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網上一直流傳一個段子:
「想要返老還童的最快捷徑就是借錢給別人。
因為借錢之前是大爺,借出去後就成了孫子。」
話糙理不糙。生活中總是會遇見這種無奈的情況——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錢最萬能的地方,
就是能看出人品!
你說有急事找我借錢,
作為朋友我傾囊相助,
但是該到還錢的時候,
要麼絕口不提,要麼一拖再拖:
「我憑自己本事借到錢,為什麼要還?」
尤其是在年尾的時候,
各種借錢、催債的鬧劇總會不斷上演,
朋友圈裡對欠債不還的吐槽更是層出不窮。
平日里和和氣氣的朋友關係,
一到這種時候,就緊張了起來。
人們常說,錢不是萬能的,
錢對於我們看清一個人的人品,
是最好的「照妖鏡」。
某些人借錢不還錢,
反而好像是天經地義…
有的人借錢不還,你提醒他一句,
他立馬就把錢還給你,這只是記性不好;
有的人借錢不還,你提醒他一句,
他立馬答應,然後找各種借口,
一拖再拖,這就是人品有問題。
我剛參加工作的那年,
曾經借給一位同事五百塊,
當時想著大家都是才畢業,
不容易,就把錢借出去了,
他也說好等工資發下來就還給我。
可後來一直拖,從年中又拖到年末,
頗有一種要展開長期「拉鋸戰」的意思。
一直到過年放假前一天,
那個同事才把錢還回來,
但態度卻特別委屈:
「不就是五百塊錢嘛,至於嗎?」
五百塊數目不大,
看清一個人已經足夠
在明明有償還能力的情況下還一直拖著不還錢,
這種人無非是覺得,只要我一直拖著,
你就算忘不了也不至於天天催吧。
但他們不會明白,
在這場自欺欺人的遊戲里,
他們輸掉的是自己的信用。
連錢都不會還的人,
怎麼還會主動回饋別人的情分?
這樣的人,以後又怎麼還會有朋友?
有些人超級厚臉皮
把借錢直接當成要錢
比「借錢不用還」更甚的,是「借錢還用還?」
雖然只一字之差,
但前者是有「欠債還錢」這一概念的,
他只是不想還;
直接把「借錢」等同「要錢」,
是一種穩賺不賠的「商機」。
趙俊就是這樣一個被人「要錢」的冤大頭。
當初他一個朋友說自己好不容易搖上號了,
買車差五千塊,希望趙俊救一下急。
講義氣的趙俊立馬從床上爬起來,
跑到 ATM 機上給人把錢轉了過去。
後來朋友車開了兩個月,
絕口不提還錢的事情
而趙俊媽媽摔斷了腿要四萬塊做手術,
他一時拿不出來,於是就去找這位朋友,
朋友是這樣說的:
「趙哥,跟你說實話吧,這錢我真還不了。
提車的錢都是我爸和朋友拿的,
我還有車貸要還,怎麼還有錢來還你?
要不這樣吧,阿姨什麼時候去醫院,
我車接車送成不成?」
趙俊跟我說,
他第一次看到有人,
能夠將「恬不知恥」這四個字,
演繹地這麼生動形象。
仗著有血緣關係,
親戚總是借錢不還…
有的人似乎就沒有「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種概念。
反正錢到了自己手中,那就是自己的,
你也是自願借我錢的,怎麼還能找我要呢?
其實說到「借錢還用還」,
就不得不提到常被吃瓜群眾吐槽的「我有個親戚」。
這些親戚總是仗著自己跟別人有著一層血緣關係,
就心安理得的借錢不還。
他們會突然出現,先亮明自己的身份,
客氣的寒暄之後就進入正題,
通常使用句式是:
「那個,最近我們家手頭有點緊,
你看你們都住這麼大的房子了,
所以能不能借我點錢?」
一碰到錢,
再親密的關係都會分崩離析
雖然平常都沒有往來,本著助人為樂的好品質,
大家一般都會能幫多少是多少。
但是,每當找他們還錢的時候,
他們總是會匪夷所思的反問你:
「這錢還用還?我們是一家人啊!
以前我還給你換過尿布呢。」
轉移話題,就是他們最擅長的手段。
但欠債還錢的真理性,
不會因為雙方是親戚或者關係好而轉移。
一段好的關係,
通常在「錢」這個問題的處理上,
都是清清白白的。
其實說白了,
借錢不還的人超級自私
他們只是想著自己能夠通過這種方式獲利,
卻沒有想過別人並沒有義務去承擔他的生活。
出門你說你沒帶零錢,
我好心幫你墊付一下,
轉頭你就「忘」了這回事,
拐彎抹角地提醒你一句,
「幾塊錢的事情還追著人要,真小氣」
我說等你方便時再還錢,
你卻總是沒有方便的時候
吃飯的時候你說分開付,
結帳時你沒帶錢,我先把錢付了,
之後問你什麼時候方便還錢給我,
你卻總是沒有「方便」的時候,
今天拖到明天,下個月拖到下下個月,
說好的分開付錢變成了我請你吃飯。
你說你要買房,那哥幾個幫你湊一下首付,
你買房之後卻全家跑到國外旅遊,
說要慶祝喬遷之喜,
但每次要你還錢的時候,
你都說自己窮,沒錢還;
你說你家裡有人住院了,
急需用錢,我想著大家都是朋友,
就沒讓你寫借據;
沒想到找你要的時候你居然翻臉不認人:
「我什麼時候找你借過錢?」
大部分的人借錢,
等於是把錢丟到水溝…
陌生人之間借錢不還,屬於詐騙。
而把這種「詐騙」的手段用到朋友身上,
這種人難道不比普通的詐騙犯更令人心寒嗎?
因為詐騙犯只是騙錢,
而借錢不還的人實際上在騙取他人的好意。
連自己身邊親近的人都拿來利用,
對這種人的人品還能有什麼期待呢?
我曾經看過一個比喻,
說假設你是當鋪老闆,
而有人拿著一塊破布來當一千兩銀子,你做不做。
作為一筆生意,這當然是不划算的,
因為大家都知道一塊布不值得一千兩,
對方有極大的可能拿著錢遠走高飛,
根本不會把破布贖回來。
借錢其實也是這樣。
你「抵押」在那裡的,
不過是一句隨時可以不認賬的承諾,
但大家還是願意冒著「不還錢」的風險借你錢,
看重的不過是你倆之間的情分。
借錢給你只是基於情分,
你還以為自己佔到了大便宜
殊不知這種「便宜」別人給你佔一回,
難道還會給你占第二回嗎?
其實借錢是真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格優劣的。
借錢之後,有的人入不敷出還想著賣血還錢,
有的人成天喊窮還不了債卻有錢吃喝玩樂,
人品高低,一眼便知。
「借錢」這件事往往已經跟錢沒有多大關係了,
在這個行為中流通的並不是錢,
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信用和情分。
要是準時還錢,皆大歡喜,
下次有什麼急事的時候大家還都願意幫一把;
要是欠錢不還,久而久之,
耗盡了別人的耐心,也耗盡了自己的信用,
你以為你自己撿了個大便宜,
卻不知道失去的是人心。
歸根到底,一個人的人品好不好,
看他在錢這件事上的姿態就知道。
又是一年年尾,
如果你不幸遇到了這種欠錢不還的朋友,
千萬別礙著面子不好意思,直接開口就好。
反正那些好意思為難你的人都不是什麼好人。
現在加入好友 🔥🔥🔥
上班族的你 一定要看
解決職場上、生活中的各種煩惱!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