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不想當廉價勞工...」那就自己創業當老闆吧!只要知道這 7 關鍵,就能成為 3 成的成功者!
網路發達帶動一股創業風潮,
但往往失敗的人多,
據統計,有近 7 成的人
初次創業失敗後就不再繼續嘗試。
其實大多數成功案例
都是從挫敗經驗中找到對的方法,
而這當中有 7 個重要關鍵。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不要害怕討論點子
創業 7 大成功因子是...
投入創業後,除了要尊重市場回饋不斷修正外,
創業初期從案例中學習掌握 7 大成功因子,
並且避免重蹈覆轍,便是加速成功的方法。
這 7 大因子包含點子、行銷、產品、人脈、
商業模式、資金、以及執行力,
接下來我會說明這 7 大因子間的關係,
可以比較是否跟你原本心中所想的權重相符。
怕別人偷了點子
代表毫無競爭門檻
初次創業的朋友一開始
會很容易執著於點子這個項目上,
認為要有一個好點子才能開始創業,
甚至害怕和人討論,
深怕別人偷了自己的點子。
實際上這往往是多心了,
如果你的點子別人一聽到就能去實行,
這樣一個毫無競爭門檻的點子,
完全沒有市場價值。
創業前的歷練是重要資產
藉市場回饋優化、修正產品
行銷力及產品力往往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當行銷力大於產品力時,容易造成名不符實,
若是產品力小於行銷力
則不容易快速打開市場。
創業資源有限時,
最好是先打造出最小可行性產品
(Minimum Viable Product,
意指用最低成本設計產品),
之後用最快速的方法創造曝光,
藉由市場用戶的回饋,迅速優化、修正產品,
進而拉高市場競爭門檻,
這才是創業者應該著重的課題。
人脈與資金
人脈與資金我們放在一起談。
人脈與資金的重要性,
相信有跑過銀行三點半的創業家
心中都會感觸良多,
撇除為何我老爸不是郭台銘這種不可控因素,
在創業前投入職場的歷練及累積
也是很重要的資產。
iCHEF 的創辦故事
像國內知名的新創團隊,
行動點餐 iCHEF 的共同創辦人吳佳駿,
就是因為當初在統一集團工作時
結識上司徐安昇(當時董事長徐重仁的兒子),
若不是在工作表現受到肯定,
也沒有後來徐安昇因經營麻膳堂
需要一個好用的行動點餐系統,
進而一同創辦 iCHEF 的這段故事了。
而人脈同時也帶來了錢脈,
由於徐重仁的關係,
後續又引入了全聯董事長吳敏雄投資 150 萬美元。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老爸不是郭台銘沒關係,
我們還有機會認識他兒子。
商業模式
是創業成敗關鍵
我們把商業模式與執行力放在最後,
是因為執行力是創業的根本,
而商業模式更是創業能否成功的核心關鍵。
分析商業模式有一個很好用的工具
就是商業模式圖(Business ModelCanvas)。
商業模式圖裡最重要的是,
先確立中間的價值主張,
找到創業核心價值後,
再根據核心價值所創造的產品及服務,
勾勒出欲鎖定的目標客群。
以現在商業競爭的環境,
餅切越大,競爭強度越高,
但是對新創團隊而言,
反倒是先鎖定小眾市場,
會更有機會形成口碑自然擴散。
與顧客間的維繫
接下來與顧客間的維繫是何種關係型態,
是合作伙伴、顧問教練,或是宗教團體,
可以想像一下蘋果公司經營的客戶關係,
那種強烈連結帶來如同信仰般的品牌效應。
透過什麼樣的通路去接觸你的目標客群,
如經銷、直營、實體或虛擬,
需與核心價值有密切的連結。
通路的影響極大,
倘若消費者在夜市地攤看到香奈兒包,
即使是正品,心理上免不了都覺得是贗品。
關鍵資源及關鍵合作夥伴
將是決定你競爭門檻高低的關鍵,
妥善運用這些資源,
才能做出有別於競爭者的關鍵活動。
創業不是完美比賽
開始才會變厲害
網路世代不是大魚吃小魚,
而是快魚吃慢魚,
想再多不如趕緊鎖定一個市場缺口
去做小規模測試。
創業不是完美比賽,
你不用很厲害才能開始,
但一定要開始才會變厲害。
創業的重點很簡單: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吧!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6 月號第 117 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