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統計:你將比上一代 晚 8 年退休!做好「四不三有」,老後生活 才能更安穩!

Money錢

Money錢

  • 2017-12-26 15:57
  • 更新:2021-02-17 08:52

退休

 

【我們想讓你知道】

隨著醫療技術漸趨成熟,國人越來越長壽,因此,在還年輕、身強體健時就該做好投資理財,好好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畢竟,誰也不想長命百歲,卻過得窮困潦倒,更別提沒錢又沒健康,長壽只會讓人苦不堪言…

 

文 / Money錢

 

旅日作家劉黎兒說:「人長壽,錢也要跟著長壽。」這話讓人頗有感觸。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指出,2016 年國人平均壽命為 80 歲,受僱員工平均退休年齡為 58.6 歲,相當於退休之後還有 22 年的餘命,不過,醫學進步讓人長命百歲,如果沒錢又失去健康,長壽恐將讓人苦不堪言。以下綜合幾位專家的看法,教你擁有因應高齡的 4 支箭,確保自己能過著富足的退休生活。

 

1. 確保收入不中斷

想讓自己有錢到老,首先要確保收入不中斷。一般人只要能力和健康狀況允許,其實不管幾歲,都不應該太早退休,除了可以擁有實質收入,留在職場上,也不會與社會脫節。避免中年失業,就是避免收入中斷的一大關鍵,萬一真的面臨這個危機,也要設法重新站起來,盡可能嘗試再就業或轉職。

 

2. 買對保險規避風險

以前台灣人的理財規畫是,自己存錢,省著點用,之後再留給子女,可是有很多問題不是靠「省錢」就能解決的,像看護、醫療這些支出,還是需要透過保險機制規避風險。

財富累積期、成長期及豐收期

規畫完整的退休生活會經歷 3 階段:財富累積期、成長期及豐收期。財富累積期最怕遇到失能風險,如果因為疾病或意外導致失能,不能工作就無法有效累積財富;財富成長期則擔心市場風險,若是因為經濟情勢造成市場波動加大,財富恐怕無法穩定成長;至於財富豐收期最怕的是長壽風險,若是活得久,但沒做好退休規畫,將無法對抗長壽。

越沒有錢的人越需買保險

隨著年紀越大,會越沒有能力去應變和改變生活,而越沒有錢的人,就越需要買保險建立起生活保障。商業年金因此更顯重要,年金就像白飯,勞保老年年金已經幫你準備了 1/3 碗白飯,不足的部分就要靠商業年金險補充,至於要加菜或添肉,就靠個人自行儲備的退休金。

 

3. 持續投資理財

投資理財必須持續,但投資人很容易犯的一項錯誤是:投資之後遇到市場風險,賠了錢就撤退回到定存。其實,基金報酬短期賠 3%、5% 很常見,可是投資人一旦贖回改擺定存,要花很久的時間才能賺回 5%,錢必須留在市場裡,才能享受到上漲的機會。

可多利用外幣投資

再者, 規畫退休理財要國際化、多元化。有很多台灣人儲蓄是用台幣現金,但國際上有很多投資機會、利息水準比台灣好,擁有更多幣別,能參與更多的投資機會;而多元化最重要的是,要多方創造為自己工作的現金流,例如,配置固定收益資產、投資債券或股票等。

 

4. 有自住屋降低開銷

曾任外商公司在台 CEO、45 歲就提早退休的旅遊作家田臨斌(老黑)認為,退休後的財務保障有 3 個前提:1. 沒有負債。2. 足夠的保險。3. 擁有自住屋。

以房養老

他的觀念是,有自住屋才不用繳交等同負債的租金。有自住屋,除了可以降低開銷,也能參與政府支持的「以房養老」政策。年輕時買房存錢,老了之後再從房子提領所需生活費,是可以規畫的方向。準備長壽財,刻不容緩。

 

新退休主義:四不三有

對於準退休族而言,退休金怎麼存、怎麼滾、怎麼用都得從長計畫,除此之外,還有哪些事要留意呢?「四不三有」是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發起人兼創會秘書長陳登源教授所提出的,如果能提早準備,在退休後實現「四不」,可以讓你的老後生活更安穩。

四不

  1. 不該還有保險支出
  2. 不該還有子女教育金
  3. 不該還有房屋貸款
  4. 不該將所有財產留給子女

三有

  1. 擁有登記自己名下的房子
  2. 擁有現金 1000 萬元
  3. 擁有健保之外的健康險保障,過去 40 多年來,女性平均壽命延長 10.63 年,男性平均壽命延長 9 年。

 

趁早理財,早日財富自由: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shawn;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Money錢

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www.money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