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阿公讓座給90歲阿嬤...」在一台公車上,看到台灣未來「老人照顧老人」的悲歌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 2017-12-08 16:07
  • 更新:2019-07-04 14:16

「70歲阿公讓座給90歲阿嬤...」在一台公車上,看到台灣未來「老人照顧老人」的悲歌

(圖/shutterstock)

 

文:朱國鳳

 

「妳不趕快坐下來,我不敢開啦!」

公車司機催著剛上車的阿嬤,

趕緊去找位子坐下來,

但是不要說博愛座,

其他的位子都已坐滿了,

阿嬤無助地四處張望。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高齡社會警報

老人讓座給老人是常態

上週日,我搭上 208 公車,

車上不只座無虛席,

連站位都頗為擁擠。

在我搭乘的近 20 站中,

我注意到,每一個停靠站,

都有乘客上來,

而且都夾雜著一、二位老人,

老人們不斷的上車,

但是沒有人起身讓座。

沒人讓座的原因,

倒不是有身強體健的乘客在裝睡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說過一句名言:

裝睡的人是叫不醒的),

而是有座位的乘客,

除了孕婦外,

真的是一個比一個老。

偏偏車子靠站時,

又上來一位老人,

拄著拐杖、雙腳顫顫巍巍,

司機忍不住又喊:

「有座位的請儘量讓位好嗎?」

這時一位白髮老人站了起來,

正所謂的

「資淺老人讓位給資深老人」

其餘仍舊站著的老人們,

只好繼續苦候,

一有空位出現,

就迫不及待地搶著坐下,

我看著這大半車的白髮,

想著未來將會越來越老的臺灣。

臺灣現在只是「初老階段」,

根據國發會預估,

臺灣將於 107 年邁入高齡社會

( 65 歲以上人口佔比 14 %),

115年成為超高齡社會

(65歲以上人口佔比20%)。

 

老人大軍壓境

年輕時千萬別掉以輕心

還沒有真正進入高齡與超高齡的社會,

就已經出現「 70 歲讓座給 90 歲」的現象,

等到老人大軍真正壓境的年代,

挑戰只會越來越險峻。

我一直在觀察老後現象,

目的是要讓自己想得遠一點,

不要等到老後才發現,

年輕時對於老後的想像太「料敵從寬」了。

我在媒體任職時,

執行過許多與退休金相關的調查,

大多數人認為,

退休後的生活費二萬元就夠了。

在二萬元的月生活費水準之下,

以交通方面的開銷而言,

可以選擇的代步工具大概就剩公車了。

 

社會福利足,

老人月生活費兩萬有餘

由於各縣市都有

提供老人乘坐大眾運輸的優惠福利,

特別是公共汽車,

甚至可以免費搭乘。

以臺北市為例,老人每月搭乘公車

全額補助六十段次,

逾六十段次補助半價,

難怪大多數人在估算月生活費時,

會認為「陽春版」的二萬元應該就夠了。

但是 208 公車的這一幕,

提醒老人就算有免費公車可以搭乘,

搭乘的過程真是既危險又艱辛。

 208 公車不是特例,

有一次公車靠站,

一位阿嬤一手拿著拐杖,

一手提著一大包菜,

一隻腳雖然已經踏上公車階梯,

但是另一隻腳怎麼也使不出力氣再往上跨,

當時坐在候車亭的我,

見狀趕緊跑到阿嬤身後,

把她推上公車。

我知道阿嬤上車後,

就換司機七上八下了。

因為站不穩、沒得坐的老人,

如果一個不小心摔倒,

司機也會跟著遭殃。

難怪很多司機看到

步履蹣跚的老人上車,

會格外緊張、神經緊繃。

那自備「座位」的輪椅老人搭公車,

情況是否會好一些?

 

 

考慮老後交通成本

交通工具選擇還有這 5 種

以下景象我想很多公車族都見過。

一台公車靠站,

司機小跑步下車,

從後車門下方抽出一塊斜板,

原來是有輪椅族要上車了。

把輪椅推上公車就定位後,

司機再快手快腳地收起板子,

小跑步回到駕駛座,

因為全車乘客都在等。

有一次我聽到某位乘客低聲地說

「厚,再有一台輪椅來,我就鐵定遲到了」。

我想大多數人老後都不希望耽誤大家時間,

也不想搭上公車時,

站不穩、沒得坐、

或是只能巴望另一位老人讓位。

但是我們在估算老後的交通成本時,

似乎並沒有把這些現況考慮進去。

老人家再怎麼深居簡出,

也還是需要就醫、購物、

或是上銀行辦事等等。

如果不要只倚賴公車,

老人還有甚麼選項呢?

 

選項  1 :老人代步車

不靠公車出入,

可以改搭老人代步車,

四輪電動代步車新車售價約四、五萬元,

二手車一萬出頭也有,

大多數老人應該都負擔得起。

但是這種代步工具只適合短程,

而且與車爭道很危險,

並不適合交通繁忙的都市,

再加上停放空間的考量,

目前多是偏鄉城鎮老人的代步工具。

 

選項  2 :共乘

莊阿嬤年輕時嫁來臺北,

故鄉在彰化,

女兒也嫁在彰化,

莊阿嬤大約每二、三個月會從台北返鄉,

到女兒家小住。

以前她都是搭長途客運,

後來她找到一個提供共乘服務的司機。

這位司機也是莊阿嬤的同鄉,

公職退休後才開始提供共乘的服務,

往返北彰之間的老人,

會先跟司機預約日子,

只要湊滿三、四位乘客就上路,

莊阿嬤很滿意地說:

「運將會到府接送,還會幫忙搬行李,

老人攏是ㄍㄠ屎ㄍㄠ尿,

中途有人想要便所,

運醬就隨時開下交流道,金轟便」。

莊阿嬤是用最傳統的電話與共乘司機聯絡,

在網路媒合的情況下,

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提供共乘平台的APP推出,

提供老人更多路線、更多時間、

更多短程與長程的選項,

但是費用會比搭乘大眾運輸略貴一些。

 

選項  3 :復康巴士

當老得走不動、拐杖也派不上用場時,

老人就要靠輪椅出入了。

一般公車雖然有提供輪椅斜板,

讓輪椅上下車,

但是目的地到公車站牌間的距離,

就要靠自己了。

還好公營的「復康巴士」,

有提供點對點、

到家門口接送的服務,

以臺北市為例,

費率平均只有計程車的 1/3 。

不過復康巴士因為屬於社會福利,

僅限領有身障手冊與證明的人士,

而且有區域與時間限制。

譬如臺北市復康巴士主要服務設籍臺北市的市民,

並且接送範圍只限臺北市,

也就是起訖點都必須是臺北市,

如果目的地是外縣市,

就無法使用復康巴士的服務。

 

 

選項  4 :高車身的計程車

碰到復康巴士服務範圍之外的地方,

輪椅族如果不想選擇公車,

就要改選計程車了。

計程車有兩種,

一種是正常車身,

一種是高車身,

前者對於輪椅族而言,

上下較不方便,

而且輪椅必須可以收合,

才能放進行李廂。

高車身的計程車,

有提供斜板、或是自動升降板,

方便輪椅直接上下,

車上還有固定輪椅的安全架子。

但是這種高車身的計程車,

不是路上隨招就有,

通常要先預約,

輪椅族搭乘時的車資,

會較一般車資貴一些。

 

選項  5 :無人車

我在《不用怕老!三種未來智慧科技,

一路帶你進入美麗的老後新世界》一文提到,

老後就算眼花、視茫、體力差,

想要「一台車凸歸台灣」,

仍然是可以的,答案就是「無人車」。

當雙手可以從方向盤上釋放,

雙眼可以從車窗與照後鏡前移開,

老人的世界將可以無限寬廣,

前提是口袋裡的銀子要夠。

無人車目前車價行情當然很昂貴,

但是大車廠與科技公司都爭相開發,

相信等到感測更靈敏、行車更安全,

社會接受度也大增時,

售價應該會變得較親民了。

歸納前述的幾種交通選項,

可以發現到,

免費公共汽車的替代方案雖多,

大多會產生一定的費用。

但是想到未來將會越來越老的臺灣,

如果擔心老後爬不上公車,

擔心等不到另一個老人讓座,

擔心趕時間的司機或乘客給予的無形壓力,

搭公車時注意一下老人的艱難,

現在最好還是要對老後「料敵從嚴」,

預留多一點走不動時的交通預算吧。

 

 

本文經 愛長照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ㄆㄆ

 

CMoney精選

CMoney精選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

CMoney 自出版社、各大報章雜誌精選好文 網路上的各家觀點,通通網羅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