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作者: 群益期貨研究部 襄理 張浚源
最近台灣發生了一件
跟你我生活相當密切的事,
就是大家都到大賣場去搶衛生紙,
因為衛生紙廠紛紛漲價12%至18%不等,
甚至連手搖杯以及連鎖咖啡業者
也都傳出要漲價的消息,
通膨不是快要來了,
而是已經來了。
2017年美元弱勢了一整年,
所以商品價格呈現大漲格局,
像原油上漲14.7%、
黃金上漲23%、銅上漲33%,
就算沒有大漲,
也停止了原本的弱勢結構,
轉變為橫向整理,
如黃豆、小麥跟玉米就是如此。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原物料會普遍上漲,
通膨持續穩步上升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
2月核心 CPI同比 1.8%,符合預期,
在 CPI增速上並未有超過預期的
出現速度加快現象,
只能說通膨正穩步上升,
這符合政策制定者對物價上漲前景的預期,
以及美聯儲對今年升息三次的預期,
也就是說雖然美國經濟好轉,
失業率維持在 17年以來低水位,
可是美聯儲重視的通膨上揚的速度
並沒有令人感到意外,
美聯儲升息的步伐就不會太快,
美元就可能維持在 2017年下跌以來的低水位,
原物料還是會普遍上漲,通膨持續穩步上升。
天氣對影響農產品
收成下降,價格將持續上漲
美國農業部 3月 8日發布
世界農產品供需預測報告(WASDE),
美國農業部本月將阿根廷
今年玉米與黃豆產量預估下調,
分別是下調 8.7%與 12.3%,
下調的原因是阿根廷
出現 3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
造成田地乾裂,農作物枯萎,
估計今年農作物收成是 2009年以來最差,
而阿根廷是全球第 3大
玉米和黃豆出口國,
勢必會對全球穀物價格造成影響,
激勵價格持續上漲。
而國際咖啡組織(ICO)
在 3月7日的月報當中表示,
自去年 10月起的 20107/18年度,
哥倫比亞咖啡產量
預估將年減 4.3%或 63萬包,
主要是受到過度降雨的影響。
農產品一向是看天吃飯的產業,
天氣的異常就會造成
農作物生長或收成的異常,
進而影響到農產品的價格,
以目前現有的狀況來看,
天氣對於農產品價格的上揚仍是有利的。
2018貨幣政策轉向+美國稅改,
都將刺激通膨!
就業人數與薪資的水平
通常都會跟通膨有很大的關係,
人有工作或薪水增加都會增加消費,
自然會讓物價水準提升,
美聯儲就相當關心失業率與時薪的增幅。
美國時薪的增幅從 2016年初就開始上揚,
今年 1月為 2.9%,創 2009年 6月以來新高,
2月薪資增幅為 2.8%,只稍微下降一些,
維持在相當高的水平。
最後,觀察一下中國、日本、歐盟
與美國的 CPI數據,
中國今年預估微微上揚,
通膨處在溫和上漲階段,
日本最近一整年確實有緩步升溫的現象,
只是仍低於目標值 2%,
歐元區今年的通膨數據預估會接近但低於 2%,
儘管歐元區經濟成長為 10年來最快、
就業率也下探 9年低點,
歐元區暫時還未有顯著成長,
不過美國的通膨數據就讓美聯儲較有信心,
工資的提升刺激物價上漲,
展望 2018年,貨幣財政政策的轉向、
基礎建設的推展以及
美國稅改等因素將成為新的變數剌激通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