的情況下
預估是大立光與玉晶光分別各拿下 50 %
WWDC 6/8 結束
外資 6/11 連三天搶布局
雖然手機整體銷售趨近飽和
蘋果也難逃這個命運
但多鏡頭以及 3D 感測將成趨勢
在手機功能不斷的更新下
未來整體出貨量就算持平
仍有助於供應鏈的穩定成長
玉晶光正是其中的受惠者之一
外資在WWDC結束後
連三天營業日狂買 5288 張搶布局
蘋果調整營運方向後
蘋概股往後選股的 3 方向
更重視有實體訂單的台廠
歷經兩次的營收公布
蘋果財報都相當亮眼
但跟台廠的連動性不如以往
主因都是銷售數量持平
財報數字主貢獻都來自服務業務的增長
反而有連動的,都是預測新機硬體更新
有連動訂單的廠商居多
應更重視硬體更新消息面
在本次 WWDC 上可以嗅見
蘋果營運方針不如以往重視硬體
所以蘋概股在往後
起漲連動將更具備「針對性」
除了鏡頭、3D感測已是可見趨勢
在蘋果未來更重視 APP 的方向
觸控面板不斷地改進
也成為未來的走向之一
也是鏡頭之外,最容易關注到的訂單
也可轉向關注
有持續成長的蘋果產品
市調機構 Canalys 估計
Apple Watch 17Q4 賣出 800 萬支,季增長 32%
出貨量為史上新高,同時榮登穿戴裝置之首
2017 全年估計銷售 1,800 萬支
較 2016年增長 54%
另一家市調機構 IDC 研究主任
Francisco Jeronimo 指出
Apple Watch 17Q4 銷售量
比勞力士、Omega、Swatch 等品牌
加起來的總和還多
首度超越所有瑞士手錶品牌
最後附上營收公布後
走勢在季線之上
並且近 4 季 EPS > 0
一共 9 檔蘋概股清單給大家參考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可以追蹤我的粉絲頁《菜圃股倉》哦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