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初入股市的投資人,往往容易聽信網路上報的明牌跟風買進,但金融市場並不是多數決,不是愈多人說會漲就一定會漲,尤其大部分人對股市的認知根本不足,輕易聽信他人反而容易使自己落入投資陷阱...
文 / Money錢
金融市場有四個維度,新手投資人如果以「三度空間」的認知進入金融叢林,至少還能活得踏實,但眾多新手是以「二度空間」的思維進入市場,無法認清金融世界的全貌,一步錯,步步錯⋯⋯
不用二度空間的思維 去分析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是由眾多投資人所構成的,我們必須理解一件事:人類既然是生活在三度空間的生物,那麼就絕對不能用二度空間的思維去分析金融市場,一定會出錯。2016 年的台股,不少人被多空反覆雙巴,如果你充分理解整個國際金融市場是一個「個體」,而台股只是其中份量很輕的一環,自然就可以判斷何時該進場、何時該看看就好而收手不做,只在有利的環境下出手、出重手,獲利其實很簡單。
三度空間+時間變化 金融市場有四個維度
人們多半對於金融市場的理解僅止於三個維度,然而當今所有的投資大師們,都能夠鉅細靡遺地描繪出未來金融市場發展的四個維度(包含了三度空間,再加上時間的變化,所形成的四個維度的不同發展路徑)。
對金融市場的認知不足 不要奢望「優於平庸」的報酬
無論預測是否正確,至少他們能夠清楚地描繪發展劇本而沒有破綻。就算你沒有立志要成為投資大師,但我仍要提醒你,如果對金融市場的認知和普羅大眾沒有什麼不同,就不要奢望「優於平庸」的報酬,你的財富也不要奢望優於平庸水準(除非創業成功,不然就要靠投資,否則一個人一輩子能領到的薪水總數差異不至於太大)。
金融市場 從來就不是多數決
對股市的判斷是一種習慣,但對多數人來說是壞習慣,因為如果這些主觀判斷無法為你帶來正面貢獻(也就是超越大盤指數漲幅,再加上配息還原的總報酬),那麼你就應該減少判斷。
群眾一面倒的看法最危險
要知道,金融市場從來就不是多數決,而是少數決。「群眾一面倒的看法最危險」,因為多數人對於金融市場真實運作的認知是不完整的,建立在這個不完整認知上所做的預測和判斷,都是危險而且傷害自己財富的。各位一定要了解:空方不是壞人,更不是害股市大跌的主要兇手。那麼兇手是誰呢?看清楚了,兇手是原本做多的人!
股市大跌的元凶 跟你想的不一樣
無論在台灣,還是在任何一個國家的股市,純粹放空股票的人和其部位總量(排除因為握有其他多頭部位而放空做避險目的)占比都非常少,甚至不到全市場的 3%。也就是說,放空股票的人並不是主導盤勢崩跌,甚至股價腰斬、融資斷頭的主因。崩盤的主因,普遍是由於「貪婪的人們」不斷湧入市場追價,把原本正常規律的市場,炒作到一個非常誇張的泡沫狀態。
做空者「試圖阻止泡沫發生」
做空者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試圖阻止泡沫的發生」的角色,不斷地抑制、消弭市場過度吹捧的現象,讓價格回歸合理的基本面,讓市場可以穩定地均衡在距離實際價值的不遠處。泡沫不產生,對人們就沒有傷害。更何況,做空股票的人,必須在一定的期限內回補買進(例如在台灣,融券放空股票的期限最長為 6 個月,這段期間若遇到股東會、除權息,也都會提前強制回補),因此,有多少融券放空量,就是未來「必定的買盤」,而這些買盤也是在未來跌勢過程中穩定股價的力量。
做多者常貪婪、恐懼 做空者多半較理性
做多者常為貪婪、恐懼等因素所困,而做空者多半較理性,因為做空者較在意「什麼價位算是合理」、「什麼價位已經超漲而不合理」。通常,當做多者拼命在做夢時,做空者已在布局空單;當做多者在作賤(股價)時,做空者已在回補買進。
理解在股市操作中「理性」極為重要!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YuTing;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