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帶著 原生家庭 的影子,來到自己的 婚姻裡!你遇到的問題,答案都在自己手裡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 2018-03-03 22:02
  • 更新:2018-07-17 09:18

別帶著 原生家庭 的影子,來到自己的 婚姻裡!你遇到的問題,答案都在自己手裡

(圖/shutterstock)

 

作者:meiya(ID OneStepUp)

 

來訪者黎黎最近因為趕項目,

工作比較忙,經常加班到九十點鐘才回家,

回到家後總是看丈夫不順眼,

控制不住地要挑對方毛病,

比如看到茶几上很髒亂,

會指責丈夫不幫忙做家務,

看到丈夫躺著沙發上看電視,

會鄙視對方懶得像豬,

丈夫則覺得她莫名其妙,不可理喻,

也開始生氣,於是兩個人就吵了起來。

相互指責、咒罵,控制不住說難聽惡毒的話,

自己彷彿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婚姻總會讓我們變形。

爭吵之後就是冷暴力,兩個人誰也不理誰。

分床睡,一個睡客廳,一個睡臥室。

接著一周兩個都不說話。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諮詢中,我讓黎黎

慢慢梳理和回憶他們爭吵的點,

看看每次爭吵是如何升級,是否有規律。

她說,其實自己不爽的情緒

從下班的時候就開始了,

因為下班的時候丈夫沒有打電話問自己,

肚子餓不餓,要不要吃點宵夜。

帶著不開心的情緒回家時,

看到家門是鎖上的,這更讓她生氣,

她感覺自己在掏鑰匙開門時

已經被一股憤怒的情緒所籠罩。

我問她,為什麼看到門鎖上會那麼生氣?

這樣的場景和感受是否熟悉?

她回憶道:我上小學四年級就開始在學習寄宿了,

一周回家一次,要坐一個小時的公交車,

回到家都六七點鐘了,這個肚子又很餓,

但是到家的時候都是緊鎖的大門,

媽媽爸爸下地幹活還沒有回來。

地裡的活很多,夏天傍晚涼快一些,

父母總是希望趁著天涼快多乾一點再回家。

每當這個時候,她就蹲在家門口的台階上等父母。

有時候父母很快就回來了,

有時候等了一兩個小時父母還沒有回來。

 

(贊助商連結)

 

這是一種怎樣的情緒?

有生氣也是委屈,覺得父母不重視自己,

不關心自己,不愛自己,

但是又覺得自己不該生氣,不該感到委屈,

“父母為了養活自己,為了支撐家庭,

已經很辛苦了,自己怎麼可以這麼不懂事呢?!”

對於黎黎來講,她很難通過平和的語言

和丈夫表達自己希望被他重視,

被他關心的需要。

從小沒有學習的榜樣,

她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需要。

在她的家裡,父母之間往往通過爭吵

表達自己的不滿和需求,

每當父母對一些小事產生不滿時,

他們就會相互指責,發生爭吵,

爭吵之後,不理睬彼此,

直到某一天他們又開始說話,

然後再次陷入爭吵,循環往復。

因為家裡的衝突不斷,黎黎覺得很煩,很有壓力。

她討厭爭吵,希望自己以後進入婚姻後,

不要總是和伴侶吵架。

她的方式是先壓抑自己的情緒和需要,

當壓抑不住時,就會爆發更加猛烈的負面情緒。

她才意識到自己似乎

繼承了父母大部分的相處模式。

 

 

大何和小敏在讀研時認識,

兩個人曾有過一段熱戀甜蜜的時光,

但進入婚姻後,兩個便陷入持續地爭吵與衝突中,

尤其是在有了孩子之後,

小敏對大何的不滿日益加重,

她希望丈夫能幫忙分擔育兒和家務,

能多花一點時間在家庭生活裡。

可是大何總是很忙,總有加不完的班,

沒有時間留給妻子和孩子。

他討厭妻子打電話來催自己下班。

妻子打電話來,跟他聊些有的沒的,

他會覺得自己被嚴重打擾了,感覺很心煩。

他對妻子和孩子有一種又憤怒又愧疚的感覺,

憤怒他們剝奪了自己的自由,

又愧疚於自己對他們不夠好,

自己沒有盡到為人丈夫,為人父親的責任。

在他的原生家庭裡,

父親是非常傳統和典型的中國男人,

擁有大男子主義的特性,認同男尊女卑的思想,

認為男人只要掙錢回家就好,其他事情都不用管。

父親工作很忙,總是出差,

留給妻子和三個孩子的大多是他離家的背影。

而母親是一名家庭主婦,照顧三個孩子,

精疲力竭地操持著家裡所有的事情,

因此將很多抱怨發洩給孩子。

父親脾氣暴躁,在家會因為一點小事大發雷霆,

對母親頤指氣使。

母親的性格懦弱,逆來順受。

大何和自己的父親從來都不親近,

總覺得父親是家庭之外的那個陌生人。

他渴望與父親親近,但是他不知道該怎麼做。

在情感上,他對母親依賴又同情,

覺得媽媽很辛苦,

但是他同父親一樣並不真正地尊重母親。

大何的脾氣比父親好,但是有了孩子之後,

他不自知地沿襲父親的模式,

更多的讓自己沉浸在工作中,

用“工作對男人才是最重要的”

來逃避家庭責任的同時,

也無法享受到家庭的溫情,內心感到孤獨。

 

(贊助商連結)

 

艾米婚後有一個不好的習慣,

總是會查看老公的手機,

不僅如此,

還會時不時地到老公的公司突擊查崗,

看看老公是否有欺騙她,

她似乎總在擔心老公會出軌。

剛開始,她只是查看老公的手機,

看看他和別人的通話記錄,微信聊天內容等,

她的老公也願意配合她,給他看自己的手機。

可漸漸地她會找一些老公的女同學、

女同事、前女友聊天,會查她們的微博、微信朋友圈、

社交網站上的個人主頁,

即便她們和自己的老公很少往來,

或者根本就沒有聯繫了,

可她似乎很不放心,

總想知道對方是否和自己的老公有曖昧關係。

丈夫對她的多疑、焦慮不安的偵查行為

越來越無法忍受,提出離婚。

這時,艾米開始反思自己的不安到底來自於哪裡。

原來,在她十歲那一年,她從外面回家時,

撞到父親和另外一個陌生的女人

從父母的臥室裡走出來,神色慌張。

再後來,母親也知道父親出軌的事情了,

兩個人鬧了一兩年就平靜了。

可是每當父親不在家,

只有母親和她一起吃飯時,

母親總是不安又言之鑿鑿地對她說:

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男人都是靠不住的。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

自己在婚姻中的那些問題

常是由原生家庭衍生而來的。

婚姻會勾起我們在原生家庭中遭遇的創傷,

婚姻也讓我們看到自己是如何

繼承或者複製自己原生家庭中有問題的關係的模式。

婚姻是一面鏡子,會暴露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問題。

婚姻中的問題看起來是兩個人的問題,

可解決問題的答案卻是我們自己。

我們的伴侶和親密關係其實是一個道場,

讓我們在裡面認識自己,進行自我成長。

 

 

克里斯多福.孟

在《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樑》中說:

“男女之間的親密關係是能量最大,張力最強的,

因而衝突也最大,最讓人心碎。”

 “你的親密關係伴侶,

都是用來幫助你更加認識自己,

進而療愈你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

因此,它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樑。”

我們很多人的問題在於不認識自己,

且沒有一個機會去認識自己,

我們循著生活的腳步往前走,

一日又一日重複,習慣了用固定的一套方法

來對待彼此及處理不斷浮現的老問題,

而沒有停下來內省,因為沒有內省,

我們對自己,對他人,對生活缺乏洞察力,

所以也一直找不到問題的答案。

當我們的親密關係或者婚姻出現了問題時,

如果我們不逃避,不畏懼,

而是將其視為一個檢視自己內心的機會,

把指責別人的手指收回來,

去好好看看自己,梳理自己的成長經歷,

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看到自己在成長中的創傷,

了解自己幾十年來被哪些錯誤的觀念所掌控……

我們會了解所有親密關係問題的源頭,

會獲得巨大的個人成長。

我們在親密關係中的問題,

唯有獲得個人成長,

才能找到解決之道,讓自己自由。

成長並不容易,需要時間、決心和耐心。

但是,只要我們願意走上這樣一條自我成長的路,

開始學習,開始內省,

擺脫舊有的知識和模式,

我們就能將親密關係變成一種滋養,

將日子過出一份詩意。

 

現在加入好友 🔥🔥🔥

上班族的你 一定要看

解決職場上、生活中的各種煩惱!



meiya,暢銷書作者,書評人,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個人諮詢與團體帶領時間超過1500小時, 已出版《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

《你值得擁有最好的一切》《改變,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等多部作品。

(文章來源)

微信公眾號們

微信公眾號們

來自微信的好文章。

來自微信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