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

檢視模式:
  • 發佈日期
  • 文章標題
  • 瀏覽人次
  • 收藏
  • 分享

【我們想讓你知道】
根據美國暢銷書作家湯姆柯利(Tom Corley)所著《改變習慣,改變生活》(Change Your Habits,Change Your Life)中,Tom Corley 一共花了 5 年時間研究了 177 位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共通點,並列出 13 項這些富人共有的習慣

繼續閱讀...

【我們想讓你知道】
受疫情影響,導致物價不斷的飆漲,不只身在台灣的我們明顯有感,根據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每樣雜貨上漲比例更是從 1.1% 到 15% 不等,面對逐漸增加的生活成本,除了能提高刷信用卡的比例,我們還可以...

文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繼續閱讀...
4月 2022年29

勞動節特輯》職場闖蕩別瞎忙,別再當廉價勞工了!十大加薪升遷的關鍵,絕對要把握!

【我們想讓你知道】
每到年中就會有不少人開始思考,要不要換個環境試試看、要不要期待一下升遷?薪水好像卡關很久了,要不要趁著新的一年開始為自己開口爭取看看?在職場生存的時候,如果想要待遇方面更上一層樓,平常有哪幾個時機點、或是哪些契機必須要特別注意,參透這些網友們的經驗值,或許會對你更有幫助喔!

繼續閱讀...
4月 2022年29

燒燙傷、骨折保險會賠嗎?專家:符合3條件,就算門診治療也可以領理賠金!

【我們想讓你知道】
意外與疾病是無法預期的 2 大風險,像是骨折、燒燙傷等意外傷害,所以很多人都會買保險來轉嫁風險。不過,坊間常把意外險和醫療險做比較,兩者差異為何?想投保意外險又須注意哪些事?意外險理賠定義須符合「外來、非疾病因素、且突發性」導致意外事故的 3 個條件,也就是說,沒有符合外來

繼續閱讀...
4月 2022年29

2022 年綜所稅新制 3 要點:10 類人可以拿到減稅大紅包!

【我們想讓你知道】
報稅的季節又來啦!因內物價上漲與民眾所得,政府將 110 年度(2021 年)每人基本生活費由前一年的 18.2 萬元調整為 19.2 萬元,為歷年調幅最大,有利於家庭在今年 5 月申報綜所稅時節省稅金。加上為因應逐漸高齡化的社會,若家中有需要扶養者,也能扣除一定額度的稅務

繼續閱讀...
4月 2022年28

月薪 5 萬退休金還是不夠用,年老退化 3 大準備!別到老了才知道,醫藥費比負債更可怕!

【我們想讓你知道】
生老病死是我們有天都必須面對的課題,雖無法預知疾病和死亡哪個會先來,但我們能盡可能地為未來做好規劃,其中進入養護中心將會是我們的選擇之一,可是你知道台灣曾發生多起違法的養護中心致死的悲劇嗎...

文 / 好險網

三失老人:即使月薪 5 萬,我

繼續閱讀...
4月 2022年28

第 3 次網路革命來了?去中心化金融掀劇變,數位資產回歸個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
我們的生活已離不開網際網路,不論是消費、娛樂抑或是因疫情而加速發展的線上教學與會議等,若是沒有網路,很多事情都會變得窒礙難行,但如何讓每個人的數位資產包括個資、遊戲虛寶等,回歸到每一個人的手上,成為下一代網路革命的主要議題…

文 / Money

繼續閱讀...
4月 2022年28

不動用循環利息、別設簡易密碼…做好 6 件事,信用卡安全才有保障!

【我們想讓你知道】
隨著行動支付越來越發達,根據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的資料顯示,截至去(2021)年 10 月底,平均每戶的信用卡持卡張數為 4.37 張,等於每個人都至少擁有一張信用卡,畢竟使用信用卡消費既方便又能賺進回饋,但若是疏忽這 6 件事,可能會造成個資外洩、負債等後患&hell

繼續閱讀...
4月 2022年26

買保險最怕不理賠!保險達人:做對 4 件事,申請理賠很簡單

【我們想讓你知道】
買了保險之後,最怕保險公司不理賠或理賠金低於預期,讓人「奇蒙子」很差。只要搞懂保單條款,確定自己的醫療險內容,並且在申請理賠前做對幾件事,就能讓理賠變簡單。

文 / 李美虹

「我明明就是因意外事故受傷,為什麼保險公司卻說,不符合意外險的醫療理

繼續閱讀...
4月 2022年26

疫情重創全球經濟,退休規劃被中斷?專家:用科技搭配資產配置 提升績效!

【我們想讓你知道】
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造成人心惶惶,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跌幅真是令人心驚膽跳,你的退休理財儲蓄計劃因此受影響了嗎?應該要停損出場,還是進場攤低成本?此時,或許可以利用科技來幫你做退休理財規劃。

文 / 王儷玲

做好資產配置才能 提升退休

繼續閱讀...
我們每天都會在專頁發佈精選的文章!
按個讚吧,保證不會令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