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指出連日高溫酷熱天氣,
卻依然不開冷氣讓汗水直流,
這十分符合中醫的養生觀念!
中醫上有一病名叫「盜汗」,
是指睡覺的時候出汗,
相對清醒沒有活動而出汗則稱為「自汗」,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不少人誤以為
晚上睡覺出汗也是病
當然清涼天氣睡覺時一般人也不應該出汗,
但正如日間天熱出汗也不屬於「自汗病」,
如果晚上因為天熱而出汗也不屬於「盜汗病」,
只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
睡覺時出汗並非錯誤、罪過!
就像日間出汗並非錯誤一樣,
夏天晚上睡覺時出汗,
有許多好處。
從中醫的角度看,
出汗可以驅除風寒濕熱等各種邪氣,
亦即是民間常說的「排毒」,
有助健康,減少生病!
香港很多人覺得自己「濕重」、「痰多」,
經常容易覺得
周身沉重、乏力、大便粘滯、
肌肉關節酸痛,出汗不足
即是常見主要原因。
因此如果能夠趁著夏季好好出汗,
正是去除寒濕的上佳方法。
都市人因為怕上班工作弄濕衣服,
或者怕出汗有臭味,
又或者怕睡覺出汗弄髒衣被,
這些也是文化使然,
夏天太著重消暑清熱實非健康之道,
出汗雖然可能帶來不方便,
卻能夠帶來身體健康。
夏季養生重視
「熱一點」
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之中,
提到夏季養生有幾大法則,
其中提到「無厭於日」,
即是指「不要討厭太陽」!
為什麼這樣說?
很多人覺得夏季太陽很猛,
渾身出汗很辛苦,
其實夏季的熱力十分重要,
這可以幫助我們
祛除過往秋冬春三季所積累的寒濕,
也讓我們好好累積熱氣陽氣,
預備進入秋冬不用怕冷。
這也是《黃帝內經》強調「春夏養陽」,
或者叫作「冬病夏治」的思想。
驅除寒濕最簡便的方式,
就是出汗!
故此夏季宜作適量戶外活動,
如廣告語說:「我鍾意同陽光玩遊戲」,
透過活動令自己自然出汗。
夏天酷熱天時,
如果在城市生活,
室內溫度高,
如果睡覺時沒有開冷氣,
晚上出汗十分正常。
這樣出汗就是有「焗桑拿」的好處,
不用花錢就有健康!
何樂而不為?
夏季宜少開冷氣?
夏季是一年之中,
最容易受寒的季節!
為什麼不是冬季?
冬天人們習慣穿衣服,
而且皮毛比較密閉,
因此不太容易受寒;
相對夏天,
天熱到處也有開冷氣,
出入交通工具或者商場冷氣大,
一天之中就好像經歷了冬夏二季一樣,
溫差強烈最容易令人生病,
再因為天熱出汗毛孔疏鬆,
那就更容易受風受寒了。
如果夏季沒有驅除過去的寒氣,
到了秋冬人就更容易怕冷和生病了;
反之如果夏季能夠積累足夠的熱氣,
那麼秋冬就身體健康溫暖。
再者,體弱之人,
夏天也容易受寒生病,
例如夏季是腸胃病容易發生的季節,
正是因為體弱之人的陽氣向外,
導致體內陽氣不足,
尤其腸胃容易變得虛弱而受寒。
夏季出汗的五大注意?
夏季出汗雖然能夠養生,也有幾點需要注意:
1. 避免汗出當風、汗出受寒。
出汗之時避免直接吹風、冷氣,
皮膚毛孔疏鬆正是容易受風寒之時。
2. 避免出汗太多。
出汗有助身體健康,
但是出汗太多亦能傷身。
體弱者尤其注意微微汗出為宜,
切忌汗流如珠、大汗淋漓。
不容易出汗者,亦不宜勉強發汗。
3. 汗液積聚可令人生病。
出汗之後宜多擦汗,
更換衣服,夏季可多洗澡。
若汗出令衣服濕透,
又再進入冷氣環境,
則更容易著涼感受濕氣。
4. 冷氣溫度不宜過低。
夏季盡量不開冷氣,
如果因為太熱或者有蚊子難入睡,
亦可開較不冷的冷氣(如26-28度),
同時室內開風扇助空氣流通,
體弱者風扇不宜正面吹,
可吹向墻壁。
延伸閱讀:太冷、太熱都睡不著?
研究發現,溫度到「 2x 度」最好入眠、還能降低得糖尿病機率...
5. 記得適量喝水。
注意自己是否口渴,
小便是否偏少或偏黃,
代表體內津液不足,
喝水宜一口一口地喝,
不宜猛灌,宜喝室溫水、
溫水、天然果汁,
少喝加工飲料。
本文經 良醫健康網 授權轉載,原文 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 : CMoney編輯/ ㄆ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