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小李畢業大概五年,
為了擺脫月光族,
於一年多前勇於改變,挑戰業務工作,
由於勤快、肯學,也遇到貴人,
因此近一年的年薪
與女友加起來超過百萬,
兩人也一起買了一部代步車,
希望能夠對業務的推展更有幫助。
然而小李與女友仍然對於未來感到相當擔心,
因此透過了世界理財規劃日~
與我做了一次財務狀況的健檢
一起看看他對財務的 3 個迷失...
(贊助商連結...)
財務健檢就好比身體健康檢查一樣,
需要先有個人財務的報告數據,
再進一步依據報告與理財習慣等等,
來給調整的建議。
因此在做財務健檢諮詢前,
我請小李填寫收入支出表、
及現在有的資產與負債狀況。
做完財務現況分析後,
透過一小時檢視現金流量表
與資產負債表,
小李也發現了自己的財務迷失:
迷思1:
收入突然提高
容易掉入花快錢的陷阱
現況
收支表中,
小李的月收入為 5 萬元,
月支出為 3 萬元,
月結餘應為 2 萬元;
然而他的資產目前為:12.8 萬。
中間落差了 11.2 萬
(年節餘=月結餘 2 萬X12 個月=24 萬。
24 萬-12.8 萬=11.2 萬)
key point
為何中間會有落差?
是否有額外消費或是非預期的支出?
分析
對談中,小李主動提及,
的確偶而會有額外的支出與消費,
例如:長輩需要用錢。
行動建議
每個月的支出中
編列預算提撥孝養金,
以避免父母突然有需求,
又要動用到既有理財目標的錢,
影響了財務規劃的執行。
迷思2:急著想做儲蓄投資
現況
資產僅有 12.8 萬,
想藉由理財工具
來”強迫儲蓄“幫助累積資產。
key point
若發生突發狀況,
例如:生病、失業...等,
手邊現金是否足以因應?
分析
”強迫儲蓄“的出發點是好的,
但如果沒有隨時可動用的緊急預備金,
很有可能在發生突發狀況時,
整個儲蓄計劃半途而廢。
行動建議
理財工具有短中長期,
透過適當的理財工具累積資產是必要的,
但為避免半途而廢的狀況發生,
建議能先建構緊急預備金水庫,
之後再依需求做理財工具的選擇。
建議存量為:月生活支出的 6 倍。
迷思3:
認為保單有買就好,
存錢比規避風險重要
現況
目前保單有規劃
壽險、殘廢扶助險、
重大疾病險、一般住院險,
覺得應該已足夠
key point
有規劃不等於保障足夠,
未知的重大風險
可以一次損失大量資產,
每隔兩年、及人生有新階段時,
建議做保單的檢視
分析
家庭理財樹概念中,
理財三根基之一是風險管理,
須留意風險來臨時
是否會侵蝕掉樹的根基,
進而傷害樹上的果實(存下的資產)。
行動建議
小李恍然大悟,
決定將詳細保單給我們檢視,
再做調整。
理財工具只是「方式」
還需良好的收支管理
並建立理財根基
與小李對談後,
小李十分認同理財規劃的重要性,
而理財規劃顧問
就像是車上的 GPS 導航系統,
當設定了明確的理財目標時,
能確保在實踐過程中不會迷路、誤入歧途。
他也很認同重要的是財務觀念,
理財工具只是幫助我們達成財務目標的方式,
有的快一點有的慢一點而已。
如果不能夠有良好的收支管理
並建立理財根基,
還是很有可能會在過程中
因收支失去平衡而影響理財目標。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為響應 10/2~10/8 世界投資者周
台灣 CFP 配合國際
推動「世界理財規劃日」活動
為消費者提供「免費」財務健檢
包括債務管理、購屋準備、保險規劃
投資規劃、財產傳承及退休等項目檢視
提高台灣消費者對財務規劃議題的認識與了解
報名網址→ https://goo.gl/TRZKjw
點我報名
CMoney推出免費APP
> 【保險對夠好】
我們從保戶的立場成立保險資訊媒合平台,
希望幫助消費者保險買對不買貴,
也讓專業的業務員有機會服務更多消費者!
立刻掃描 QR code!
本文由 張佳瑩 授權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