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都更已死,台灣將面臨最大危機
今年台北市政府敗給不同意戶,
期待都更者落了空,不少人認為
這是繼「文林苑事件」後
再次宣判都市更新的死刑,
並將永春案冠上「斷頭都更」、
「都更已死」的標題。
永春案呈現台灣都市更新推行不易的困境
未來倘若都不進行都市更新,
台灣將會...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屋齡超過 30 年的有 397.78 萬
都更斷頭,台灣更「老」了
若一直維持現狀,不再加速推動都更,
會發生什麼情況?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
目前全台屋齡超過 30 年以上的住宅存量
高達 397.78 萬戶,占住宅存量 853.99 萬戶的 46.6 %
預估未來 10 年,全台老屋以平均每年增加
20 萬戶以上的速度成長,將增加 224.21 萬戶,
總數量達到約 622 萬戶,若不計入新增供給,
老屋占全台住宅存量將超過 7 成。
921 重演, 4 千棟房子將倒塌
死傷 6 萬人
而這些老屋大多在 921 地震前所興建,
耐震強度嚴重不足,造成潛在居住安全問題。
以 2016 年台南大地震所造成的人員傷亡來說,
北市府就曾估算,相同的地震若發生在台北,
將會造成 4 千棟房子倒塌、死傷 6 萬人,
顯示台灣都市更新推動已經刻不容緩。
個人 or 整體公益
只能 2 選 1
屋比趨勢中心總監陳傑鳴認為,
要推動都更,除了有賴政府積極修法,
民眾也應提高參與度,
「都更推動民調達 9 成
然而一旦牽涉個人利益,
就無法顧及整體公益。」
抓住 2 原則,居住正義是王道
大地政系特聘教授張金鶚認為,
當務之急是建立民眾都更常識,
鼓勵參與都更事務,
並把握分配正義和程序正義兩原則
讓都更不再是口號,
而是實踐居住正義的開始。
住戶 & 建商 權利計算大不同
最後,民眾因對都市更新的認知不足
也不了解權利分配的計算方式,
導致在整合過程中住戶與建商
對「分配比例」的計算基礎有很大的歧異,
權益「不確定」下,雙方協調若未果,
往往破局收場。
稅費減免、容積獎勵
產生「必賺」的錯覺
台灣都更制度主要是由利益驅動,
中央與地方政府為了加速推動都更,
祭出各項獎勵方案,包括稅費減免、
容積獎勵等,但因缺乏相關配套措施
造成民眾對都更有「必賺」的錯誤期待,
因此,若是利益談不攏,就不願意都更,
這是目前都更推不動的主因。
你家也在老屋範圍裡嗎?
快訂閱雜誌,了解有什麼利益被你忽視了!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