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今年開始,喜歡每月領息的投資人
將面對比去年不友善的大環境
包括持續升息、市場波動可能加大
以及新的所得稅制
然而,快 70 歲、近 6 年來
靠月配息債券基金養活一家大小的許金濱
卻一點也不擔心,他認為自己的操作方式
可以解決這些風險。
許金濱是 2013 年 4 月號封面故事
〈只靠債券基金 月領9萬退休金〉個案
他 63 歲才開始投資。許金濱當年接受專訪時
投資配息債券基金的時間約 1 年餘
3 檔債券基金有 9 萬元的月配 息收入
6 年後的現在,他持有 8 ∼ 9 檔
高收益債券配息基金
其中僅有 1 檔為定期定額投資
月配息收入共 13 萬多元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2 個有效方法
減輕面對波動的壓力
許金濱表示,不管是淨值波動
匯率波動,還是配息率的波動
都比年金改革、低薪更能被他接受
而且經過 6 年忐忑、憂慮的過程
他發現自己是「加操煩(白擔心)」
許金濱解釋
匯率、淨值本來就會波動
對買進且長期持有的他而言
都是紙上富貴(損失)
所以他從剛開始每天關心淨值、匯率
到現在一點都不關心
每月只在配息日這一天
看資產現值表
能夠這麼安心,許金濱歸因於他的操作方式
能有效減輕波動帶來的壓力與不安全感
以下是他抗波動的 2 個方法:
方法1 分散投資
全球型債券比較穩
許金濱的分散投資包含 3 個層次
第 1 層是地域分散
許金濱表示,剛開始的基金組合中
有 1 檔單一國家基金
雖然剛買時的配息不錯
但後來配息跌到原先的二分之一
他將該檔基金轉換為全球型債券基金
配息因此加倍,這個經驗
讓他從此只買全球型、環球型的債券基金
避免單一國家型基金在短期間內的大起大落
「全球型比較穩定!」許金濱如此說道。
第 2 層是不重押單一基金
許金濱計算各檔債 券基金的實際現值
將資金盡量平均分到 8 ∼ 9 支債券基金
如此做的好處是,能避免
因單一基金的匯率、淨值
配息等波動而承受大風險
甚至影響整體收益
第3層是幣別分散
許金濱採美元、澳幣各占二分之一的作法
認為幣別之間漲跌間具蹺蹺板作用
可達到平衡匯率風險的效果
減輕匯率漲跌的影響
方法 2 分批買進
分攤匯率和淨值波動
許金濱分批買進的方式有 2 種
首先,定期定額投資
這讓許金濱一點都不擔心
澳幣從 5 年前的 1 澳幣兌台幣 32 元
貶值到目前的 23 ∼ 24 元
因為他唯一每月定期定額投資的基金
就是澳幣計價的全球債券基金
在澳幣貶值時透過持續的定期定額買進
就等於是逢低攤平,有分散匯率風險的效果
況且好處不只是如此
許金濱表示,定期定額是長期儲蓄
隨著配息從零開始,一直往上
增加至目前每月配息逾 100 澳幣
對他而言是無中生有,利滾利
因這檔定期定額基金,長期下來
已有效地減輕整體投資組合面對的淨值
與匯率波動、配息減少等壓力
挹注可能的減損,讓許金濱的心裡踏實不少
其次,單筆逢低買進
只要符合「單位數×淨值× 匯率」
低於過去的經驗值
就是逢低單筆買進的時機
此時若許金濱手上有閒餘資金
(會錢、人壽保單到期、基金配息等)
他就會單筆資金再投入
仔細計算與安排
善用套利賺穩定現金流
許金濱的投資本金中,一半是自有資金
一半是來自房貸借款與保單質借
年近70卻敢借錢投資,不是莽勇
而是許金濱經過仔細安排與計算的結果
他詳列每月支出項目與預算
例如生活費、房貸借款支出
定期定額投資等
整個規畫好的支出
約等於每月配息收入
會不會擔心升息
增加借款成本?
「我一點都不擔心!」許金濱非常肯定地回應
因為目前房貸利率
是指標利率加碼,不到1.3%
而保險 公司的質借利率也僅3.58%
與基金年化配息率 6 % ∼ 8 %相比
利差高達 4 % ∼ 7 %
「只要有 2 % 或正套利空間
就能繼續借款投資。」
許金濱如此表示,因為他預期升息速度並不快
有生之年看不到套利空間小於 2 %
而且他以資產總值評估,不看單一基金的盈虧
許金濱舉例解釋,多年來的經驗顯示
資產現值的波動率在千分之 5 ∼ 0.5,相當穩定
從基金投資的菜鳥變老鳥
許金濱認為
成功關鍵在於善用低利環境優勢
敢於將全部資金投入
年化配息率 6 %以上的全球型債券基金
再以單筆+定期定額操作讓錢賺錢
就能養活全家人
有尊嚴地扮演丈夫與父親的角色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