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這瓶膠原蛋白對皮膚很好喔,要不要試試看?」
這種推銷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特別是現在大家健康意識抬頭
愛美的同時也開始為了身體健康而吃一些維他命、魚油...
而且台灣及中國大陸近年都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
以台灣來說,
平均預期壽命近幾年來已經在 80 歲上下徘徊
而代表每 100 位幼年人口(14 歲以下)對應到的老年人口(65 歲以上)數的老化指數
則是在 2016 年首度突破 100,達 105.7
表示每 100 位幼年人口就有 105.7 位老人!
因此在可以預見的未來,
當人們的預期壽命逐漸加長、老人逐漸增多
花在保健食品、保養品的預算肯定會直線成長!
因此,我今天挑選的主題即是直接受惠於此波風潮的:
保健食品產業及概念股
希望這篇文可以幫助到廣大的投資大眾
接下來文章將帶大家詳細了解:
💊台灣及大陸保健食品市場規模
💊保健食品產業鏈
💊台灣上市櫃的 2 檔保健概念股
💊2 檔保健股財務比率大比拚
請繼續看下去...
【CMoney 產業研究中心】新開張
若你不想錯過產業深度好文,請 點我 加入社團!
正文繼續...
💊台灣及大陸保健食品市場規模
台灣人是全球數一數二愛吃保健食品的
根據統計,
有 27%,超過 1/4 的台灣人每天必吃保健食品!
台灣每年保健食品市場值可以建造兩座 101,年成長 4.93%
大約在 3~4 年前,
台灣的保健食品每年銷售額就已經突破 1,000 億元,
金額相當於建造兩座台北 101(一座造價 577 億元)
2017 年更是達到 1,419 億元新台幣
較上一年成長 4.93%!
每人每年平均花費近 5,000 元購買保健食品
而將 1,419 億元根據台灣的人口 2,300 萬人換算
會發現平均每人每年花費近 5,000 元(4,995 元)購買保健品!
是不是很驚人...
相較於台灣每年的經濟成長率(大約 1~2%)
保健食品產業受惠於人們越來越愛美,
以及預防老化,因此逆勢成長!
大陸部分則是受惠於居民消費力提升
因此近幾年來用在健康方面的支出呈現爆發成長!
預估到 2020 年,保健食品銷售額將達 1,812 億人民幣,年複合成長率 8%
由下圖可以發現,
大陸保健食品市場規模自 2012 年的 840 億元,
僅花費三年(2015)就成長了 50%(1,216 億元)
換算年複合成長率約 13%
而 2015 年以後,金額仍持續增長
只是因為基期已高
因此成長率稍稍下降至 8%
人均保健食品花費僅台灣 1/10,潛力大!
雖然大陸保健食品總金額約是台灣的 6.5倍
但若是將總金額除以 13 億人口
則每人每年大約僅花費 100 元人民幣(500 元台幣)購買保健食品
相較台灣(5000 元台幣),市場成長潛力非常大!
💊保健食品產業鏈
上游:配方研發
在保健食品廠商了解近期人們有哪些特定需求後,
就會開始規劃、研發保健食品!
目前最熱門的幾種功效包括:
增強免疫力、護肝、美白、豐胸、
降血脂、瘦身、補充流失的營養素等等...
而研發人員則是透過基因庫、或是做實驗等方法找出最有功效的素材,
接著透過食品科技
讓保健食品變得好吃(如膠原蛋白去腥臭)、口味豐富、容易吸收!
中游:生產製造
研發完成的保健食品接著進入工廠產線
製作成市售的成品
常見的完成品類型有:
膠囊、錠劑、粉包、果凍、
機能性飲品、液態包等。
目前許多台灣廠商除了製造自己的自有品牌保健食品之外,
也會專業代工國外品牌的產品!
下游:通路商
保健食品業跟其他產業最不一樣的地方是
它在下游通路非常側重於面對面的直傳銷!
像是赫赫有名的安麗(Amway)、賀寶芙(Herbalife)以及葡萄王旗下的葡眾(Pro-partner)
都是以賣保健食品為主的直傳銷公司
其他的銷售渠道則是有傳統的實體店面,像是健安喜(GNC)
以及線上的銷售商城,像是「葡萄王購健康」等...
💊台灣上市櫃的 2 檔保健概念股
葡萄王(1707):老牌健康食品廠
成立於 1969 年,
葡萄王這家公司孕育出像「靈芝王」「樟芝王」這種大家耳熟能詳的健康食品
資料來源:公司
公司營運方面,
主要以葡萄王母公司、葡眾(直銷子公司)、及上海葡萄王三大主體
算是擁有從上游到下游一條龍的產業鏈
2018 年 1~4 月營收比重分別為葡萄王母公司 4.2%、葡眾 82.1%、上海葡萄王 13.7%
可見直銷公司「葡眾」是葡萄王營收的最大主力
它的主要競爭對手則有安麗、賀寶芙等直銷公司
☞葡眾:平均每種產品營收貢獻在所有直銷公司中最高
葡萄王的直銷子公司-葡眾,是全台灣最大的直銷公司
在 2010~2016 期間以年複合成長率 22%的速度高速成長
同期台灣直銷產業年複合成長率 6%
資料來源:公司
從上圖可以發現,
目前葡眾大約有 20 萬名會員
每名會員平均貢獻營收達 43,300 元(僅低於賀寶芙)
同時,
雖然葡眾產品數較少(30 種)
但是每一樣產品都非常熱賣,
平均每一樣產品貢獻營收 2.887 億元!
☞受惠於中國大陸扶持保健食品業
中國大陸於 2016 年的「十三五」計畫上
正式將「健康中國」概念引進施政綱領
宣示政府要支持預防保健相關產業、產品
這對於擁有上海葡萄王的葡萄王是一大利多消息
而且有鑒於大陸對於市場對益生菌產品需求快速增長
葡萄王今年也積極的爭取相關訂單
法人普遍預估今年上海葡萄王營收可望增加近一倍!
大江(8436):獨創IBD模式的專業保健食品代工廠
大江生醫成立於 1980 年,為專業保健食品及保養品代工廠
主產品為機能性飲品(膠原蛋白飲等)、保健食品以及美容保養品(面膜產品)
2017 營收比重部分為:
機能性飲品 42.5%、粉劑 25%、面膜 17.5%、錠劑 7.5%、膠囊 3%、其他 4.5%
☞與葡萄王同樣深耕大中華
跟葡萄王相同,
大江也同樣將工廠以及業務重心擺在大中華區
瞄準台灣以及中國大陸日益成長的預防保健商機!
資料來源:公司
☞2018 年總產能擴充近一倍
但是相較於葡萄王,
大江在面對來勢洶洶的大陸保健食品需求時
採取的是較為大膽的大幅擴產策略
由下圖可以發現,
各類型產品除了精華液之外
都準備大幅度擴產
因此我們對於明後年度新產能貢獻營收幅度非常期待!
💊2 檔保健股財務比率大比拚
葡萄王:除了開源,也可以「節流」
攤開葡萄王五年的各項損益表科目
我們可以看到葡萄王的營收規模是大江的近一倍
同時,
毛利率表現也非常亮眼
都常年維持在八成以上!
但是大家可以發現
雖然毛利率八成多
但到了稅後淨利率時就變成只有兩成...
問題出在哪裡?
原來是因為葡萄王的推銷費用非常多...
舉例來說:
2017 年葡萄王的推銷費用為 49.83 億元,
佔營收超過五成(53%)!
隨著近年來葡萄王因為已經成長到一定規模,
成長動能不在強勁
毛利率也慢慢小幅衰退的情形下
如果可以想辦法降低龐大的推銷費用
則對股東們是一大利多!
大江:稅後淨利率轉佳,營收、淨利同步增長
雖然因為產品材料較昂貴
因此大江的毛利率相較於葡萄王來說並不優秀
但是我們可以觀察到它的各項損益表比率逐漸成長
包括:毛利率自 2016 年以來站穩四成、稅後淨利率也自 2016 年以來站穩一成五
這表示不但產品成本降低
在管銷費用方面的控管也有收到成效!
絕對金額方面,
相對於葡萄王近年來成長遇到瓶頸
大江的各項損益表科目絕對金額仍然持續成長
稅後淨利更是由 2013 年的 1.44 億元成長將近五倍至 2017 年的 7.12 億元
加上未來產能擴充
投資人可以多加留意!
近五年股利及股利發放率
如下圖,
將大江及葡萄王兩相比較後
發現葡萄王走的穩步增長的穩定風格
而大江則是自 14 年以來,走高速成長的風格!
同時,大江的股利發放率近年來也不斷降低
顯示它相信與其將獲利退還給股東
繼續進行投資對於股東將會更好
因此我們認為應關注在大江的資本利得而非股利上面!
💊幾點重點整理在下面
1. 大陸平均每人每年購買保健食品金額低,成長潛力大!
2. 直銷通路的好壞決定公司獲利
3. 大江積極擴產、葡萄王發展葡眾
4. 大江營收成長動能佳
祝各位投資順利~
【CMoney 產業研究中心】新開張
若你不想錯過產業深度好文,請 點我 加入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