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在這世上,
人人都有權利成為高尚者或卑鄙者。
善良,
從來只是人性的選擇,
哪怕發生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
在這世上,
人人都有權利成為高尚者或卑鄙者。
善良,
從來只是人性的選擇,
哪怕發生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文/牛皮明明
在這個世界上,
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做高尚者,
也有權利做卑鄙者。
善良,
從來只是人性的選擇。
哪怕發生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
1. 沉默的百人救贖者
-尼古拉斯・溫頓
1988年,BBC的演講廳裡,
有者一位79歲的老人
1988年,BBC的演講廳裡,
一位79歲的老人受邀參加一檔節目。
他平靜地坐在觀眾席第一排,
瞇起眼睛,臉上沒有多餘的表情。
節目中途,
身邊的觀眾站起
並齊齊望著他
突然,他身邊的觀眾全都站起來,
一齊望向他。
沒有任何人說話。
他們只是默默微笑地,
注視著眼前的這位長者......
老人不知在眾人的
微笑與掌聲中如何反應
老人整個人一下傻了,
他詫異地回過頭,
還沒搞懂現場發生了什麼。
沉默了幾分鐘之後,
演講廳裡忽然掌聲雷動,
全場向他致敬,掌聲經久不息。
原來,
老人隱藏著巨大的秘密
原來,
老人身上隱藏了一個巨大的秘密。
整整50年,
除了他自己,
沒有一個人知道。
這是一個足夠漫長的故事,
漫長到要回到硝煙瀰漫的上個世紀。
老人名叫-尼古拉・斯溫頓。
1938年,一位青年,
用了全部積蓄,
救出了數百名兒童
1938年,
他還只是一個29歲的普通英國青年,
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從死人堆裡救出幾百條生命!
在戰亂中,
他悄悄幫助669個捷克兒童逃出納粹集中營,
安排8趟列車將他們送往英國,
拿出全部積蓄,
為他們找好新的家庭,
讓這些孩子活下去。
他以一己之力拯救了669條生命
最黑暗的時代裡,
溫頓讓人性的光輝發亮到極致。
但他選擇隱瞞這些事,
並把資料收起,
一藏就是50年
但他把卻這段故事和全部資料
都鎖進一個箱子,
隨手一扔,
扔到地下室一個積灰的角落裡。
整整50年,
他沒有跟任何人提過這件事,
哪怕是最親密的人也隻字不談。
他把自己隱藏在人群中,
彷彿地球上這個故事從未發生過。
資料在50年後,
被整理房子的妻子意外發現
直到1988年,
溫頓的妻子在打掃地下室時,
不小心踢到了一個舊箱子。
當她打開箱子,
看到裡面一張張孩子的照片、
一的獲救名單,
這扇秘密的門才終於被打開。
秘密揭曉後,
世人紛紛讚譽他
英國女王親自封他為勳爵,
捷克領導人授予他最高榮譽,
倫敦車站為他塑起雕像,
甚至太空中的一顆行星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但他依舊保持低調,
不願大作文章
溫頓受到了如此讚賞,
他卻一如往常平靜。
他說:「做好事,
不是為了讓人知道。
我不是故意保密,
我只是沒說而已。」
BBC得知此事後,
為溫頓安排了驚喜!
主持人在台上慢慢地講述當年的故事,
忽然,她提高音量,
衝著觀眾席喊:
「請問,
現場有誰是溫頓先生救過的孩子?」
嘩啦一聲——
在場的所有觀眾,
齊刷刷地全部站了起來!
原來節目中全是他拯救的孩子
對著老人微笑與答謝
那一刻,
彷彿全世界都記著,
他自己卻忘了。
當年那些一臉迷茫走下火車的孩子們,
如今都已年過百半,白髮蒼蒼。
老人為黑暗的時代,
帶來光明,卻不居功
這50年來,
他們甚至都不知道有這樣一個人,
曾為了讓他們活下去,
用自己全部的力量,
對抗一整個時代的黑暗。
在點亮他們的生命後,
又悄悄地藏身暗處。
2015年,溫頓先生安詳離世,享年106歲。
在善良的路上,
可能孤軍奮戰,
可能越走越孤單。
但它仍然,
永遠都值得我們選擇。
因為,
你終究會因為選擇善良,
得到靈魂的寧靜。
2. 農村孩子們的德國爸爸-盧安克
有人使勁表演善良,
想要感動別人;
也有人輕描淡寫,
害怕感動中國。
記者柴靜曾經這樣形容一個人:
「他成為了我的精神支柱。
面對他,我土崩瓦解……」
柴靜口中的「他」,
是一個堅持辦學校的
德國小夥子「盧安克」
他呆在中國廣西的
一個小山村裡教書,
一呆就是十幾年。
2001年的夏天,
廣西的一個小山村裡
來了一位金發碧眼的外國小伙。
村民們嚇了一跳:
「這是什麼爛仔,
頭髮咋這顏色的?」
「爛仔」給自己起了個中文名,
盧安克。
接下來的幾天,
盧安克自己忙得不可開交。
他跑來跑去,
一會兒租房子,一會兒搬桌子。
終於忙完了,
他拍拍身上的灰,
用帶點外國口音的中文跟村民說:
「我要辦學校!」
這兒鳥不生蛋,
他卻選擇在這扎根
比保母還親的老師
這是一塊貧瘠的土壤,
不通公路,不通電話。
盧安克卻選擇在貧瘠裡扎根,
辦學,講課,不收錢。
他講天文地理,講數學英語,
講逸聞趣事,講生活哲理。
這些對大山里的孩子來說,
簡直就是天上下起珠寶的傾盆大雨。
村民們不再喊他「爛仔」,
見了面總是親切地招呼一聲:
「欸!洋雷鋒!」
不收錢的老師,
甚至還包辦家事!
盧安克覺得,
農村教育最大的問題,
不是沒有錢,
而是沒有家人陪在孩子身邊。
他經常去學生家裡,
幫他們做飯、做家務;
放學後,
他和孩子們一起爬樹、放牛;
下雨的時候大家一起挖泥鰍,
抱成一團在泥塘里打滾。
孩子們跟他關係好的不得了。
甚至在向別人介紹他時,
爬到他身上,
用手勾住他的脖子開心喊著:
「這個是老盧!我老爸!」
縣里幹部怕丟面子,
把他趕走並安排好的住處
縣里幹部聽說了這件事,
立即「高度重視」起來:
讓一個外國人在這過苦日子,
實在沒面子。
他們給盧安克在別處找了份工作,
還安排好了住處。
盧安克聽了趕緊搬家,
怕領導找上門
盧安克堅決不答應,
偷偷搬了家,
怕領導上門「慰問」。
趕不走,
領導變相要讓他更紅
既然他不走,
領導們又想出另外一個法子:
「讓他留下,靠他出名,
讓他掛上紅綢子上電視!」
盧安克嚇壞了,
希望不要影響到孩子
盧安克嚇壞了,
躲到學生家裡不敢出門。
有人推舉他為《感動中國》候選人,
他一聽說就趕緊給評選委員會寫信,
說可千萬別選自己。
「我不要出名,
出名會影響我的工作,
會傷害我的學生。」
「我害怕感動中國,
只能是中國感動我。」
他拒絕所有記者,
但因柴靜的一句話
他才接受採訪
他拒絕所有的記者,
唯獨接受了柴靜的採訪。
只因柴靜說了一句:
「我不會把你塑造成名人。」
詢問為什麼要這麼做,
卻只用了微笑回應
當被問到為什麼這麼做時,
這個德國青年笑了笑,
露出一排整潔的牙齒,
什麼都沒說。
王小波講過一個故事。
有人問一個登山者:
「你為什麼要爬山?
他回答說:
『不為什麼,因為山在這裡。』」
山在這裡,
盧安克就留在這裡
他沒有襪子,
因為大山里買不到45碼的尺寸。
他沒有孩子,
但這裡所有的孩子都叫他爸爸。
他沒有依靠,
卻把一輩子,都交給了一座山。
這就是一個普通的德國人,
在中國最偏遠的一塊土地上做的事。
在盧安克身上,
最動人的不是
「外國小伙在中國」,
也不是
「關注農村教育,
關愛留守兒童。」
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一朵雲碰觸另一朵雲,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全世界都忙著趕路,
忙著快速蒼老,
一不小心就丟失了善良。
而盧安克的善良,
正給了那些步履匆匆的人一顆定心丹。
這些都是一個人,
對另一個人,
最純粹、最本真、最無功利的善意。
【享下班】粉絲團
按個讚,品味好文章!
3. 伸出援手 不一定就是善意
有位漫畫家畫過這樣一張圖,
井裡的人伸手求助,
井外的人出手相救,
但相隔太遠根本夠不到。
而井旁邊,
一架梯子正尷尬地躺在地上。
有時,向你伸出手的,
並不是真正的朋友。
擺在眼前的幫助,
不一定是真正的善意。
周潤發原來是吳孟達的恩人!
吳孟達和周潤發是少年好友,
出道前兩人天天呆一塊兒,
人生須盡歡,喝酒侃大山。
後來20多歲的吳孟達跑龍套跑成了經典,
迅速躥紅兩岸。
吳孟達風光後
卻沉迷酒色和賭博,
因此欠了不少債
人一旦被名利誘惑,
就如同向惡魔問路,
走著走著就到了地獄門口。
吳孟達開始沉迷酒色和賭博,
工作敷衍了事,
最終親手毀掉了剛起步的事業,
而且還欠下30萬元巨款。
走投無路的他向周潤發求助,
卻只得到五個字!
這時,他的鐵哥們兒周潤發,
因為出演了《上海灘》中的許文強,
仕途一路飆升。
(夜上海劇照,許文強(周潤發飾),圖片來源:ent.hunantv)
周潤發平時慷慨仗義,
拿出30萬對他來說並不難。
於是吳孟達立馬跑去跟他借錢。
沒想到周潤發一塊錢都沒給,
只甩給他5個字:
「你自己解決! 」
發誓不在與周潤發往來,
兄弟情就此斷
吳孟達寒透了心。
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
卻不肯伸手幫他一把,
算什麼朋友?
他恨死了周潤發,
發誓跟他「老死不相往來」。
後來他抓緊機會表現,
甚至得了金像獎,
靠自己把債給還了
就在走投無路的時候,
一直沒有片約的吳孟達
突然被導演邀請去拍電影。
吳孟達大喜,
抓住機會拼命磨練演技。
電影拍完後大獲好評,
吳孟達不僅還清了債務,
還一舉拿下當年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看到周潤發的他理都不理,
卻意外從導演得知的真相
頒獎現場,
周潤發也在台下。
吳孟達瞥了他一眼,沒理,
只顧著嚮導演表達感激之情。
導演卻突然說了一句:
「你最應該感謝的不是我呀……」
原來,
當年向導演大力舉薦吳孟達的,
正是周潤發!
真正的朋友,
不是只會伸手幫助的人,
他幫助的是讓你變得更好!
他以為自己看透人性,
卻沒讀懂朋友的善意
吳孟達的視線模糊了。
他曾經以為自己看透了人性,
原來只是沒讀懂朋友的善意。
他終於明白,
如果當時周潤發拿出了那30萬給他,
他還是會在賭場上輸光,
還是會在夜店喝到爛醉,
還是會在墮落的深淵裡,
永遠都爬不起來。
「可憐的處境
不會帶來救助,
只有堅韌不屈
才能博得尊敬。 」
——這才是當年那個最好的哥兒們,
真正想要告訴他的話!
有技巧的善良,
更能幫助人提升自己!
有一種善意,
是可以劈頭蓋臉罵你,
卻默默無聞幫你收拾殘局。
善良,
不是急著滿足自己的心願,
也不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慾望。
愛與善,
不僅是情感,更是能力。
在磨損的成年人的世界裡,
表達善意最體面的方式,
不是居高臨下地同情施捨,
而是不動聲色地,維護他的尊嚴。
4. 每一件小事裡,
都有一個善意的選擇。
一位母親從農村嫁到城市,
每年回老家見朋友時,
都會摘下耳環、項鍊,
換上最普通的粗布衣裳。
一個孩子看到另一個孩子坐著輪椅,
沒有指指點點,
只是不在他面前蹦蹦跳跳。
一位車主看到路邊有一對母女,
沒有高聲鳴笛,
停下來讓她們先走。
走到路中央時,
孩子忽然向他鞠了一躬,
開心地沖他揮揮手。
每一件小事裡,
都有一個善意的選擇。
不求回報的善良,
就是恰到好處
並不是拯救地球才算善良,
救人一命才算善良,
捨己為人才算善良,
千金散盡才算善良。
看到陌生人出糗時,
裝作沒看見,就是善良;
讓座以後離開原地,
多走幾步,就是善良;
別人生病休養,
不在他疲憊時突然探訪,
就是善良;
看到旁人落淚,
少問幾句「怎麼了」,
也是善良。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
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比起轟轟烈烈的壯舉,
善良更多時候是不動聲色,
是恰到好處。
它不能給你帶來任何物質的回報,
也不會讓你一夜成名變成偉人,
但卻可以讓你心安,理得。
5. 即使穿上好人的外衣,
骨子裡也不會變善良
國內某平台上,
有個「大善人」直播
給山區人民發錢。
他把一張張人民幣
粗暴地塞到他們手中,
為了直播效果,
甚至往他們臉上抹泥
,恨不得從屏幕裡長出一隻手,
從你眼中擠出眼淚來。
直播一結束,
他居然又把錢全都收了回去!
一個吵鬧的世界,
有一幫作秀的人,
即使戴上花冠,
也露不出善良的臉。
當他們靠近,
總是鑼鼓喧天,
熱鬧非凡;
當他們離開,
除了添增一道傷疤,
什麼都留不下。
真正的祝福,
是不給任何壓力的鼓勵
在蘇州,
有一對80多歲的老夫妻,
一直悄悄資助一個
的大學生。
大學生名叫周驀,他從未見過他們,
只知道他們曾是蘇州一所大學的教授。
畢業那年,學校組織了一場
「困難生畢業見面會」,
邀請兩位老人前去參加。
老夫妻沒出席見面會,
僅給了一封信
那天,兩位老人並沒有出現。
代替他們來到周驀面前的,
是一封祝福信:
「孩子,不見面,
是不願你思想上有負擔。
唯一希望你健康成長,
做個善良的人。 」
6. 99%的善良,
發生在你看不見的地方
有一種善良,
無名可顯,無話可講,
永遠不願張揚。
不惹眼,不鬧騰,
也不勉強自己,
在不動聲色的善良裡,
凝視人心。
雨降落給壞人和好人,
陽光也溫暖壞人和好人。
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
都有權利做高尚者,
也有權利做卑鄙者。
我們每個人都參與著這個時代,
經歷著這個時代。
這個世界發生的每一件事,
我們不僅僅是聽眾,
還可以參與其中。
善良,
從來只是人性的選擇。
哪怕發生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
謝謝人世間,
所有不動聲色的善良!
現在加入好友
用好文章 投資自己的腦袋 🔥
40 歲以下的你 一定要看,
解決你生活上的 各種煩惱!
本文轉載自聽明明吹牛皮 ,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yukai)
牛皮明明,詩人、作家,曾在西藏流浪多年。
擅長寫民国人物,寫那些被遺忘的故事,
筆下的每一个人物都能夠讓人熱淚盈眶!
微信公眾號:聽明明吹牛皮,ID:niupiming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