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復華投信推出理財機器人「強勢通」,
抓出表現最強勢基金,
讓投資人不錯過上升趨勢,
同時又利用動態投資組合管理,
隨時監控市場趨勢與基金表現,適當汰弱留強。
投資難題交給機器人傷腦筋,
投資人真的就可以放心享受理財成果嗎?
AI人工智慧應用越來越廣泛了。
Tesla自駕車風潮正開展,
全球各大車廠都在積極布局搶進,
AlphaGo打敗世界棋王,
電腦深度學習可以打敗人腦。
人工智慧應用在金融上更是百花齊放,
目前許多銀行都推出理財機器人,
少數基金公司也運用財務工程,
推出更Smart的金融產品。
雖然這股FinTech風潮正熱,
但投資人對於理財機器人、基金機器人,
都不免還有一些疑慮?
這些號稱「人工智慧」的金融商品,
真的可以幫投資人解決理財難題嗎?
真的可以對抗市場波動嗎?
我們來逐一檢查投資人心中疑問,
看看復華投信的理財機器人,
是否真能成為投資人的理財好助手。
糾結一,
機器人只看過去,
無法即時反應市場變化?
大多數理財機器人都是運用大數據分析,
根據過去歷史經驗模擬,
找出最佳配置與動態管理法則。
雖然無法百分百預測未來趨勢,
但復華強勢通觀測全球市場,
24小時監控時時追蹤市場變化,
可以更為敏感且即時地對市場機會與風險做出正確回應,
遇到市場崩跌時,
更可立刻啟動自動轉換的反應機制。
特別的是,
復華強勢通還配備了業界獨創的「兩兩比較模型」,
揚棄傳統只是挑選績效第一名的單純方式,
採取較為複雜但可評斷基金動能的作法,
即每日監控每一檔基金與其他基金兩兩比較後的得分,
避免選到績效暴發戶,
著重於挑出有續航力的基金。
糾結二,
機器人頻繁進出,
投資成本比較高?
一般投資人若是頻繁地在不同基金間買進、賣出,
往往有繳太多手續費、侵蝕投資獲利的現象。
但是透過復華強勢通投資基金,
就不用擔心交易成本讓獲利減少的問題,
一旦合約成立,
後續基金內投資組合變化都不再收取手續費,
不會因為基金組合再平衡變動而增加成本。
糾結三,
機器人只不過是另一種組合型基金,
大家都差不多?
目前許多基金公司推出平衡型基金、
組合型基金、類全委基金,
主要都是採取投資組合概念,
由基金經理人幫投資人做動態管理,
減少投資人困難。雖然基本原則相似,
實務操作卻差異很大。
主要端看動態管理模組如何設計,
以及用哪些指標追蹤市場與基金。
雖然許多基金公司都會做回測檢驗,
但復華強勢通不但有回測資料,
更有實證操作經驗值,從2010年開始,
用這個機器人模組來實際管理基金組合,
已經有7年經驗,投資人不用擔心當實驗品。
況且復華強勢通專挑強勢基金,
相較於單純進行投組配置建議的傳統產品,
更具有積極追求收益的特性。
糾結四,
機器人標準化操作,
無法幫個人量身訂做?
理財機器人主要關鍵是投資策略擬定與操作執行,
既然是透過大數據研究,
找尋最有效率的投資組合,
目標是提升效率、降低風險、追求長期相對穩定的報酬率,
個人量身訂做並非主要考量。
不過,每個投資人願意承擔的風險與報酬大不相同,
還是可以根據不同屬性投資人提供差別化產品。
例如:目前復華強勢通就可提供二種不同產品,
一個是積極型,一個是積極偏穩健型,
讓投資人根據自己風險屬性作彈性選擇。
糾結五,
機器人只做多,
無法應付空頭市場?
一般共同基金多偏向做多型產品,
不管是股票型或債券型、貨幣型基金。
不過,隨著市場波動,
有時會發生股債齊漲或齊跌現象,
即使採取股債、市場分散配置,
仍有面臨虧損風險。
機器人除了透過基金投資組合配置,
還可以透過動態監控調整,發生重大風險事件時,
可以先將資金轉進貨幣型基金。
以復華強勢通過去投資組合回測,
即使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當年,
積極型投資報酬率虧損14.6%、積極偏穩健型虧損10.3%,
與MSCI世界指數當年下跌43.5%相比,
其表現相對可控制虧損幅度,而隔年市場反彈,
積極型報酬率39.7%,積極穩健型報酬率28.0%,
不但可快速收復失土,長期累積下來的投資成果,
更能發揮複利的效用。
(資料來源:CMoney,復華投信;資料日期:2008/1/1~2009/12/31)
與其自己花時間精神追蹤市場,
同時還要克服人性障礙,
還不如交給理財機器人代勞,
不僅可省時省力,更重要是績效表現。
如果,機器人可以幫我們把理財做好,
我們就有更多時間與金錢去好好享受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