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為了健全台灣房地產發展,
內政部通過「住宅租賃市場發展條例」草案,
並列入優先法案,
此草案影響數百萬房東及房客,
究竟有哪些影響?
誰能受惠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從事租賃業 23 年的
永勝資產科技集團執行長徐銘達表示,
台灣租賃以個人房東為主,法人反而占少數,
粗估台灣有 100 萬至 150 萬件流通房屋,
以每年平均 10 萬元租金計算,
至少千億規模的租賃市場淪為地下經濟;
加上 9 成房東並未納稅,
造成租屋亂象不斷,
而弱勢族群
更堪稱租屋市場的「受災戶」。
租屋黑市年產值千億元
影響台灣租賃產業發展
房東不納稅影響有多大?
徐銘達用簡單數學計算,
以台北租金投報率 2.5% 計算
(租金投報率=年度租金收入÷總房價×100%,
此處假設年度租金收入 12 萬元、
總房價 480 萬元),
房價是租金的 40 倍,
若是房東 1 年少繳 1 萬元的房屋租賃所得稅,
等於多了 1 萬元租金收入,
相當於房價增值 40 萬元。
「住宅租賃市場發展條例」
草案重點是...
為了徹底解決租屋糾紛,
並提高租賃市場品質,
內政部次長花敬群上任後,
從「產業」方向推動立法,
因而有「住宅租賃市場發展條例」草案
重點包括:強化房東與房客租賃關係保障
導引非營利團體協助管理事務處理,
並加強爭議處理管道;
建立政府代包租代管專業服務制度;
建立管理人員專業證照制度,
及提供房東租稅優惠措施等。
政府鼓勵個人房東
釋出房屋,減輕經營負擔
徐銘達認為,
政府鼓勵個人房東釋出房屋,
並交由專業經營者代管、轉租,
就能享有所得稅、地價稅、房屋稅優惠,
讓個人房東能減輕經營負擔,
活絡住宅租賃市場;
再者,參與租賃的服務人員,
政府也要求必須取得專業證照,
建構房東放心出租、
房客安心居住產業經營用心的制度。
將房屋交給專業經營者
可享稅賦優惠
徐銘達表示,草案規畫方向
是快速扶植租賃產業的數量與品質,
期待更多業者投入租賃服務業,
比如鼓勵更多租屋業者參與,
並由政府擔任管理角色,
對租屋業者設下資本額、保證金,
證照及罰則等規定。
根據目前草案,
房東能享受的稅賦誘因包括
所得稅、房屋稅及地價稅。
所得稅部分:
租 6 千以下可免繳綜所稅
所得稅部分,草案規定
房東若將房屋託給代管或租賃服務業,
租期超過 1 年,
每戶每月租金 6,000 元以下,
房東可免繳綜所稅;
月租金在 6 千至 2 萬元間,
若不能提出相關證據,
必要費用可依租金收入扣除 53% 計算;
而月租金超過 2 萬元者,將回歸現行規定,
以租金收入 43% 當成必要費用,
這項法案並未將豪宅排除。
房屋、地價稅部分:
減徵 5 年且延長 1 次
若是當成社會住宅
必要費用可再提高至 60% ;
在房屋稅及地價稅部分,
得以減徵 5 年且延長 1 次,
稅率由各地方政府訂定。
台灣租賃產業餅要變大,
絕非一蹴可幾,
初期透過租稅誘因提高個人房東參與意願,
並讓房東合法化,而且「只繳一點稅」,
只是徐銘達認為,
任何政策只給胡蘿蔔(誘因)絕對不夠,
必須連棍棒(查稅)一起來,
才會讓房東覺得自己租屋很麻煩,
乾脆交給專家管理。
台灣房地產
已告別低稅率
對百萬名包租公來說,
房地產面臨修正期,
除了景氣不振之外,
還有少子化及高齡化等威脅,
「汰弱擇強」是包租公面臨的課題,
在少子化前提下,
學區型包租公
要特別注意各大學招生情況;
而商圈型包租公
要隨時留意空置率及租金變化。
台灣房地產已告別低稅率,
想當包租公
更要懂得精打細算。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先按個讚哦!
更多勵志人心的故事 ...
推薦這本《Money錢》2017 年 6 月號第 117 期 給你
本文由 Money錢 授權轉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