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文:藤由達藏
「只有採取行動的人,才能改變人生。」
這句話人人都懂,但是重點就在於,
為什麼你不能採取行動?
只要「心情」一低落,
人就會失去行動能力。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當我們無法採取行動,或思考停止時,
透過改變「視角」、轉換「心情」,
就能輕易提高行動力,
實現夢想的速度,會產生驚人的提升。
如何透過多「視角」找出解決之道?
如何轉換「心情」立刻行動?
關鍵就在那 10 秒。
學著以 10 秒立刻採取行動,進而拿到一切!
十秒內行動的人,懂得動腦,
但不自尋煩惱
能在十秒內採取行動的人,
會動腦,但不自尋煩惱。
相反地,無法採取行動的人,
往往有「動不動就煩惱」的傾向。
「我在煩惱該不該繼續做這份工作。」
在平凡無奇的日常會話中,
經常用到「煩惱」一詞的人,要特別小心。
巴斯卡(Blaise Pascal)曾說:
「人是會思考的蘆葦。」
重點在於是「會動腦」,而不是「會煩惱」。
「動腦」和「煩惱」這兩個詞,
看起來相似,但意思大相逕庭。
「動腦」是指,為了以邏輯性的思考方式
解決某件事,而使用頭腦。
另一方面,「煩惱」是指,
「進行一場不會產生行動的思考」。
雖說也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思考,
但卻遲遲不做出結論,也無法產生行動。
自己卻誤以為這樣的行為就是在「動腦」。
(贊助商連結...)
愛煩惱的人,只要做出以下行為,
就能立刻陷入煩惱。
1. 沉浸在負面的情緒中。
2. 思考在原地打轉,做不出結論。
3. 找出所有辦不到的理由。
4. 雖然會向他人請益,但得到建議後,卻不運用。
5. 即使做出結論也不採取行動。
只要做出這些行為,就能徹底陷入「煩惱」。
反之,只要進行以下五種行為,
就能跳脫「煩惱」。
1. 沉浸在正面的情緒中。
2. 無論好壞,先找出結論。
3. 徹底思考「如何才能辦到」。
4. 得到他人的建議後,做出自己的選擇取捨。
5. 一旦做出結論,就採取行動。
按照這五步驟執行的過程,就是「思考」。
如果經過思考,做出了結論的話,
接著就只須採取行動而已,
但愛煩惱的人會延遲行動,
反覆詢問他人意見。
這樣的人其實非常愛煩惱。
他們會找盡各種人來詢問,
得到建議後,就再把這個建議跟另一個人說,
問對方:「那個人要我這樣做,你覺得呢?」
於是,永無止盡地不停詢問。
如果是喜歡找占卜師解惑的人,
就會光顧許多不同的占卜師,
或反覆抽好幾次籤。
(贊助商連結...)
如果你也陷在這樣的迴圈中,
請試著以客觀的角度,
反觀自己的所作所為。
如此一來,你應該會對自己有所覺察。
這時候,倘若你想改變那個
不停找人詢問的自己,
就請確實實踐前述的「思考的五步驟」。
(本文受著作權保護,請勿侵權。)
本文 擷取自:
《結果,立刻去做的人得到一切》
作者:藤由達藏 譯者:李璦祺
出版社:方智出版
責任編輯:左編
【book可能的任務】粉絲團
透過閱讀,開拓知識
透過閱讀,增加話題
透過閱讀,放鬆心靈
我們提供「書摘」、「讀書心得」等等
↓↓按個讚,與您一起「閱讀」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