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碳(1723)上半年EPS 3.88元,大增71.7%
鉅亨網報導:
化工廠中碳(1723)昨(1)日公告第二季財報,受惠油價帶動煤化學產品報價上漲,以及碳材料持續出貨電池市場,第二季稅後淨利5.6億元,季增62.6%,年增92.8%;上半年營收56.2億元,稅後淨利9億元,換算EP
搜尋
中碳(1723)上半年EPS 3.88元,大增71.7%
鉅亨網報導:
化工廠中碳(1723)昨(1)日公告第二季財報,受惠油價帶動煤化學產品報價上漲,以及碳材料持續出貨電池市場,第二季稅後淨利5.6億元,季增62.6%,年增92.8%;上半年營收56.2億元,稅後淨利9億元,換算EP
財訊快報報導:
中碳(1723)因高油價環境帶動輕油系列產品均價,以及介相石墨碳微球(熟球)出貨放量,上半年營業利益9.97億元,稅前淨利10.8億元,年增74%。每股稅前盈餘4.59元,已超越去年前三季水準。
評論:
中碳上半年受惠俄烏戰爭導致國際油價維持高位震盪,今年以來漲
工商時報報導:
上週台股大幅回檔,盤面亮點迅速減少,但中碳(1723)受統一投顧青睞,最新評等調升至「買進」,看好介相石墨碳微球出貨大增,搶搭電動車成長列車,是近期法人研究機構罕見升評的代表。
評論:
中碳受惠油價高漲,輕油產品如苯類、軟瀝青及雜酚油等價格仍維持高檔,表現持穩
經濟日報報導:
中碳(1723)鋰電池負極材料產品前4月累積銷售約700噸,年增270%。中碳擁有台灣唯一的石墨化爐,加上中碳作為中鋼集團成員,擁有穩定供應的煉焦副產品,造就不敗的競爭優勢。
評論:
中碳管理層表示,受惠綠能的強勁題材,電動車、電動巴士的儲能系統需求大增,使公司的
鉅亨網報導:
中碳(1723)於昨(16)日股東會中提到,目前需求強勁的碳材料事業已經達到損益兩平,後續隨著產品表現持續升溫,下半年可望開始貢獻獲利;而煤化學產品價格仍處於高檔,未來須持續關注油價變化。
評論:
中碳5月營收9.2億元,年增42.5%。前五月累計稅前盈餘8.3
鉅亨網報導:
中碳(1723)4月自結稅前盈餘2.8億元,月增50%,年增168%;前4月累積稅前盈餘達7億元,年增80%,已超越2021上半年的6.3億元。
評論:
中碳持續受惠全球電動車、電動巴士及儲能議題興旺,帶動公司精碳材料中的負極材料出貨表現亮眼。主要產品介相石墨碳微
圖/Shutterstock
結論與建議
中碳(1723)受惠高油價帶動產品報價上揚,加上匯兌利益挹注使首季表現優於預期。而4月受船期遞延助攻,配合生產、出貨暢旺,稅前淨利大增269%,寫下歷史新高。展望後市,考量公司銷貨穩健,油價高位震盪及下游需求仍佳使產品利差維持,且碳材料事業持續優
鉅亨網報導:
中碳(1723)高倍率UF石墨電極已打入日本、中國知名電池廠,另外也成為國內碳化矽(SiC)長晶材料供應商,全台首座鹵素純化爐可望在今年下半年放量,為矽晶圓廠提供石墨坩堝材料。
評論:
中碳近年積極進攻儲能、電動車及半導體市場,碳材料布局也逐漸發酵,主要精碳材料介相石
工商時報報導:
受惠油價上揚,中碳(1723)今年第一季營收23.72億元,年增42.2%,EPS達1.48元,年增46.5%。為因應電動車及儲能材料市場的需求,董事會5日也通過投資8.86億元進行二期石墨化工廠的擴建,有助中碳朝向精質化的精碳材料目標發展。
評論:
中碳董事會同時
鉅亨網報導:
歐盟(EU)宣布將對中國石墨電極棒供應商課徵反傾銷稅,最高達75%。由於石墨電極棒是電爐煉鋼的重要原料,歐盟廠商勢必會轉向非中國廠商拿料,中碳(1723)有望受惠。
評論:
目前石墨電極主要供應國家為日本、印度、中國,而在2018美中貿易戰爆發後,日本石墨電極供應商為
選擇分類: | (新增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