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只存 1 檔股票,股息年領 300 萬!46 歲鄧安鎮:買股前,先問自己 2 個「為什麼」

Money錢

Money錢

  • 2017-10-16 09:44
  • 更新:2020-09-21 15:58

 

價值投資

 

作者:money錢編輯部​

 

最無聊的等待,

換到「翻倍漲」的股價?

一般認為,價值投資人的操作方式很保守,

追求的也是「保守」的年報酬率,

事實上,價值投資人就是在存股,

只是進出的次數少、換股頻率也低,

這看似無聊、冗長的等待,

其實是為了「最貪婪」的理由

──股價翻倍的報酬。

價值投資達人鄧安鎮一旦進場,

買的一定是...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他買的一定是

可以長抱 10 年以上的股票,

否則他根本不碰。

「我不追趨勢、不看大盤,

完全不懂技術分析!」

鄧安鎮對於技術分析完全不感興趣,

因為他不認為股價短線可以被預測。

正是這種「買股抱長線」的個性,

讓鄧安鎮成為一位標準的價值型投資人:

不是好公司不買、沒有好價位也不買。

 

「雜草除乾淨,花才長得好」

貿易經理鄧安鎮,

買股安全邊際 100 %

買股票與種花一樣細心呵護、等待開花,

當找到好股票之後,就只剩「等待」。

鄧安鎮分享一個最簡單的買進策略:

本益比 10 倍以下再出手

「我要把買股的安全邊際拉高到 100 %。」

鄧安鎮嚴肅地說。

面對股市,鄧安鎮把當「園丁」的心得派上用場。

「雜草除乾淨了,花朵才能長得好;

買股票也是,捨棄雜務,

1 年專心研究 1 檔股票,

1 次只做 1 件事,才有可能卓越。」

 

初入股市慘賠 10 萬

他痛下決心 鑽研股票

除非手上的股票變貴、變壞,

或找到更好的標的,他才考慮賣出。

46 歲的鄧安鎮,因為已達財務自由,

日子過得很「任性」。18 年前,

鄧安鎮是騎著摩托車,

大街小巷鑽進鑽出的菜鳥業務,

年薪不到 50 萬元,

除了是職場的大菜鳥外,更是險峻股海的小鮮肉,

卻被吃乾抹淨,買的第 1、2 檔股票──

誠洲電子與泛亞銀行,通通變壁紙。

 

「誠洲 15 元買進後, 馬上掉到 11 元補!

很快到 9 元;補!再到 7 元。

泛亞更慘,買沒多久直接下市。」鄧安鎮苦笑說,

自己操盤不行,

乾脆把錢交給營業員,

以為營業員就是股市專家,

結果再賠掉幾十萬元。

 

 

初入股海,

幸運之神不眷顧是好事!

不過,初入股海,

幸運之神的不眷顧,倒成了好事,

因為他很快醒悟,

買股票得靠自己好好做功課。

於是 25 歲起他大量閱讀,

「葛拉漢、費雪、巴菲特、

陶德、彼得林區⋯⋯

還有證券分析、價值投資的書籍,

我全部都 K 過,算一算 2 年時間

大概看了上百本的書。」

最後找到適合自己的價值型投資方法。

 

先用 量化分析找好買點

再靠 質化分析長抱 10 年獲利

量化分析找好公司質化分析找潛在價值

價值投資的關鍵是,

利用「量化分析」估算好公司的好買點,

然後再靠「質化分析」,讓人勇敢投入,

並長抱 10 年,賺取驚人的獲利。

質化分析一方面可以增強持股的信心,

一方面可以更深入發崛好公司的潛在價值,

讓價值型投資人敢長抱、

抱到股價不翻數倍不肯罷休。

 

買股票前先問自己

2 個 「為什麼」:

有投資價值、優於其他同業?

「量化分析之外的研究,都可以叫做質化分析。」

鄧安鎮解釋,

量化分析是具體可以數量化的研究分析,

例如一家公司 1 年的營收、淨利率、

每股盈餘、本益比預估等數字;

質化分析則可以回答「為什麼」:

為什麼這家公司有投資價值?

為什麼優於其他同業?

「1 檔股票,

我要連它 10 年後的樣貌

都看得到才會買。」

 

以鄧安鎮追蹤的 F- 慧洋(2637) 為例,

「和日本造船廠間不離不棄的親密關係,

不但能取得低成本船隻,

甚至一交船還沒下水就被買走,

轉手獲利動輒 500 萬美元。」

他說,對於慧洋而言,

轉手買賣零成本卻賺到價差,

等於是在做「貿易業」,大賺管理財。

但從財報數字只能看到量化的成績,

卻看不到核心競爭力。

慧洋與日系供應商的穩固關係,

就是鄧安鎮看到的核心競爭力。

 

慧洋在 2009 年、2012 年

利用造船廠財務危機

從日商大量買進「非常便宜」的船隻,

讓公司具有優異的成本競爭優勢。

「中國製的船 15 年後沒人要,

日本船 25 年後還有很大市場」

鄧安鎮分析,慧洋不只與供應商關係穩定,

還只挑國際知名客戶簽下長約,

再回頭向日本銀行爭取更優惠的貸款條件。

「我有提到任何財務數字嗎?」

鄧安鎮說,沒用任何的財務數字、量化指標,

就稱作質化分析!

 

 

從報章雜誌蒐集股票

再用財報數字、財務比率篩選

看年報是質化分析起點

質化分析該如何複製,

才能有鄧安鎮般爐火純青的功力?

鄧安鎮給自己的功課或許可以當做參考。

一開始,他會從報章雜誌、電視、網路

等各種管道蒐集股票,

先用基本的財報數字、財務比率篩選後,

剩下要花功夫研究的已經沒剩幾檔,

接下來,他 1 年只專注研究 1 檔

可以放進口袋名單的股票。

 

 1 年只研究 1 檔

能放進口袋的股票

鄧安鎮表示, 因為 1 年只研究 1 檔股票,

一旦研究完,

基本上就可以放牛吃草,不太需要理它。

之後只要每月看看營收有無重大變化,

然後 1 季打電話給發言人 1 次,問問公司狀況,

只要公司沒出現太大意外,就不需要調整。

 

1 年只研究 1 檔股票,

接下來「等待」是唯一策略

鄧安鎮現在每年股息入袋

高達 200 萬∼300 萬元,

至於報酬率?他笑說已經算不清楚了,

不過對於手中核心持股的買進成本,

倒是如數家珍,

「62 元買鴻海、26 元買裕融⋯⋯」

對照目前股價,加上多年配股配息,

果然報酬率難以計算。

 

學會等待,

是成為價值投資人的第一步!

 

看更多理財好文,朝喜歡的生活更進一步

 

本文由 存股專刊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責任編輯 : CMoney 編輯 / Eating)

(圖/shutterstock)

 

 

Money錢

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www.money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