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收入不多的年輕高中老師,
平日不看盤、股市下跌他更開心。
只研究一種理財工具,
成本比人少、獲利卻比人高,
怎麼辦到?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
作者安德魯.哈藍(Andrew Hallam)
在美國擔任高中英文老師。
他沒有富爸爸,也不是學商科的,
但懂得理財,擁有百萬美元以上的財富。
為什麼一個勉強算是中等收入的高中老師,
能夠用如此快的速度累積財富?
哈藍要教你:
有錢的第一步,
不是學會賺錢方法,
而是像「真的有錢人」一樣花錢。
一、像真正有錢人一樣花錢 :
以巴菲特為例
這本書講了一件事,讓我醍醐灌頂,
巴菲特在 2006 年買了一部價值約 150 萬台幣的凱迪拉克車,
當年巴菲特已經是全球前三大首富,
但你我在商場停車場,
確時常看到有非常多比巴菲特還要名貴的車,
這代表什麼呢?
外在的虛榮與我們所看到它擁有的一切物質,
並不代表它就是真正的有錢人,
那什麼是作者認為的有錢呢?
有錢的定義
1. 如果選擇永遠不工作,
還有足夠的錢過生活 。
2. 擁有足夠的投資、退休金或信託基金,
可提供兩倍於國內中等家庭所得的生活水準。
二、複利的挪亞定律 :
趁早投資 享受複利的果實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
兩個同年齡的女生,
A女從五歲變開始投資美國股市,一個月投資45美元。
B女於四十歲投資美國股市,一個月800美元。
用平均報酬率9%計算 (當然以現在來說不可能那麼高),
65歲時A女財富比B女孩多了23萬美元,
但投入的錢比B女少了20萬美元。
這告訴我們不要小看複利的魔法,
所以'' 現在 '' 開始準備投資,別再猶豫了,
及早起步是你能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三、認識理專前,
務必認識這兩種基金 :
我們要知道理專是與我們利益互相抵觸的,
他們為自己的利益為優先,
也許這個控訴太過強烈,
但理專們可能只想推公司所推的、
他們能賺錢的''主動型基金'',而非''指數型基金''。
主動型基金
主動型基金是由基金經理人買賣數十檔或數百檔股票,
一檔基金年初與年底所持的股票很少相同,
再者投資人需要付出非常高額的隱藏成本,
分別爲:管理費、行銷費、交易成本、銷售佣金、賦稅,
所以我們還沒起步已經被扒了很多層皮。
指數型基金
指數型基金是由基金經理人買入股市中大部分的股票,
這一年與下一年的股票幾乎相同,
那些營運狀況不佳、遭證交所下市的股票被剔除,
新上市的股票則會被加進來,
指數型基金不需要付高昂的管理費與交易成本
低賦稅、更沒有付銷售佣金給理財顧問,
因此你投資已經贏在起跑點了。
所以為何這些主動型基金公司都不希望你買指數型基金?
可想而知,
我們都無法預知與挑選出能長期打敗指數的主動型基金,
所以當你購入三種指數型基金,
你的錢幾乎等於投資全球的金融市場
1.大範圍美國股市指數 。
2.大範圍國際股市指數 。
3.美國公債與國際公債。
四、等待下一回的股市暴跌 :
我們的無法預測金融市場,
沒有人可以用任何公式去精準算出進出場時間,
因此何時進出場不重要,
而是長期且穩定持續的投資並且穩住情緒。
股票是不可能永遠與企業盈餘脫節,
無法超前或落後太多,
所以當股票下跌時,我們應該開心,
就像買到超特惠商品一樣,
別被心裡的恐懼侵蝕了,
否則容易淪為追高賣低的投資者。
《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
這本書根深了我更多應該有的觀念,
從最基本該有的條件到如何投資,
這都是學生時期我們都學不到的。
本文授權自 ETF 美股-世界財經
原文標題: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 - 再讀心得4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Zo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